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蜜雪冰城相继上线冰杯,令今夏火热的冰杯市场再次升温。
另一方面,高价冰杯话题一度登上热搜。目前原材料为“水+杯”的食用冰杯,售价普遍在3元—5元,部分加入咖啡、果汁等原料的调味“冰冰杯”售价接近7元,个别渠道销售的“冰沙杯”甚至超过10元。行业人士预判,大品牌入局说明冰杯市场前景向好,也可利用产业链规模优势拉低冰杯整体售价。
据制冰设备及冰杯生产企业介绍,食用冰杯成本主要在于制冰设备和冷链物流,加上产品分销、产品推广等费用,一杯出厂价1.2元的冰杯终端零售价普遍在3元以上。门店现场制售冰杯由于不需要额外投入,成本主要体现在杯子上,店内净水滤芯能否及时更换,以及冰槽、冰铲、操作台清洁工作是否到位等,决定着此类冰杯的品质安全。
冰杯市场今夏格外火热。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摄

冰杯走红

“大品牌入局是个信号,说明行业看好冰杯市场前景。”对于农夫山泉、蜜雪冰城相继推出冰杯产品,四川成都一家冷饮企业销售总监张先生对新京报记者说。
在对国内东南沿海地区和国外市场一番调研后,张先生所在企业花费几十万元购置了一套制冰机和灌装系统。2024年3月,其冰杯产品投产。“大企业品牌优势更强,我们主打的是高性价比,已经有分销商跟我们接触了。”
实际上,进入冰杯市场的,并不在少数。早在2023年6月,就有销售人员在一个乳业营销群称,“健鹰”冷萃咖啡冰杯在上市第五天登上某冰品新品榜首位。同年12月,冰淇淋品牌“奥雪”在新品发布会上推出2款食用冰。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5日,我国现存7584家制冰相关企业。
生产端的活跃源自需求端的火爆。2024年6月,罗森冰杯销售数量同比上升超过144%。而自欧洲杯开赛以来,饿了么平台冰杯外卖量同比增长10倍。北京某社区超市工作人员称,其店内销售的160克袋装食用冰,两天就能卖完一件(40袋)。便利蜂一家门店甚至设置了2个专门存放冰杯的冰柜。据店员介绍,“2个冰柜能装80个冰杯,基本一天都能卖光。”
北京一家便利蜂配备了2个冰杯专用冰柜。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摄
奥纬咨询和美团闪购发布的《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40%的消费者希望酒水、饮料、乳制品能在冰镇状态下食用。低温乳制品、冰淇淋、冰啤酒、冰预调鸡尾酒、冰包装饮料、冰包装水等冰品的消费金额与频率,相比2019年均有10%—15%的增长。未来三年,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增速预计达39%,远超全渠道8%的增速。预计到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渠道销售规模有望突破630亿元。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冰杯走红一方面源于为冰饮需求提供了便利性,另一方面在于给新生代消费者提供了自己动手制作饮品的新体验,可以晒图,有话题感,符合社交属性。冰杯市场未来有望迎来爆发性增长,但目前价格偏高,大企业加入后售价有望更加亲民。
广州某制冰设备生产商销售经理杨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冰杯火了后,向其咨询设备采购的电话开始增多,但实际销售并没有明显增长,很多企业在看到大品牌入局及竞争者增多会心生顾虑。此外,冰杯市场热度是真需求还是商家炒作,还有待观察。

“高价”何来?

