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驱车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记者见到张郭家村村民安香海时,他正在自家新建房屋的工地上忙活着。

  甘肃省积石山县柳沟乡张郭家村村民安香海家的新建房屋正在施工。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摄

  张郭家村所在的甘肃省积石山县柳沟乡,是积石山6.2级地震的震中。

  “这次地震,家里房子两面墙倒塌了,政府第一时间把我们安置到安全的地方,还提供了帐篷、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不到一周就住进了活动板房,党和政府对我们的照顾很周到。”安香海告诉记者。

  经历了去年冬日那个惊心动魄的深夜,日常生活安顿下来,安香海最挂念就是自家的房子。他每天都会从安置点回去看看,心里五味杂陈。

  让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温暖安全的新居,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任务。

  张郭家村村支书董尕军告诉记者,村里共有131户,在地震中受灾123户,经过专业部门对房屋受损情况进行评估鉴定,原址重建42户,集中安置15户,剩下的房屋需要维修加固。

  安香海家的房子被鉴定为D级,需要推倒重建。

  钱从哪里来?一开始,安香海很发愁。“没想到,政府有补助,银行有贷款,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春节前夕,安香海和村里其他25户受灾村民均从农业银行申请到15万元的“复兴e贷”,贷款期限十年,前三年只需还本金1万元和利息。有了这笔钱,安香海和村民们早早备好了砖、水泥、沙子、钢筋等建筑材料,就等开春土地解冻后动工。

  “灾后恢复重建,离不开资金支持,金融力量要及时跟上,我们成立专门团队,聚焦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金融服务需求,迅速出台信贷支持保障政策,目前累计为受灾群众及企业投放各项贷款超1亿元。”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苏小龙表示。

  3月15日,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涵盖居民住房、基础设施、产业振兴、防灾减灾等方面。

  行走在春天的积石山,装满砂石料的货车络绎不绝,挖掘机、推土机轰鸣声不断,呈现一派火热的重建场景。

  “全村80%的房屋已经开工建设,550万元的政府补助款正在陆续发放。”董尕军说,最近他每天到各家工地上,挨家挨户盯进度,问需求。

  距离柳沟乡约20公里的大河家镇,同样是地震重灾区。回忆起地震时的情景,积石山县新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自正仍心有余悸。自家房屋塌了,母亲受伤住院;牛棚受损,肉牛死了70多头,30多头梅花鹿跑了,总计损失100多万元。

  “幸好有各方面的帮扶力量,不然真不知道怎么熬过去。”马自正说。

  积石山县山大沟深,可耕种土地少,很多农户靠发展牛羊养殖为生。马自正是当地的养殖大户。

  “很多村民的房屋毁了,集中到了安置点,没有条件养牛,饲料也没地方储存,地震后我收购了200多头牛和400多吨的饲料,也算是帮大家做点事。”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bf2859a0293e583d.jpg">
  积石山县新源养殖有限公司即将出栏的肉牛。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摄

  但随之而来的是资金紧张,今年3月份他在农业银行的一笔300万元的贷款面临到期。“农业银行了解到我的情况后,不仅非常顺畅办理了贷款展期,还降低了利率,能减少1万多元的利息,真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重建家园,金融力量不可或缺,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我们运用无还本续贷、展期、降低利率等方式,尽最大努力帮企业渡过难关。”农行积石山县支行行长王卫忠表示。

  积石成山,守望相助。

  看着一天天肥壮起来的肉牛,马自正有了新盘算。5月份可以出栏500多头,如果行情好,今年的养殖规模将扩大到1000头。新建起的4000多平米的钢结构牛棚,可以实现自动喂养,通风条件、抗震功能也更好。

  看看一天天建起来的新房子,安香海满脸欢喜。按照规划安排,原址重建7月底前完工,但安香海希望进度能快一些。“我们加紧施工,希望5月份能完成主体结构,这样就能尽早外出打工。”

  安居乐业,老百姓最朴实的愿望。在各方助力下,刚刚经历伤痛的积石山升腾起新的希望。

  回望积石山,山顶白雪皑皑,山脚已是绿意浓浓。

  安香海种下的马铃薯种子即将破土而出,家门口的山杏花开得正艳。(记者李延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