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于上书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与会人员包括诸位皇子,上书房三位大臣,在京二品以上官员,专题讨论研究新任太子的推举问题。
       会议开始,康熙皇帝先就此前发布的文件精神给予了重复说明:
       记得是在十一月一号,朕在上谕中说过,在京四品以上,外省二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推举一位皇子作为新太子的人选,朕一惟公议是从,绝无偏私
       正常情况而言,领导的态度一般都会体现在会议开场白中,但这段话并没有特殊的含义,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信息,还需要继续往下听。
       现在,这荐章都上来了,从这些荐章的情况来看,新太子的人选似乎已经出来了
       注意,领导的话锋开始转变,意思逐渐清晰,这一句“似乎”就代表了领导的真实态度,他对目前的推举结果好像并不满意。
       态度模糊,那就继续往下看:
       可是这些荐章又能说明什么呢
       外省的不说,在京的你们都来了,你们推举的人,都是你们自己看准的吗,我看未必见得吧
       什么叫“我看未必见得吧”?
       这就是领导的真实态度,已经认定这个推举过程存在问题。
       既然推举过程存在问题,那么推举结果自然不能算数!
       只是,领导刚刚已经强调了,“惟公议是从,绝无偏私”,那么,领导再想推翻这个结果就必须找到充足的理由。
       这个时候,你就得注意了,注意领导随后给出的问题,必须懂事,必须顺着领导的意思给出回答。


       好了,我们来看康熙皇帝的第一个问题:
       佟国维,马齐,为什么没有二阿哥胤礽的荐章啊
       突然出现的问题,看不出主观态度的问题,甚至没有来由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别瞎琢磨,更不能自作聪明,最为正确的回答方式就是实话实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看不出领导的主观态度,你也不能表明态度!
       当然,打开上帝视角,我们能够知道,康熙皇帝看到了推举过程中的串联结党,必须想办法斩断皇八子胤禩继任太子的美梦。
       如何阻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重新扶胤礽上位!
       当然,复立胤礽,并不是真想让胤礽继位,就只是为了掩护胤禛,避免胤禛提前成为众矢之的,仅此而已!
       奈何,马齐偏就在不该糊涂的时候犯了糊涂,没回答领导的问题,反倒给出了最为忌讳的反问:
       皇上这话,奴才不明白,因为废二阿哥,所以才推荐新太子,怎么还会有推举二阿哥的荐章呢
       领导问话,是想让你回答,然后再根据你的回答逐渐亮明自己的目的;另外,领导的问话不能落到地上,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算沉默都比反问强了太多!
       这个时候,反问就是质疑,质疑就是挑衅,挑衅就会逆了领导的鳞,你自己想想领导会不会生气?
       然后,康熙皇帝立马就不满了:
       朕现在不是问你应不应该推举二阿哥,而是问你有没有人推举二阿哥
       领导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还能再不懂事?
       直接回答有或者没有!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绝不能欺瞒!
       你放心,领导之所以这样问,肯定是心里有数,就只是想借你的嘴说出来而已!
       来看看马齐的“作死”表现:
       有倒是有,不过多数是废太子一党的人,像托合齐、耿索图、凌普等,都已经抓起来,他们写的荐章当然不能作数
       仅就这一句回答,马齐就犯下了多达三个错误:
       首先,领导的意图尚未明确,你怎么能先表明自己的立场,此乃一大忌!
       再者,领导让你回答问题,你就老实回答,切勿展开,更不能越过领导直接界定问题的性质,尤其是“能不能作数”这种只有领导才能定的事儿!
       最为重要的是,就连康熙皇帝就没明言废太子有过结党行为,你就直接给确定了?你这是批评废太子结党,还是暗示康熙皇帝几十年培养了一个结党营私的害虫?
       我亲爱的马中堂,饭可乱吃,但话不可乱说哟!


       行了,有了这些表现,马齐别再想全身而退,关键来看康熙皇帝的回怼:
       那么王掞呢,王掞的荐章也不能作数
       王掞十一月一日在乾清宫狂悖犯上,当时就被皇上驳斥了,所以他写的荐章也不能作数
       不留情面,正面硬刚,马齐此时的表现就好像“领导夹菜,我转桌”、“领导敬酒,我不喝”,主打一个作死,主打一个对着干!
