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的一群野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们北上的行为成为了热议的话题。这些野象为何离开它们的家园,它们现在又在何处,成了人们闲暇时讨论的焦点。去年3月,这个由16头亚洲象组成的群体抵达了西双版纳的保护区;到了12月,一头母象在普洱诞下了新生命;而在今年4月,象群开始向云南玉溪元江县进发。4月24日,两头大象因食用酒糟而醉酒,导致它们脱离了群体,返回了普洱墨江县。尽管有小象因食用酒糟而短暂离队,但最终它们还是重新汇合,继续它们的北上之旅。

这群野象的北上之旅已经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引发了400多起事故,破坏了超过840亩农田,造成了近700万元的损失。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不使用麻醉将大象送回保护区?然而,麻醉动物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例如,2019年苏州动物园在对一只珍贵的斑鳖进行麻醉时,不幸导致了它的死亡,从而使这一物种功能性灭绝。

麻醉大象不仅要考虑它们的体重和状态,还要考虑到麻醉的剂量和顺序。过量可能导致死亡,过少则无效。同时,麻醉后的大象何时苏醒,以及如何安全运输,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专家们还是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在大象迁徙的路线上设置带电围栏,或者在它们必经之路上投放食物,以引导它们改变方向。有人甚至提出用酒糟吸引大象,但这种方法并不可行。大象之所以会被酒糟吸引,是因为它们饥饿,而酒糟中的乙醇对它们来说是一种诱惑。然而,大象对乙醇的代谢能力非常弱,甚至不如人类的酒量。

历史上,大象因食用发酵的水果而醉酒的事件并不罕见。例如,在19世纪30年代,一位法国学者首次记录了大象醉酒的现象。非洲的马鲁拉果,也被称为大象果,成熟后会发酵产生乙醇,大象非常喜欢这种水果。但是,食用这种水果的大象会出现醉酒的迹象,如昏昏欲睡或极度兴奋。

研究表明,人类和其他一些灵长类动物由于基因的进化,对乙醇的代谢能力提高了40多倍。而大象等动物则对乙醇的耐受能力非常低。尽管如此,一些小型生物,如树鼩,却拥有非常强的乙醇代谢能力。

因此,用酒糟作为引导大象回家的方法并不现实,如果大象再次醉酒,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麻烦。这个问题需要更科学和合理的解决方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