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工艺大芯片应该怎么玩,在国内是个玄学,有账上资金要花光依然坚持大芯片“初心不改”的案例,也有三年花掉上百亿最终被母公司关停的案例。昨天,雷军在发布会上对外公布了其芯片项目的开销,雷军原话:“玄戒O1 这个项目,研发了 4 年多时间,截至今年 2 月底已经花了 135 亿元。”
拆解一下,即平均每年30多亿元,考虑到团队搭建因素,前两年每年平均花费应不到20亿元,但可能在10亿元以上。当然这是两个项目的开销,即玄戒O1和T1两颗芯片,其中肯定有共用的资源,但单项目每年最低开销应不低于5亿元。
据雷军的数据,做 3nm 这样级别的大芯片,每代投资大约 10 亿美元。但大芯片每年一换代,也就意味着小米如果持续在芯片上做投入,持续选择先进工艺做手机芯片,每年投入的资金应该不少于10亿美元。四年已经花了135亿,余下6年假设投入365亿,每年60亿预算,还不到10亿美元,这么一看,雷军和团队承诺的研发支出10年500亿,甚至算不上充裕。
所以,虽然坊间有各种打趣壁仞的段子,但是壁仞对GPU芯片公司上牌桌的条件判断没有错:GPU芯片公司的起点价大约是2亿美元,流片做完后还需要上千人的软件团队,这一笔开销也以亿为单位,如果要把生态做完整,10亿美元只少不多。
图片来源:TD Cowen
这里的成本仅为物料成本,应未计入研发摊销
那么,如果小米的芯片去公开市场卖,定价多少合适呢?在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如果玄戒O1卖100万颗,单颗研发摊销就达到1000美元。这样计算研发摊销,虽然算法是对的,但举例的摊销数量显然刻意缩小了。苹果、华为、小米和三星的手机年销量都上亿部,假设各厂家全部使用由自己开发的芯片,因而单颗芯片研发摊销必然不超过30美元(其实应该在10美元左右)。考虑到3纳米工艺单颗芯片物料成本在45美元左右,叠加30美元研发摊销以后,再以40%毛利计算(通常芯片毛利计算不含研发摊销,因为研发成本被计入管理费用),则小米这颗芯片售价可定为125美元。
图片来源:日经新闻
125美元的售价,与日经新闻的对iPhone16拆解报告中所用处理器A18 Pro(135美元)的价格比较接近,也接近骁龙8Gen 4的售价(Perplexity给出的价格为190美元)。
截图来自于Perplexity
如果按照芯片设计公司财务惯例,研发摊销不计入研发成本,则该芯片的毛利率更是高达64%。这就是小米这个级别整机厂商自研芯片的业务逻辑:只要整机销量能有保证,那么至少可以为整机带来以芯片售价为基础的新增毛利。如之前假设的40%毛利计算,自研芯片市场价为125美元,则每部手机可以新增50美元的毛利润。
这就是自研芯片带来的巨大优势,这里还不论自研芯片给整机带来的功能性差异优势。当然,整机厂自研芯片理论上有优势是一回事,把优势落地是另一回事。两年前哲库关停,就是整机厂商自研芯片探索失败的典型案例,但我依然坚持当时的观点,OPPO选择做手机芯片的时机与发心都没错,关停哲库是对本土芯片产业的一次重大打击,关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研芯片不划算”,而是哲库式的自研芯片让OPPO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当整机销量走在下滑通道中时,无法继续给芯片团队高强度输血,当时的“耗血大户”哲库就只有被关停一条路可走了。喊出三年投入500亿做研发的OPPO,最终选择了在芯片业务上止损。
我当时的判断,哲库的首款手机主芯片并不会搭载于旗舰机上,只会先用在小众机型上,因而爬坡之路会相对缓慢,所以在看得见的两三年内,难以对OPPO整机做出贡献。因而在当时的时间节点来看,哲库是一个入不敷出的无底洞。
小米的打法确实更凌厉,直接把玄戒O1用在了旗舰机上,这是险招,但似乎也只有如此,才能让玄戒快速上量,快速摊薄前期的研发投入。
在这次官宣之前,虽然业内不少人知道小米在搞大芯片,但并未在社会舆论上发酵,这无疑给小米玄戒成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而这几年行业里面几度变迁,小米玄戒看起来都是获益者,海思受限后有一部分工程师出来加入了小米,据传小米玄戒北京办公室就在H家北研所附近,经常有玄戒员工(前海思员工)跑去H家食堂吃饭。而在哲库关停时,有玄戒的朋友联系到我,问哲库的情况,虽然最终没有通过我去接洽,想来玄戒一定接纳了不少哲库的人才。
当然,现在离宣布小米玄戒芯片成功还远得很。不过有哲库的前车之鉴,小米玄戒至少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比如更好地控制研发成本,不盲动,不激进扩张,细水长流以时间换发展的空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