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尚贤上》中有言: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古代对于贤良之士是很重视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朝代更迭,统治者不断变换,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统治者对于人才的爱惜,现在很多历史学家去深入分析统治者时,也会把统治者对于人才的态度当做一个衡量的标准,爱才之人是有一定的甄选能力的,他们能知道哪些是人才,也知道人才的可贵之处,对于国家的统治也有益处。 相反,以狭隘之心对待有才之人,生怕其功高盖主,这必定是统治者走不长远的原因之一。
放到现在,人才依旧是这个社会所爱惜的,我国颁于人才的一项荣誉就是院士,当选院士是不容易的,而在江苏的一个县城里,造就了26位院士,还有近万名教授,培育出这么多人才的地方,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秘密,我们一一探究。 有着深厚的城市底蕴 如果说一个地方能出一个人才,可以是偶然,但是一个地方能出这么多人才,那这个地方定是有不凡之处的。 被称为中国教授之乡的地方叫宜兴市,我们可能听名字会认为这是个市,但是宜兴市是被定为县级城市的,宜兴市地处江苏西南,位于沪宁杭三角中心,有着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
宜兴市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的一座老城市,在七千多年前,宜兴市先民生活在这里,带动了这里的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之后被后人关注,成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骆驼敦文化类型”。 这里还是“陶瓷之都”,是紫砂陶制作工艺的发源地,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紫砂壶是泡茶的好材料,茶味可以渗透到紫砂壶中,时间久了,紫砂壶泡出来的茶味道自然独特,陶瓷工艺中国一直是处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的,在中国又属宜兴的陶瓷工艺历史悠久,这也是我国文化的一种传承。 宜兴作为一座古城,历史悠久,而这些年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是不容小觑的。
宜兴的文物古迹众多,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这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宜兴的一大特色,宜兴的文物可以说是从古至今都有,古代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古迹都包含其中,除此之外在近代的工业以及石器方面都有代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种类繁多,共获得国家所认可的九大类,共计有66个不同的项目,包括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医药、传统体育、传统技艺等,全部都来源于宜兴人民的日常生活,经过时间的沉淀,将这些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呈现在世人面前。
对于知识的看重 宜兴被称为中国教授之乡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对于知识是十分看重的,这可以从古代说起。 我们知道宜兴处于沪宁杭三角中心,这地理优势就是先天的,因为沪宁杭的发展是相对先进的,而宜兴又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自然而然的跟着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 宜兴人们对于先进思想的了解是比较早的,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就从自己孩子的教育抓起,从小就把孩子送去学堂,跟随老师学习知识,宜兴早年间出现的名人也是这些后人学习的榜样。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这样的传承下来,宜兴的文化得到了满满的堆积,而后成为一个有着内涵的城市。 宜兴的教育也是走在前沿的,因为工业和农业相对发展较好,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保证,对于生计是不用发愁的,除去了生活的压力,人们的目光自然有了更长远的追求,开始着手追求孩子的教育。 受西方思想教育的影响,宜兴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舍得花费时间花费金钱的,他们很早就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为了能学到更先进的文化,而接受了西方文化的人,思想也会到达一个高度,然后这些人回来后也会带动其他人思想高度的提升。
不仅是家长对于教育看重,老师们也是如此,身为老师,有孕育祖国花朵的责任,他们为自己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而这些孩子也是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也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在学习的时候不会三心二意,而是全力以赴。因此大多数人都走上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文化相传人才辈出 宜兴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这句话不是空话。苏东坡曾言:“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而这里所说到的溪山就是宜兴,苏东坡对于溪山的情有独钟也促成了今天宜兴在世人中的地位。 宜兴所走出的人才可以说是很多的,从明朝说起,曾任当朝首辅的徐溥就是宜兴人,徐溥为人正直,性情宽容有度,因为有才固然也是爱惜人才的。
还有明朝大臣周延儒,曾在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在年少时便可见其聪慧。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南朝将领陈庆之,有着过人的胆识谋略。 再到近现代的人才,我国著名的画家、教育家徐悲鸿,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周培源,飞航技术方面的专家黄瑞松,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这也充分说明了宜兴的文化丰厚程度。
宜兴的人口不是很多,百万出头的人口,而从这里走出的人才却可以在中国排在前列,除了当选为院士的25位人才,还有8000多名教授,我国众多高校中,有近百位校长都是出自宜兴,世人称之为“无宜不成校”。 大学本来就是一个思想高度发展的地方,而这近百位校长为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他们在这里获取知识,得到了知识带来的光明,然后他们再继续将这份光明传承下去。
我们见过了太多的人才在见识到外面世界的先进之后,就不愿回到原来的地方,不愿意再重复之前的生活,而从宜兴走出的人才,他们大都继续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他们从外面回来,创办学校,传播知识,又形成了新一轮的知识改变命运,这种奉献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这也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接触到的事物有所不同,他们生在宜兴,长在宜兴,好风气是耳濡目染的,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成为了他们身体里的一部分。
小结:
曾国藩曾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平庸的人,他们的人生失败于他们的懒惰,天资聪颖的人,他们的人生失败于他们的骄傲。而造就他们的懒惰或者骄傲的,环境是一方面的因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环境的重要性。
宜兴之所以可以走出那么多的人才,和总体的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从小接触到学习的正面能量,这是从小时候抓起,长大后又明白了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养成了以后的思想规范。
人们常说,文化养人,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宜兴的文化底蕴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座城市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被文化所熏陶,被文化所浸染,岁月会逝去,财富会贬值,但唯有知识文化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