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华纳提高创作者的薪酬看似是好事,据《THR》记者乔伊尔透露,这背后却隐藏着扎斯拉夫的策略“淘汰模式”。该策略导致新生代电影人的机遇逐渐减少,原因在于他们相对较低的票房吸引力。同时,一些不为人熟知的导演也可能会被华纳淘汰出局。这一策略并未获得外界的一致认可。然而,乔伊尔认同这种“淘汰模式”。他认为,作为尖端的电影制片厂,只有顶尖的创作人才有机会与华纳这样的大型影业合作。他明确表示,扎斯拉夫并无意图将公司打造成电影人的制造工厂,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塑造年轻的创作者。因此,乔伊尔认为这种“淘汰模式”可以帮助华纳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让华纳兄弟可以集中资源,挑选最杰出的导演和作品,从而将电影或剧集打造成精品。

乔伊尔观察到,迪士尼和派拉蒙并未采用“淘汰模式”,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创作资源,可以为新一代的导演与编剧提供机会,同时也能给予一些不够完善的电影人一些试错空间。而这两家电影制片厂的总裁、管理层都是专业的创作者,华纳这边是外行人在管理内行人。扎斯拉夫明确知道自己在好莱坞不专业,他是一个商人,那么导演组就要全权负责作品的好坏。所以他开启“淘汰模式”,降低了影业的试错成本,乔伊尔当然认可这种模式。对于《新蝙》的续集是否能有转机,有些人建议詹姆斯·古恩等到《超人》的事情解释之后,再接手这部系列。但乔伊尔认为,《蝙蝠侠》需要改变侧重点。

之前的《蝙蝠侠》侧重点不够明确,诺兰时代的《黑暗骑士》侧重于正派英雄的黑暗面,而DC在《小丑》成功时,又希望《蝙蝠侠》更具有讽刺意味和社会属性。然而,乔伊尔认为,这些侧重点并不适合布鲁斯·韦恩。要继续发展这个角色,改变侧重点是势在必行的。他的观点是,蝙蝠侠这一角色需要一个新的侧重点来推动其故事发展并吸引更多观众。他觉得,过去的蝙蝠侠电影过分关注角色的黑暗面和讽刺意味,忽视了蝙蝠侠作为超级英雄的核心特质。因此,他建议未来的蝙蝠侠电影更多地展现蝙蝠侠英勇、坚定的一面,让观众看到他的勇气和决心。

同时,通过他的行动来反映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引发观众的思考。当然,乔伊尔承认,改变《蝙蝠侠》的侧重点并非易事。这需要制片人和编剧对蝙蝠侠角色有深入理解,还需要他们有足够的创造力和勇气去尝试新的故事和表达方式。只有这样,蝙蝠侠才能在未来继续发展,成为一个更深入人心的超级英雄形象。对于扎斯拉夫的“淘汰模式”,乔伊尔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种模式虽看似残酷,但实际上是对影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华纳这样的大型电影制片厂,资源有限且优秀导演和作品稀缺。

“淘汰模式”使华纳能更精确地投入资源,保证每部作品都能获得最大回报。同时,乔伊尔了解到实施此模式需要一个强大的导演团队。在扎斯拉夫领导下,导演组需全权负责作品质量。这既带来压力也激发动力,促使导演们努力提高创作水平;而动力源于对优秀作品的追求和价值实现。但乔伊尔也指出,“淘汰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电影制片厂。对于资源丰富的公司而言,给新生代导演、编剧机会及试错空间极为重要。这些公司可以通过培养新力量为影业注入活力。

总的来说,乔伊尔肯定了扎斯拉夫的“淘汰模式”:既能降低影业试错成本又能确保资源最大化利用。但他同时呼吁导演们应更努力工作,提升创作水准,以适应此模式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电影市场中,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电影制片厂和导演方能保持领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