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影辗转了32年,一位老人修筑13条路,只因为他担心牺牲的战友找不到回家的路,他就是如今已经91岁、74年党龄的老党员卢绍良。

接下来为大家讲述卢绍良的故事。

卢绍良

老人的心愿:为牺牲战友守护家乡路

卢绍良1947年入伍,他的一生参加了两次战役:一次是解放战争,一次是抗美援朝。

两次战争的爆发让卢绍良一次又一次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同乡战友战死在沙场上。

先是1947年解放战争的开启,因为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凭借先进的武器、充足的兵力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使得卢绍良所在的军队节节败退。

国民党所领导的先进部队直逼指挥部,在这样的战场上卢绍良和他同乡出身的战士们奋力抵抗,只为追求最后的一线生机。

虽然卢绍良所在的军队在紧迫关头,坚持到了部队援助。

虽然卢绍良幸运地在这场战役里活了下来,但是与他并肩有着深厚情谊的兄弟们牺牲了。

那时候的他不知所措,迫切希望自己能为牺牲的战友做一点什么,因此在他心中一直留下了一个遗憾。

同样的悲剧在随后卢绍良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再次发生了。

这一次,卢绍良听着战友临死前留下的一句话:老卢,我想回家看看,但是我怕我走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你帮帮我吧。

战争结束后回乡的卢绍良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每天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完成战友们的心愿。

这样的思考直到32年前的雨夜得到了答案:泥洼的道路已经破烂不堪,使行走的人摔倒。

当时的卢绍良心中的想法不仅是修好路让村民不再摔倒,而且他还有一个私心:修好路不再让它被雨水冲刷掉原来的模样,让牺牲的战友们找到回家的路。

这样的行为,是给牺牲的战友们一个信念的寄托,也是完成了卢绍良心中的遗憾,而这一修补就是32年。

九旬老党员义务修路32年

于是,在仅仅只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武清区的人们总能看到这样的一个身影,几十年如一日地推着一辆破旧三轮车,在每一处泥洼的路上停下自己的身影,拿起手中的修路工具开始修补道路。

他是卢绍良,一生贯穿着“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这一句话,也是一个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学雷锋的老寿星”的老人。

32年前雨天里,一位老人因为道路崎岖,路途泥泞而摔倒在地上。

这一刻卢绍良看见了,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填补上道路,不让更多人摔倒。

于是他拿起了手中的工具,每天修补着村里的道路,当有人问到他村里修路给钱吗的时候,他只回答了一句话:不干白不干。

一句“不干白不干”,将卢绍良扎根在这片土地32年,一个人修路的身影成了武清区独特的风景,13条道路成了一个老党员初心的见证。

因为卢绍良已经91岁高龄了,身体状况也不如之前硬朗,所以许多村民都在劝卢绍良别干了。

然而,卢绍良却说自己已经干了32年了,在这32年的时光里义务修路这件事已经变成了他的习惯。

为党和人民服务是卢绍良作为一个党员坚守的责任,但是他数十年的坚持不仅仅是为了服务村里的百姓,更是为了给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修建了13条回家的路。

而在卢绍良回忆里,1947年加上卢绍良本人他们村庄有共40人参军,离家参军走的道路就是卢绍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补修的这条路。

年轻的战士们在离家的时候们都会沿途回望送军的家人和熟悉的街景。

直到战争结束以后,原本出去的四十人,平安回到家乡的时只剩下不过十几人,到现在也只剩下卢绍良和另一位老人。

昔日的战友情一直让卢绍良念念不忘,他说参军是为了人民解放,而他修路不仅是为了村民出行方便,更是为了逝去的战友们找到回家的路,所以这32年来,卢绍良检查道路11460次,修补道路13条,总计4000米长,为的是守好他与战友的这条家乡路。

一人修乡路,一生战友情。

卢绍良的一生热心于公益,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去形容:“青年爱国着军装,复员为乡也为国。”

一名党员的初心在卢绍良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义务修路32年的日子他将泥洼变成坦途,将将战友情缝补在通往回家的道路上。