       康熙皇帝差点被气笑,心想这个糊涂虫不能再问,赶紧换个懂事的吧:
       你们,你们,你们中间有没有人推举二阿哥的
       这个时候,这种场合,这种高级别的会议,就算有人推举了胤礽,这个时候站出来就相当于直接得罪佟国维和马齐两位上书房大臣,再加一个最有势力的皇八子胤禩,顺带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子胤俄。
       更何况,康熙皇帝的意思始终未能明确,谁也不敢赌!
       唯独一人可以,唯独一人深通上意,唯独一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就是张廷玉!
       康熙皇帝当然心中有数,实际上,他的这个问题就是问的张廷玉,也只有张廷玉能够懂事配合自己继续演戏!
       然后,张廷玉就站了出来:
       有,臣推举的就是二阿哥胤礽
       然后,张廷玉从袖口中抽出了推举胤礽的奏折!
       有人认为,张廷玉的袖口中其实藏有多份奏折,最起码也有两份,一份举荐胤礽,一份举荐胤禛,但正说认为没有这种可能。
       因为就当时的情形而言,张廷玉已然察觉出了群臣串联的味道,不可能举荐胤禩,要举荐的话,早就公折联名;至于胤禛,他很清楚康熙皇帝对胤禛的欣赏,之所以隐忍不发,就是为了继续考察,更是为了变相保护,最起码这一次举荐,胤禛还没有上位的可能,所以他不可能举荐胤禛。
       那么,张廷玉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他的袖口就只有一道奏折:举荐胤礽!
       行了,有了配合的演员,有了举荐的奏折,康熙皇帝可以亮明自己的目的了。
       只是,再次提及胤礽,怎么说都有点出尔反尔的意思,康熙皇帝还必须给予相应解释:
       你们有些事啊,可能会觉得很奇怪,甚至有人会认为朕是出尔反尔,这里,朕要说明一下,废黜太子是朕一人独断专行,事先没有和你们商量,这有几个原因,一是朕当时驻跸热河,时期肘腋之间,许多情形湖晦暗不明,为天下计,为列祖列宗想,也不得不乾纲独断
       请注意康熙皇帝的语言艺术,废黜胤礽的时候,自己属于“独断专行”,“独断专行”当然是错误的,既然是错误的,那就必须要改正!
       但考虑到天下苍生,考虑到祖宗基业,康熙皇帝又用了“乾纲独断”的字眼,“乾纲独断”就是正确的,既然是正确的,领导的权威就不会被影响,领导的形象就没有丝毫抹黑!
       翻译一下这段话就是:情况紧急,从大局考虑,只能这般处理,但不得不承认,如此处理属实莽撞了!
       所以,这段话的重点在哪里?
       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以后再有任何改动都应该给予理解!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说说胤礽当时的状态:
       二是当时胤礽的荒诞不经,实在是叫人不可忍,也不可解,但事后看来,他的那些事情,有些是捕风捉影,纯属子虚,有的呢则是着了别人的魇镇,才使得心智失常,行为怪悖
       啥意思?
       我的处理情有可原,胤礽的罪过同样情有可原,听听康熙皇帝对胤礽罪行的原因界定:捕风捉影,纯属子虚,甚至还是因为着了别人的魇镇!
       太子有啥错?
       领导再想复立太子,还有啥问题!
       行了,胤礽的复立问题解决了,可那么多推举皇八子胤禩的荐章又该如何解决?
       总要给大家一个交代啊!
       你让大家推举新太子,推举结果出来了,你又不认了,这叫什么“惟公议是从,绝无偏私”?
       别担心,康熙皇帝早就和佟国维达成了交易,另外一出经典的戏码随即展开:
       佟国维,这两百多人联名的折子是怎么回事呀
       如果没有人居中联络,这么多人就同声一气,众口一词
       或许,有人会有疑惑,既然康熙皇帝和佟国维已经达成交易,佟国维退休,隆科多上位,两人配合斩断皇八子胤禩的储君梦,那么,佟国维接下来是不是应该老实交代,主动认罪?
       当然不行!
       要用套路,要用演技,要悄无声息,要给佟国维寻找一个退休的理由,要给隆科多一个上位的理由,还要彻底斩断皇八子胤禩继任太子的可能。
       而这一切,都需要在这段戏码中完成!
