市民们幽默地讨论着频繁的自然灾害:"不是百年难遇,就是千年难遇的大水,20多岁的年轻人已经经历了十多次。"曾经以"烟雨江南"著称的地方,现在却变成了"水漫江南",一场似乎天降的大雨淹没了苏州的园林。整个城市正遭受着"暴力梅"的侵袭,多地遭受水患。东西山区变成了"小九寨",火车站仿佛"水帘洞",苏州中心可见"飞瀑",驾车在马路上宛如"泛舟",街道边惊现"喷涌的泉水",寒山寺仿佛"浸泡在水中"。若雨势不减,太湖可能溢出!难道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吗?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湿地和湖泊逐渐消失,洪水无法自然消散,地面硬化使得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或流入河道,排水系统的设计明显不足,尤其是老城区难以改造,短时间内的集中降雨导致内涝成为常态。暴雨揭示了城市建设的不足,并非建设不力,而是缺乏长远规划和用心。这不仅是苏州的问题,许多地方都面临同样的情况。我们不能总是用"百年一遇"或"千年一遇"来描述自然灾害。

中国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重视程度。例如,上海浦东世博会附近的老小区,过去每逢大雨就会水患,但因为世博会的举办,周边的排水系统得到了改造,现在即使大雨也很少出现水患。同样,武汉今年连续一周的大雨并未造成问题,这得益于前几年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自然天气,但加强水利建设是必要的。小时候就听老人说,在农闲时修建渠道和挖掘河流以备水患,六七十年代还有挑河泥的活动,但现在这些活动已经消失,湖泊和河床的升高减少了蓄水量,小溪和小沟的作用也不再明显。如果不加紧修复,水来时泛滥,水走后干旱,这不利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的淹没情况提醒我们,水利建设应受到高度重视。我们不能总是依赖事后救援,而应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实施真正的海绵城市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口号和宣传,而应有实质性的进展。面对百年一遇或千年一遇的挑战,我们应该从及格做起,逐步提高我们的水利工程标准。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