但是卢绍良不仅仅只是一名义务修路的老兵,他也是冲在抗战新冠疫情一线的老兵。

耄耋之年,抗疫一线,一份特殊的党费

“我这儿有1000元,你帮我捐给武汉吧。”这一份捐款是来自崔黄口镇苏楼镇的修路老党员卢绍良。

众所周知,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武汉作为首先爆发的高风险地区,物资紧缺,全国所有紧急物资优先发送武汉。

而苏楼镇也打响了战疫的枪声,所有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坚守着“疫”线。

卢绍良看到这一幕心中焦急不已,希望自己能够出一份力。

当他听见广播里通知武汉防疫物资紧缺的时候,卢绍良就在思考要怎样去帮助他们,尽自己的一片微薄之力。

于是,2020年2月14日,在村里的卢文荣来到家后,卢绍良详细咨询武汉的物资情况,在与卢文荣书记的谈话间,老人豁然开朗起来:如果捐赠不了物资,那么就捐款吧。

之后,卢绍良就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卢文荣书记,将自己攒下的1000元交给了书记,希望能为武汉的一线人员作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薄薄的1000元钱,是老人卢绍良辛苦攒下的,在这份捐赠的背后看到的是一名老兵的家国情怀,从挺拔的身姿到年迈的身影,卢绍良的生活都在关心着国家和人民。

老兵蹒跚的步伐,不再挺拔的身躯使卢文荣书记一直敬佩着。

但是这1000元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在卢文荣接到这笔钱之后,卢绍良老人又拿出了10000元钱捐赠,从老人的口中得知:村里正在积极号召党员自觉捐款抵御疫情,而他想将这10000元可以作为一笔特殊的党费捐赠出去。

卢绍良说,将这10000元作为特殊党费捐赠,是明白自己年龄大了出不上力,但是他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和解放战争的老兵,希望自己能够在有限时间里为国家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份特殊的党费包含了老一辈党员在国家有难之际,希望自己在耄耋之年也能为国家危难出一份小小的力量,或许这样的行为在国家面前十分渺小,但是,这样的老兵并不在少数,有限的力量在某一刻因为国家的需要,如同星星之火一般汇聚成星光点亮了希望。

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力量。

如同卢绍良一样的身影充满着全中国,而他本人的时间里忙着为村里人大事小事的付出。

以一名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书写着自身的故事,为村里义务修路成为了他的习惯,而这一份特殊的党费则是他信仰的坚持,除此之外,卢绍良还每年拿出自己的抚恤金资助村里的孩子读书,希望这些贫苦学子们能够坚持学业,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卢绍良是一名退伍老兵,他的多次捐赠体现的是一名老兵的觉悟和担当。

在这样和平的时代下,像卢绍良这样的榜样很多,他们都在某一段岁月里,负重前行,为的就是给后辈们带来如今这样岁月静好的时代。

从卢绍良的身上能看到榜样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光荣在党50年:一个党员的愚公精神

卢绍良义务修路32年,这32年里他一直坚定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只身一人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为村民行方便,谋福利的初心被村民们成为当代愚公。

一人、一车、一锹、一榔头,卢绍良为村里修路填坑成了习惯。

只要那里的路上有坑洼,卢绍良就会带着他的修补工具去填补。

这样的行为在当时并不为村民们所理解,有些村民们甚至在背后说卢绍良傻,认为他做的这些义举并不会得到什么利益。

尽管总有人会在背后指指点点,但是卢绍良从来都不将他们的冷言冷语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地默默修路。

填坑修路,这样看似平常的举动,是卢绍良从土路修到柏油路再到水泥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间。

在这32年里,卢绍良不知修了多少次路,填过多少次坑,更是数不清的废弃铁锹、破旧手套,风雨无阻。

时间向村民们证明了卢绍良的真诚与无私。

而卢绍良本人的想法是虽然已经年迈但是能为村里多做一份贡献就很开心。

因为这样朴实无华的举动,和一颗真挚的党心,道德模范卢绍良用自己的坚持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被人们称为当代愚公。

卢绍良在耄耋之年,用自己的举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也是一个党员的愚公精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