       所以,佟国维的选择一定是硬刚,一定是将矛盾推向不可调和的程度:
       居中联络,本来就是上书房的责任,推举皇八子胤禩也是上书房和许多官员的公议,这些都是为了我大清的江山社稷,奴才以为无可指责
       康熙皇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佟国维偏还坚持站位皇八子胤禩,这个操作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逼着康熙皇帝对皇八子胤禩有动作,这是一出典型的“捧杀”!
       再看康熙皇帝的回应:
       上书房,你一个人代表上书房
       什么胤禩不胤禩,什么推举不推举,没理的部分,我直接省略;有理的部分,我就是抓住不放。
       谁说推举皇八子胤禩是上书房的公议?
       你别忘了,还有张廷玉呢,康熙皇帝随即将话头扔给了张廷玉,来听听张廷玉如何扭转局面,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佟国维和马齐保举八阿哥,那是因为八阿哥确实有过人之处,臣以为这无可厚非,至于众人串联之事,那也是因为一时不慎,忘了君子不党的教训
       发表自己的观点,切忌得罪他人,非要得罪不可,那就往大了扯,往多了说,别得罪一个人,要说就说一帮人!
       佟国维和马齐,当然不能得罪,但康熙皇帝需要有人错了,那就往大家身上扯。
       再请注意张廷玉的“语言艺术”:明明就是有人串联,人家还偏就给予了“一时不慎”的遮掩,你说他告状吧,他还有说情的意思;你说他说情吧,他还真就告状了!
       既实现了目的,还能最大程度消除负面影响,张廷玉的修为,足见一斑!


       那么,既然大家错了,这件事又该如何处理呢?
       张廷玉的官场智慧,开始终极爆发:
       佟国维,马齐和臣,同处在上书房这个位置,处理推举太子这样的大事,要想使皇上满意,百官满意,天下百姓满意,实属不易,臣等的处理既然有了偏差,那请皇上矫枉指正,重新推举也是良法
       前面的说明都是铺垫,最后的建议才是关键!
       这件事的最终解释权和最终决定权必须交给康熙皇帝才行,只有如此,康熙皇帝才能合情合理推动事情的发展,斩断皇八子胤禩上位的可能!
       只是,佟国维退休的理由还没出现呢?
       别着急,佟国维的表演尚未结束呢:
       张廷玉是奸臣,请皇上明察
       七日之前,皇上下旨废黜胤礽的太子名位,难道那时张廷玉就不知道无心为恶,虽恶不罚的道理,当时他为什么不荐阻皇上,而时隔数日,他又阳奉阴违,既不与臣等商议,更不思皇上的圣名,暗中为废太子开脱罪责,实际上是把过错推给皇上,自己博得一个君子不党,与人为善的美名啊
       你不得不承认,佟国维的这段弹劾,实可谓有理有据有节,你压根就找不到理由反驳,遇到这种情况,你又该怎么办?
       避开要害问题,展开道德攻势,我们抛开原来的问题先不讲,但就你们两人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康熙皇帝就是照着这个套路,一下便驳倒了佟国维:
       你们都看到了,听到了,张廷玉为佟国维说好话,佟国维反骂张廷玉是奸臣,还要朕治张廷玉的罪,你们知不知道什么是以怨报德,什么是无耻小人,有个现成的例子,佟国维就是
       别的不说,咱就说人家老张刚刚还替你求情呢,你却倒打一耙,弹劾人家,你自己觉得合适吗?
       主要矛盾不提,你占理的部分,人家直接忽略,你还怎么反驳,佟国维也就只能低头认输:
       皇上这样评价奴才,奴才还有什么话可说
       但是,佟国维突然弹劾张廷玉到底为了什么?
       难道就只是想要得罪这个即将上位的首辅大臣?
       当然不是!
       而是为了激发矛盾,而是为了将话题引到举荐皇八子胤禩的问题上!
       佟国维的转折,随机出现:
       但是有一点,奴才死也不明白,难道满朝几百名保举八阿哥的官员都是无耻小人,唯独一个保举废太子的张廷玉倒成了忠臣了吗
       瞧见没有,弹劾张廷玉是为了驳倒张廷玉,驳倒张廷玉是为了力挺皇八子胤禩,力挺皇八子胤禩就是“捧杀”,就是要让康熙皇帝有理由点破推举背后的猫腻!
