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美国在1920年代研制的M1型75毫米榴弹炮是一种以骡马驮运为主要机动方式的轻型火炮,它的战斗全重只有576千克,可以拆解成6部分单独运输,在抵达作战地域后,再重新组装进行战斗。


       这种运输方式和中国战场上日军普遍装备的师团级火炮——94式75毫米山炮和41式毫米山炮——十分类似。但M1型在作战性能上与这两款日制山炮威力相近,但重量稍重,射程上则与和94式相当,优于41式。


       美国陆军在进入1940年代之后,完全进入摩托化时代,加上对更大火炮威力的需求,M1的改进型M1A1型榴弹炮因威力不足而被逐步边缘化,只在空降师和山地师等少数特殊的步兵单位中使用。美国将生产出来的更多改型火炮援助给摩托化水平不高的国家。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开始全面援助中国。此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全面被日军占领封锁。外援只能从东南亚上岸,沿滇缅公路,进入中国内地。为了保住这条生命线,中国远征军开始了第一次入缅战争。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一部分中国军队退到印度,另一部分翻越丛林返回中国,在撤退中丢失了大量重武器。


       远征军后来在留在印度的残部基础上组建了驻印军。国军获得大量M1A1型75毫米榴弹炮是从驻印军整训开始。M1A1大量装备驻印军和位于中国国内云南的远征军,总数将近800门,其中只有125门是采用充气轮胎的汽车牵引型号,大部分为木质轮胎的早期型号,更适合骡马驮运。


       当时中国军队的火炮很少,很多师级单位的支援火炮只有迫击炮,在作战时,需要上级专门配属炮兵。即使在有炮兵支援的情况下,由于炮弹不足,也很少能敞开了发射炮弹。在获得美国援助的M1A1型榴弹炮之后,国军为国内的主力师配备了一个营的炮兵,每个营12门火炮。而位于印度的驻印军更是能得到每个师两个营炮兵的装备。


       由于缅甸和国内道路条件较差,国军的摩托化水平也很低,缺少足够的牵引车辆,国军装备的M1A1型榴弹炮多是木质车轮版,机动时采用骡马驮载。国军每个炮兵营下辖三个炮兵连,每连4门火炮,全营共12门。


       每个炮兵连下辖两个炮兵排,每个排44人,装备2门火炮,全连共4门火炮。除了火炮之外,炮兵连还配有一定数量的冲锋枪和步枪。由于每门火炮拆解之后,需要6匹驮马,4门火炮共需24匹驮马。


       一发75毫米榴弹的全弹重量为8.8千克,按照一匹马驮载能力为100千克计算,每匹也就能驮12发炮弹。为了能携带足够的弹药,这就需要大量的驮马来运输弹药。在作战中,高强度的行军往往会造成大量骡马劳累而死。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军队还需要不少备用马。最终,整个炮兵连满编就会有80匹左右的骡马。


       通常情况下,每个炮兵连还有专门的指挥分队和通信分队,通信分队分为有线电班和无线电班。有线电班有26人,无线电班人数较少,为7人,连部11人,弹药分队53人。另外有一个机枪分队,为21人,负责警卫,装备6挺轻机枪。


       这样算下来,全连200余人,80匹马,装备4门M1A1型轻型榴弹炮和6挺轻机枪,另外会有一定数量的步枪和冲锋枪。由于有大量骡马,几乎每匹马都要配备一个驭手。所以在全连200余人中,人数最多的就是驭手。


       相比较而言,上篇提到,美军空降师的M1A1炮兵连下辖三个炮兵分队,共6门火炮和17辆吉普车,全连只需120余人。美军炮兵由于实现了摩托化,在人数更少的情况下,可以比国军炮兵连多装备2门火炮。这其中节省出来的最多的人力就是驭手。


       客观地说,国军炮兵连的装备还是不错的,至少可以做到东亚标准的满编四门。要知道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野战军炮兵连的装备标准只有三门。同时国军炮兵连还有数量不少的轻武器,这其中包括6挺轻机枪,虽然不能和美军的6挺12.7毫米重机枪相比,但也比美援到来前国军炮兵连大多只有步枪的情况好多了。


       但是两国对相同装备的编制,还是体现出了骡马化和摩托化炮兵的巨大差距,这也是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难以弥补的差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