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5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武欣中 见习记者 贾骥业)“用创新理念将农村资源盘活,也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返乡青年丁球凤组建的90后、00后团队,仅仅用了26天的时间,就把默默无闻的小村落,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田园网红村。

两年前,丁球凤的团队进驻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永和镇桂联村下辖的石坪村,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这“三块地”的资源。而今,石坪村项目为当地创造了240多个就业岗位,为村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成为“百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介绍会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田嘉硕/摄

今天,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广东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提到,广东的“百千万工程”始终把发展壮大县域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立足特色、发挥优势,高水平统筹强县产业与富民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让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

“我们鼓励各地立足县域实际走特色化发展之路,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陈德忠说,沿海县域做足海洋经济文章,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海上能源、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山区县域做实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农业县域做好“土特产”文章,抓住岭南果蔬、南药、大米、茶叶、花卉、畜禽、水产等特色标志产品,做好品种培育、质量管控和品牌建设,把优势特色产品做出品牌、做大规模、提升价值。

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省级示范班,学员分享培训收获。团广东省委供图

前不久,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省级示范班( 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专项)在广州举行。此次培训班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合培育模式,旨在将志愿者们培养成为能讲好乡村故事、卖出乡村农特产品的兴乡青年。70名服务于粤东西北12个地市及肇庆和惠州龙门县的 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参加了培训。

团广东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和独特的文化资源,但往往因为宣传不足而难以被外界所了解,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有助于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实现 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他们采取“带教+实训”的方式,将培训学员分配到各地市合作联系的直播实训基地,进行常态化实践跟踪培养,以强化实战实训能力,最终建立 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直播兴乡团队。

陈德忠称,广东创新开展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记者从团省委了解到,团省委正持续完善“百千万工程”青年大学生突击队项目供需对接平台,组织一批企业青年前往基层、提升一批县域青年技能、吸纳一批职业青年就业、搭建一批县企合作平台,以服务青年在基层一线就业创业为主要抓手,促进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返乡创业青年廖志略在嫁接培育良种化橘红苗。团广东省委供图

此外,广东构建新型帮扶协作关系,珠三角6市横向帮扶协作实现对全省57个县(市)及粤东粤西粤北市辖区全覆盖,156家省有关单位组团纵向帮扶支持57个县(市)及5个重点老区苏区市辖区。创新实施“双百行动”,组织省内百家高校院所与涉农县(市、区)结对共建,选派114名高校驻县服务队队长、副队长,达成校地合作清单达800余项。动员各类企业参与,广东省1427家建筑业企业与乡镇结对帮扶,确定帮扶项目1756个、帮扶金额超7亿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