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乌军压境,哥伦比亚雇佣兵现身切尔尼戈夫,布良斯克或迎正面硬仗乌军这回在切尔尼戈夫州搞的动静,不是那种偷偷摸摸的侦察,而是赤裸裸地往边境亮肌肉。洪恰罗夫斯基训练场那片,现在人都堆满了——五千乌军,外加三百哥伦比亚雇佣兵。这个阵仗,你说是演习?鬼才信。雇佣兵的存在更说明问题——老外打的不是仗,是生意,给钱就冲,冲完就死,死了还能给基辅多一张“国际友军英勇牺牲”的宣传牌。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们调来的部队。原本在布良斯克方向的是第54侦察营,现在直接换成了第130独立侦察营。别忘了,这帮人去年刚在库尔斯克那边捅过一次刀子,有实战经验,熟路熟人。再加上舟桥连也从库皮扬斯克调来,这种部队专门干渡河作业的,你敢说他们不是在为跨境铺路?装备也有讲究。现在在前线出现的车和炮,基本都没战术标识——这招够老辣,打完就能撇清,“不是我们,是一群神秘武装”。FPV无人机小组也早早到了,他们可不是放风筝的,是真会拿穿越机追着坦克屁股炸的那种。配合电子战系统一起用,效果就更狠了。你想想,在白别列兹卡到苏泽姆卡一线,信号全被搅烂,俄军前沿阵地的通信和无人机眼睛全瞎,那时候突击部队再冲,速度和穿透力能翻一倍。更细思极恐的是,他们的情报部门正在啃卫星照片,盯的不是一般目标,而是桥梁、铁路、通信塔。这几个地方一打掉,不仅是交通瘫痪,还是心理打击——你会觉得,这仗是冲着你的心脏去的。这种铺垫,不是打打擦边球那么简单,而是彻底的“战前总动员”。兵力、装备、情报、干扰,全套都到位了,就差命令。为啥偏偏现在?很简单,美俄8月15号要会晤,乌克兰必须在这个节骨眼上制造动静,不然西方媒体的头条就全是普京和特朗普握手的照片,基辅的存在感直接归零。打成啥样其实是其次,关键是让外界看到——我们还在进攻,我们还需要支援,你们不能忘了我们。俄罗斯这边呢,也不是去年那个被偷袭得手忙脚乱的布良斯克了。这一年边境防御加厚了,反炮兵雷达和防空系统织成了一张网,无人机巡逻也成了家常便饭。乌军真要复刻去年的库尔斯克模式,难度可比去年大多了,尤其是在俄军已经开始主动用电子战反制的情况下。但别忘了,这种小规模高烈度冲突,有时候输赢不是看战场,而是看谁先抢到舆论制高点。乌军要的是一个突破口,不管是抢占一个村,还是炸掉一座桥,只要能拍下来、发出去,就能在国际社会刷一波存在感。俄方要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反击,把入侵部队的尸体和被缴获的装备丢到镜头前,告诉全世界:“谈判归谈判,枪口照样抬得起来。”这几天切尔尼戈夫到布良斯克这条线上,气压只会越来越低。侦察机、无人机、电子战的互相干扰已经开始了,真正的交火可能就是一声炮响的事。到时候,新闻里和社交平台上的画面,可能会在一夜之间从“军队调动”变成“火光冲天”。前线士兵可能早就睡不踏实了,因为谁也不知道,第一发炮弹会不会砸在自己头顶。参考文献:俄罗斯导弹袭击了乌克兰军队训练场,至少造成3名士兵死亡 AP

乌军会复刻库尔斯克模式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