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中,张三丰乃是一代宗师,非常厉害。按理说这么厉害的人物,在临死前应该会把自己一辈子最精练的练功感悟传给后人,让后人获益,但张三丰却只留下了三句深奥的话,数百年来无人参透,最终被石破天无意中领悟,你知道这三句话是什么吗?

张三丰

张三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代传奇,他虽然出自少林寺,但年纪轻轻就被踢出了少林寺,相当于他本身并没有从少林寺中学会多么高深的武功。但张三丰这个人喜欢钻研,而且不急不躁,在被踢出少林寺后,他将大把的时间都花费在了整理觉远和尚传授的九阳真经上,在不间断的研究过程中,张三丰逐渐将九阴真经融会贯通,并在这个基础上自创了武当派的神功,令世人震惊!

创建武当后,张三丰已然成为了宗师级的人物,在大众眼中,张三丰已经名利双收了,他德高望重,可以歇歇脚了,好好享受一下人生了,但是他却并没有这样,他并没有停下探索武学的脚步,而是创建一系列的武当绝学,比如武当梯云纵、武当绵掌、虎尾手、绕指柔剑等。在这不断的探索中,张三丰还创建了著名的太极拳和太极剑法,能够以柔克刚,大败强敌。而这太极拳和太极剑法的修炼秘诀,竟然不是刻苦修炼就可以了,而是要靠“忘性”。

原文: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说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吧。张元忌低头默想。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说道:已忘记了一大半。

从张三丰对张无忌的教导来看,他的太极功并不要求死记硬背,因为这样施展出来的功夫没有太极功的精髓。真正的太极功夫其实就是看你忘了多少,而不是记住多少,说白了,这就是“无招胜有招”的意思!要将太极功发挥到最佳状态,只有忘记太极本身的招式才可以,这样才是真正的太极!

张三丰的武学理念非常先进,临死前留下的三句话也非常深奥,后人都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那么石破天又是怎么参透的呢?

张三丰留下的第一句话是“人要立刻能闲,乃为高手”,意思是练武功一定要静得下心,要心无杂念,只有这样,才能将功夫练至大成。后人不懂这个道理,但石破天懂,他这个人比较单纯,练武就是单纯练武,没有别的杂念,所以他练起武功来,总是比别人快得多。

张三丰留下的第二句话是“达聪不听有弦琴,明目须读无字经”,这话的意思就是练武不能仅仅着眼于武功招式,看会、练会并不代表着学会,这里面还要看个人的悟性!当年张三丰传给张无忌太极功时,让张无忌忘掉太极的招式,其实就是这个道理。遗憾的是,后人在练习武功时,往往都着眼于现成招式,即便勤学苦练,也未必能够将武功练至大成,因为这里面还得看个人的悟性!看练功者怎么去感悟武功。

后世的石破天,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他练功夫,并不着眼于功夫表面的招式,而会自己去思考、感悟,所以说当谢烟客故意打乱武功顺序,想害石破天时,石破天并没有上当,反而练成了 “阴阳颠倒”的“炎炎功”,这便是石破天靠着自己的感悟,成功悟出来的功夫。

张三丰留下的第三句话是“人当静养身体,素位而行,随遇而安,则心性和平,神气冲淡”,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当练武到了一定的程度后,不能太过于执着了,而是要随意而安。若是过分执着于追求武功的更进一步,那么这不仅不利于达到最高境界,而且还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相反,若是你并不急功近利,而是比较豁达,那么你就很容易摸到突破的契机,容易达到武学的最高境界!

石破天等人被带到侠客岛之后,众人都被侠客岛收藏的武功惊叹了,都表现出了自己的贪婪,想要多学点绝世武功,结果反而把自己困在了其中,始终练不成最高的武功绝学。而石破天这个人本身比较大气,有随遇而安的心境,对高深武功并不强求,所以他最终竟然看懂了“蝌蚪文”,学会了太玄经。这便印证了张三丰的第三句话,练武功不能太过急功近利,而是要心境平和,随遇而安,这样才能更容易触碰到最高境界!

结语

张三丰临终却留下三句话,数百年无人参透,最终却被石破天无意中领悟!张三丰留下的三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告诉后人练武时,要心无杂念,要多思考,多体悟,而且还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急功近利。事实上,这个道理即便是放到我们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