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哪个家是靠“管”兴旺起来的?

管理家务是家族兴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光靠管理家务肯定是不行的。就是说有人挣回钱来,精打细算,合理开销,这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挣钱,只靠精打细算,合理开销,那就是坐吃山空。

贾府的问题是在宝玉结婚以前已经坐吃山空了。在第二回中冷子兴就说过:“如今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元春封妃省亲,给贾府带来短暂的繁华和复兴的机会,但贾府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导致贾敬死后,“你还当是先呢,有银子放着不使?”连丧礼费用都要东拼西凑。

荣国府这边更明显。第六十九回给尤二姐办丧事,王熙凤就托词“昨儿我把两个金项圈当了三百银子”,第七十二回夏太监“借”钱,王熙凤又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当然这两次可能是疑兵之计,用“当项圈”来诉苦,表现自己经济困难。但到了七十四回,为了应付邢夫人的敲诈而叫平儿“把我的金项圈拿来,且去暂押二百银子来,送去完事”,分明是真的。这简直是儿童故事里的“狼来了、狼来了”,狼终于来了。

多了,这样的事情多了。贾母的寿诞之后,贾琏串通鸳鸯偷当;林之孝建议裁员,“家里一年也省些口粮月钱”;绣春囊事件王熙凤建议趁机撵一批人出去,“二则也可省些用度”……贾府的经济紧张的证据,简直触目皆是。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不考虑“获罪”、“抄家”这些事,贾府还能维持下多久?宝玉黛玉都不是纵情生事、任意挥霍的人,但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奢侈”的现身说法。

更重要的是,宝玉最讨厌“仕途经济”,从来不考虑“后事不后事”的。黛玉呢,除了在爱情上近乎苛刻的要求之外,其他方面并不勉强宝玉。偶然谈到“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居然回答“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根本听不懂话!但黛玉也并不反驳,“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真是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了。

这样的一对儿,如果在经济宽裕的情况下,有一两个忠诚能干的管家(比如袭人),可以吟风弄用,做一世神仙眷侣。但在贾府经济日渐崩溃的大背景下,他们连生活也维持不了,还说什么“振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