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指出,管理学家汪中求发布视频称对广东人用开水烫碗的习惯感到“恶心”,该言论引起网友热议。5月27日,汪中求发布视频回应争议,称被歪曲事实,断章取义。
汪中求表示:“当时在和小伙伴们讨论饮食行业的卫生标准,我们认为经过了国家正规的消毒部门消毒过的碗筷,并且已经经过了塑封封存了之后,送到餐饮企业统一使用,这一类的消毒处置过程,应该是严谨的、符合标准的,让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的。”
他又表示,说“恶心”是为了引起社会对提高餐饮行业服务标准的关注,有人恶意把其中一段内容拿出来传播,挑起某个区域对风俗文化的反击。
说实在的,最早看到网上汪中求的观点时,只是淡然一笑,觉得这名学者有点吹毛求疵。不同地区、不同的人,对餐具的要求不同,采取用开水烫碗的方法,很正常,有这种习惯的,绝非少数,也绝非广东,没有必要指责。在江西的很多餐饮企业,商家会直接在餐桌上放上一个盛水具,并送上开水,让顾客烫碗,概不是商家“恶心”吧。
而在听了汪中求的回应之后,就无法淡然了,更笑不出来了,他竟然认为这是有人歪曲事实、断章取义,挑起区域风俗文化的反击。如此,只能说汪中求的心胸太过狭窄,容不得他人的批评了。你能说广东人烫碗“恶心”,就容不得别人批评,你是谁啊,你的观点就是千正万确、金口玉言吗?
从汪中求的回应来看,实际也是自相矛盾、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的。他一边说,“经过了国家正规的消毒部门消毒过的碗筷,并且已经经过了塑封封存了之后”就能放心使用,一边又说“是为了引起社会对提高餐饮行业服务标准的关注”,既然认定餐饮店的碗筷已经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放心使用,又哪来提高餐饮行业服务标准的关注一说,到底是目前餐饮行业的服务标准不够呢,还是标准很好了。你都认为可以放心使用了,还谈什么提高服务标准啊。
我们无法理解汪中求所说的“国家正规的消毒部门”的概念,到底什么才是国家正规的消毒部门,是国家颁发了行业执业资格证书呢,还是有其他的什么要求。从平时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许多负责清洗碗筷的企业,似乎并不像汪中求所言,都是国家正规的消毒部门,并没有严格的规范与标准。消费者在使用这些餐具时,经常会遇到碗筷上的油腻、杂物没有清洗干净的现象,那么,如何让消费者放心呢?所谓的正规消毒部门,真的“正规”吗?
殊不知,在餐饮场所消费,用开水烫碗,绝不只是广东人的专利,全国所有地方都有这样的习惯,且不是少数人,相当一部分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包括用餐巾纸重新擦桌椅等,为什么到了汪中求眼里,就变成了“恶心”行为。就算看不惯,也没有必要认为是“恶心”呀。
厦门市场监管局的一项研究表明,实验人员制备了含大肠菌群的污染餐具,随后用不同温度(70℃、90℃、100℃)热水,对餐具样本进行冲烫处理——热水倒至餐具容量的三分之二,摇晃涮洗4-6秒。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用70℃以上热水冲烫,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但不能完全杀灭大肠菌群;去除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效果较弱。将冲烫的水温从70℃升至100℃,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出率降低8%。

也就是说,用开水烫碗并不是多余的,而是有效的。有效的手段,凭什么说是“恶心”的呢?作为学者,理应提出更多有益的建议,而不是把消费者已经养成的习惯说成是“恶心”。如此行为,不知道是想吸引眼球呢,还是对消费者太不尊重。
在这里,我们希望汪中求同志能够正视自己的言行,耐心地听听别人的反应,而不要看到别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就认为别人是在针对自己,就是想挑起某个区域对风俗文化的反击。因为,其指责的并不只是广东人,而是全国相当一部分人群。甚至可以说,凡是在一般餐饮场所消费过的人,绝大多数都有过烫碗的经历,难道这些人都很“恶心”吗?一个数亿人都拥有的习惯,难道不是一个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作为学者,应当向有关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不是指责烫碗行为“非常糟糕”“恶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