       光有张廷玉的支持,当然不够,最起码不能服众,康熙皇帝还有追加说明:
       佟国维,今天当着满朝文武,朕告诉你,保举废太子的人是少了些,除了张廷玉,还有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没准儿,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朕
       佟国维,朕问你,这三个人也是奸臣吗
       谁有熊心豹子胆,敢说这爷仨是奸臣!
       既然你不敢说,那就等于承认了胤礽没错!
       行了,领导的意思表明了,胤礽复立几乎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情,佟国维只需要给出最后一击,便能让所有的目的顺利实现。
       这一击就是最后的故意作死:
       只是,奴才斗胆问一句,为什么满朝文武不能够保举八阿哥胤禩呢,请皇上明示
       既然你要复立胤礽,那你就得说明胤禩为什么不行,说不出来,你就是出尔反尔;能说出来,我退休,胤禩玩完。
       这是站位胤禩?
       这分明就是嫌胤禩死的太慢!
       会议进行到现在,所有的演出结束,接下来便是康熙皇帝的主场,所有的目的开始逐一实现。


       康熙皇帝叫来隆科多,一把掀开了佟国维的老底:
       奴才的六叔糊涂啊,他糊涂就糊涂在不该暗中地揣摩圣意,因此才做出了不识大体的蠢事
       如果说奴才的六叔有私心,那也不过是为了我佟家的后人,如果说为人臣者要从奴才六叔这儿吸取教训的话,那就是后人自有后人福,莫为后人做罪人
       皇上,奴才现在要说的只有一句话,恳请皇上恩准,恩准奴才辞去九门提督的差事,奴才情愿白身而终,为奴才的六叔赎罪
       你不得不承认,隆科多之所以能够迅速上位,当然离不开佟国维的主动牺牲,但自身的修为同样不可忽略!
       仅就这段发言来看,他没明确说明佟国维串联结党的罪行,只是隐晦指出了揣摩圣意的错误,但随后就跟上了替佟家后人考虑的情有可原,再加上自己的懂事感悟,立马就能最大程度获得康熙皇帝的谅解!
       最为重要的是,隆科多的态度积极端正,康熙皇帝就算没有事先和佟国维达成交易,恐怕都不舍得免掉隆科多的九门提督!
       演出结束,康熙皇帝可以兑现承诺了:
       佟国维,你都听到了,隆科多的心思比你明白,古话说得好,家有孝子不绝其祀,朕就看在这点上,免了你煽乱朝纲之罪,从今天起,你什么事也不要做了,回家养老吧
       隆科多,送你六叔回家,然后依然回来当差,这个九门提督非你莫属
       佟国维顺利退休,隆科多成功上位,佟家的辉煌仍在延续,唯独皇八子胤禩的事情仍然没有着落。
       还是不能着急,因为此时的马齐已经看出了端倪,开始接过佟国维的接力棒,继续发挥:
       奴才的罪与佟国维一样深重,求皇上重重惩治
       但奴才以为,在阿哥之中,确实只有八阿哥宜乎立为太子,恳祈皇上不要以臣等之过,而弃用贤者之王
       翻译一下这句话:皇上,佟国维处理了,我也跑不了,但我积极配合的话,能不能从轻处罚?比如,我再提一次皇八子胤禩的推举问题,再来一次“捧杀”的助攻?
       康熙皇帝会意,随机给出了反应:
       刚才隆科多说佟国维糊涂,朕看你才是真糊涂,你的罪在于见事昏聩,随声附和,朕将你两级,仍在上书房行走,列在张廷玉之后
       列在张廷玉之后,仍在上书房行走,仍然排名第二,马齐得到的处罚甚至都不如“罚酒三杯”!


       一切处理完毕,康熙皇帝可以处理皇八子胤禩的问题了:
       胤禛,胤祥,难得你二人在这个时候能深明事理,而无觊觎之心,你们的密折,朕看过了,朕给你们三个字的评价
       好,好,好
       朕心甚慰,甚慰朕心
       夸了胤禛和胤祥,就等于打了胤禩的脸,更等于铺设好了释放胤礽的台阶。
       私放胤礽的命令,随即下达:
       胤祉,你现在就去传朕的旨意,现在就把你二哥接出来
       至于皇八子胤禩,没问你的罪就不错了,继任太子的美梦就别想了!
       (本文仅基于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剧情和人设,烦请诸君辨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