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当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大明王朝的崇祯皇帝枯坐皇宫之中却毫无办法,朝臣们争相投诚,甚至为了献功将他这个皇帝围堵在皇宫之内,国库和内帑的银子早已见底,空的耗子进去都得流眼泪出去,军队兵败如山倒。
三月十九日,北京外城陷落,再也无力回天的崇祯皇帝登上煤山,用自缢的方式为大明王朝划上句号,也给了这个最刚强的汉人王朝最后的体面。
当白绫套上崇祯脖子的时候,他或许是悔恨的,也或许是疑惑的,明明就只是裁撤了个驿站,省下的银子好镇压叛乱,咋就弄出个李自成,咋就亡了大明朝呢?明明自己应该是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咋就成了亡国之君?
在381年后的大洋彼岸,被中国网友调侃为西厂厂督的马斯克在就任美国政府效率部后放出豪言:削减2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支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斯克准备大规模裁撤政府冗余部门,预计要将428个联邦机构最终精简到99个!
马斯克这一疯狂的计划,全世界人都震惊到了。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除了看戏之外,也多了一份莫名的熟悉感,特朗普和马斯克拿到的剧本怕不是明末崇祯的剧本吧。公司裁员无非是补偿的问题,可是一个国家政府想要大规模裁撤冗员,那可不容易,美国人以为马斯克只是要简单裁个员,实际上那是变法!自古变法那可是要流血牺牲的!
面对风雨飘摇的江山社稷,崇祯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试图中兴帝国,结果玩崩了,身死国灭。面对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特朗普任命马斯克进行效率改革,试图为美国政府瘦身提效,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众多利益集团的蛋糕,引发了轩然大波。
历史证明了崇祯皇帝改革的失败,马斯克的改革还在继续,我们能从崇祯的改革中学到什么,透过历史更加清晰地看清马斯克改革背后的危机所在,美国崇祯2.0时代究竟能否破茧化蝶?请诸君与我一起细细思索。
我是青衫弹史,用中国视角看世界问题。
全文共3700字,请耐心阅读,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哦~谢谢!
崇祯自救改革为何敲响大明丧钟
首先咱们回顾一下崇祯皇帝登基之时的局面,整个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交织。朝廷之上阉党东林党的两党之争愈发严重,地方上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进而导致中央税收年年赤字,边境上后金势力崛起威胁着京师的安全,战争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为了应对战争危机,加征辽饷,百姓苦不堪言,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从藩王即位的崇祯立志要做一个有为君主,年少的他雄心壮志,决心要改革痹症,扭转乾坤,实现中兴大明。崇祯首先铲除了权倾一时的魏忠贤势力,收回皇权,也许是魏忠贤给崇祯留下了太深了阴影,崇祯顺势缩减了厂卫权力,让厂卫对朝臣的监控大幅放松,龇牙咧嘴的老虎突然收起爪子,朝臣自然欢欣鼓舞,一时间那是众正盈朝。当然众正盈朝的背后,那是贪污腐败横行。
连年的战争早已打空了大明国库,崇祯一面自己缩衣节食,一面想办法开源节流,开源不好弄,节流还不容易,裁员呗!1630年大明朝廷推出节流政策,要求各部门减员增效来缓解国家财政危机,此时就有山西巡抚上报称,裁撤驿站每年可节省二十万两白银,结果崇祯真就把驿站裁撤了,而且不管人家驿站工作人员的日后生活的那种裁撤,简直无良老板,怪不得李自成要反呢!
从制度韧性的角度来看,崇祯皇帝裁撤驿站的做法是非常短视的。首先裁撤驿站节省的开支在应对辽东战争上实在不足为道,其次驿站系统维系着中央朝廷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快捷通信,就如同人身体里面的毛细血管,看着不起眼,就是人体运转所必需的器官。当烽火四起之时,曾经畅通无阻的信息传递网络却是支离破碎,中央无法及时掌握各地的情况,也就无法迅速调配资源进行镇压,而李自成则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成为了明朝的掘墓人。可悲可叹!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还在17年的时间里创纪录地更换了19任内阁首辅,结果搞得朝廷内部人心浮动,为了上位,党派之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正常的政务也无法处理。
崇祯不相信文官集团,通过频繁更换内阁首辅来掌控权力,结果呢,中央朝廷的权力结构变得混乱不堪,各方势力相互争斗,内耗严重。最终想要掌控一切的崇祯彻底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他不信任文官集团,文官集团也讨厌他,最终相看两厌,皇帝要任命的,文官集团就一致反对,反对不了就暗中使绊子,权力重组过程中出现了系统性失控,彻底玩不转了。
实用主义改革的三重陷阱
最近看到一个说法,我觉得用来分析崇祯和马斯克的改革,挺适合的,拿来与诸君分享。所谓实用主义改革有三重陷阱,其一效率追求侵蚀制度韧性,其二技术官僚断层加剧治理危机,其三权力重组诱发系统性失控。这是啥意思嘞,请听我给您一一分析。
第一,效率追求侵蚀制度韧性,也就是说追求效率至上结果导致制度崩塌,简单来说,就是裁员裁到了大动脉,这样的事情在企业中屡见不鲜,负责裁员的人不了解公司实际业务,出于所谓的降本增效考虑,一刀下去直接扎向大动脉,刀刀致命。