伴随走红,冰杯价格水涨船高,“是谁在买3.5元一杯的冰杯”“部分冰杯价格超过10元遭吐槽”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
新京报记者探访北京市场发现,目前透明食用冰杯终端售价普遍在3元—5元,堪比中等价位冰淇淋及饮料的售价。如便利蜂门店销售的160克装冰杯售价为3元,220克大包装售价为4元;7-11连锁便利销售的160克“7S”食用冰杯、“冰极限”食用冰杯售价均为4元,“果音”霸气柠檬杯(190克)售价为5.9元;盒马平台销售的160克食用冰杯单价为3.5元,加了咖啡、百香果汁、葡萄汁的调味“冰冰杯”(96克)售价为6.9元;全家便利店销售的一组调味“冰沙杯”,售价则达到15元/杯。
对于原材料是“水+塑料杯”的冰杯卖出如此价格,有网友提出质疑。而一组冰杯价格购买意愿微博话题投票中,有62.5%的用户选择了1元,19%的用户选择了2元,可见目前冰杯市场价格高于不少消费者心理预期。
冰杯“高价”从何而来?张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高品质食用冰的特点是外形规整方正,质地晶莹透亮,这取决于好的工艺设备投入。“我们有冰淇淋生产净水、杀菌设备和冷链物流基础,只需花几十万购入制冰和灌装设备。如果一家企业从零起步生产冰杯,投资规模可能要上百万。我们160克冰杯的出厂价是1.2元,终端指导价是3.5元,厂家毛利并不高,终端毛利要看经销商如何加价。”
杨先生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冰杯生产线成本较高,整体投入超过百万元,生产出的冰杯还要经过分销、冷链物流、品宣等环节,都是成本。此外,冰杯销售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每年5月—9月是销售旺季,秋冬季节则进入淡季。如果销量达不到一定规模,企业难以获得好的利润。
与连锁便利渠道动辄三五块钱一杯的冰杯不同,蜜雪冰城700毫升规格冰杯售价仅为1元,因此被称为冰杯市场“价格屠夫”。据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解,蜜雪冰城所售冰杯并非工厂生产、统一配送的预包装产品,而是各门店利用小型制冰机现场制作再装杯密封销售,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及冷链物流投入,成本主要体现在杯子上。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现制茶饮所用400毫升规格塑料杯成本在4角左右,700毫升左右大杯成本在7角左右,这意味着门店现制冰杯如果售价1元,毛利仅有两三角。

新标准出台

冰杯是冷冻起来的饮用水,还是仅用水做配料的冰品?
事实上,我国早在1992年就有了行业标准SB/T 10017—92《食用冰》。该标准经过1999年修订,形成现行国内贸易行业标准SB/T 10017—2008《冷冻饮品 食用冰》。这是目前农夫山泉、冰极限、便利蜂、盒马等食用冰杯普遍采用的产品标准。
某款冰杯执行标准为SB/T 10017。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摄
根据SB/T 10017—2008标准定义,食用冰是以饮用水为原料,经灭菌、注模、脱模、包装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感官上应达到略透明、无气孔、纯正无异味、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等要求。产品贮存冷库及销售陈列柜的温度应不高于-12℃。
2024年3月,行业标准《冷冻饮品 食用冰》QB/T 8022-2024获得工信部批准,将替代SB/T 10017—2008,于2025年10月1日实施。新标准规定了食用冰的感官、安全和净含量要求,及生产过程控制、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
与执行上述标准的预包装类食用冰杯相比,现场制售的冰杯如果管理不到位,恐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现制茶饮经营者亢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门店使用的制冰机会连接净水器,净化后的水质能否达到食用冰标准,要看水质及滤芯是否定期更换。此外,门店制好的冰会率先掉入制冰机冰槽保温,再由员工用铲子将冰块运至操作台方便制作饮品,一旦器具清洁不当可能会发生二次污染。
朱丹蓬认为,目前食用冰杯没有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因此无论预包装产品还是现场制售产品都可以统称为“冰杯”,可分别按照食用冰行业标准和餐饮行业标准对产品质量卫生进行把控。
董事长罢免三儿子董事提名次子,佳隆股份意何为?

定制乳品抢占货架,乳企为何愿给渠道“打工”?

控货挺价推新品,存量竞争下酒企如何穿越新周期?

“辣条之乡”湖南平江洪水渐退,部分辣条企业开启复工

头部品牌业绩回升体量扩容,奶酪行业重回增长轨道?

本文为绿松鼠(ID:xjbxinshipin)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