在改革的道路上,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效率往往是改革者们首要考虑的因素,然而这简单的操作背后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考虑:追求效率是否会侵蚀制度的韧性?对于企业来说,裁员会不会裁到大动脉,会不会拆掉企业发展的希望,对于国家来说,则是制度的韧性,每一个岗位设立之初,都并非无的放矢,必然有其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岗位与时代脱节,变得可有可无,这些是可以裁撤的,而有些看起来可有可无,却是在重大危机发生时,才会显现重要性的岗位,这些冗员就是制度的韧性了,它负责着整个权力运行机制的自我修复,能够保证制度在面对危机冲击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和有效运行的能力。
明朝时期的驿站体系就是这样的制度韧性,平时养活大量人员,看似耗费甚多,当战争、灾难来临时,却能凸显其重要性,冗余的驿站体系可迅速转化为应对危机的力量,降低国家应对危机的成本。
其二技术官僚断层加剧治理危机,就是说人才断层了,新来的接不上老人的班,这一点此前阿里云事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降低成本,裁掉高工资的老员工,引进低工资的职场新人,结果呢,新人面对成熟的体系、成熟的产品,想要调整,要花费的时间肯定要多出很多,而且接班的人的能力也有待考验。
既想要马儿跑,又想要马儿不吃草,羡慕别人的狼性文化,却不舍得花大钱,可别忘记了,狼可是要吃肉的!
这种人才断层不仅会导致政府治理能力的下降,还会引发社会的混乱,当政府无法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时,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就会降低,社会矛盾就会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就会面临更大的阻力,甚至可能导致改革的失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其三权力重组诱发系统性失控,权力不会消失,但会集中。
明朝张居正改革,为大明王朝强行续命,改革过程中张居正大权在握,敢说出::吾非相,乃摄也!权力重组后集中在张居正一人身上,张居正能力足够强,所以改革看起来很顺利,可也导致张居正成为其他集团的眼中钉,这个集团甚至包括皇帝。另外权力过于集中,也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亡政息的风险,所以张居正死后,新政立马遭到反攻倒算。
明末崇祯的改革,同样有着相同的问题,大臣不合心意,总无法解决危机,那就换大臣,大臣阻难那就直接用中旨提拔,结果就是提拔的大臣遭到整个文官集团的排斥,改革推进困难重重,与此同时频繁更换内阁首相,朝廷需要不断适合新的内阁,不同首辅又有着不同的政治主张,朝廷的政策无法保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百姓自然也就对其失去信心。
当权力被少数人掌握,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从而导致改革目的发生偏差,而且改革主导者的人品也容易因此受到攻讦,最终导致改革者下台,还是明朝的张居正改革因为夺情事件名声大损,进而导致改革受阻。或者改革者与某些利益团队同流合污,改革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功败垂成。
终章
网友们总说美国拿到了明末的剧本,民主共和两党之争,美债财政危机,拉丁移民边境危机等等,真有种历史重演的既视感。
或许美国自身也感受到了危机,启动自我修复能力,试图用改革来化解危机。可是改革哪有那么容易,单靠裁员改变不了整个体制的危机,所谓破而后立,不破不立。动了体制,那就不是简单裁员了,那是变法!
![DOGE对掌管美核机密的能源部下手了](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51fb7e8e24d34f5e809ce6b225136a65~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39624114&x-signature=01tIfq7jpHUyJ6NnhRTJxDswkHw%3D)
明末崇祯皇帝的改革,以皇权之威推动,自上而下,大力打击贪官污吏,各处搜刮银钱弥补财政亏空,可外部战争无法结束,财政亏空如何补得上?最终只是百姓无立锥之地,财富通通流入特权阶级手中。大富的钱原路退回,百姓的钱四六分。
如今的美国之所以债台高筑,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高昂的军费开支,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到处拱火的颜色革命以及肆意妄为的发动战争,这些才是造成美国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又是维持美国霸权的根基所在,没有强势的美军镇压全球,孤悬海外的美国如何坐稳霸主宝座?这恰恰是最无解的!
![DOGE对掌管美核机密的能源部下手了](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c8e678e7bc444d6da44f1e392c049f98~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39624114&x-signature=oH1PnOv6l9VjG7cmZ0CWi9FrKjY%3D)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既能映照出过去的辉煌与沧桑,也能为我们照亮未来的前行之路。
明末崇祯的改革掉入实用主义改革的三重陷阱,当代美国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陷阱,美国是否能够破除陷阱,破茧化蝶,重新焕发生机,又或者是改革遇到重重阻力,最终无疾而终,美国依然是现在的美国,带着满身的危机继续前行。又或者是改革触发陷阱,提前引爆美国的社会危机,矛盾激化下演化成一场大乱,也犹未可知。
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请诸君与我拭目以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