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由最底层出身,最终成为大一统皇帝的有两个人。第一个就是建立西汉的刘邦,这第二个就是建立明朝的朱元璋。

二人除了都出身卑微,性格也特别相似。他们都非常猜忌功臣、轻视知识。刘邦上位后,将彭越、韩信、英布等功臣先后杀害。就连与其一起起事的樊哙和萧何,刘邦都不打算放过。好在刘邦驾崩了,这二人才躲过一劫。

朱元璋就更加猜忌功臣了,胡惟庸案、蓝玉案中,他几乎将明朝的开国功勋清洗个遍。由于朱元璋开了这个好头,以至于后世之君也都相继模仿,不愿意相信朝中的官员。

这个时候,太监势力再次崛起。像朱棣时期,下西洋的郑和,就是宦官。不仅如此,朱棣设立的东厂,也都是以太监为核心的。

而太监在成为皇帝心腹,独掌某些职能部门的大权之后,就会开始兴风作浪,致使天下大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英宗时期的王振。

太监当权酿成大祸

公元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登基。朱祁镇即位后,就立刻将王振提拔为司礼太监,专门来管奏章。

明英宗之所以会如此相信王振,原因也很简单。在明英宗还是太子的时候,王振就一直贴身伺候朱祁镇。

那时候,朱祁镇还小,也无法分辨好坏,就傻乎乎的信任王振。王振本来就是一个心术不正之人,早年在市井做混混,整日无所事事,是个偷鸡摸狗之辈。

之后,为了贪图好日子,王振便自宫进入到宫中做了太监。在江湖上混迹多年的他,很轻松的就拿捏了朱祁镇,让朱祁镇对其听之信之。

朱祁镇有多信任王振呢?据悉,当年三大殿完工后,朱祁镇开了一个宴会,邀请文武百官一同参加。

当时的太监虽然开始受到重视,但因为朝廷的礼制,是没有资格参加这种规模宴会的。为此,王振非常不忿,在私下吐槽道:我可是英宗的周公,但却不能参加宴会。

很快,有人将这句话告诉了朱祁镇。朱祁镇得知后,居然堂而皇之的大开东华门,亲自迎接王振。

这件事,让不少人感到震惊,同时,也为明朝接下来遭遇的灾祸埋下伏笔。

朱祁镇大开东华门迎接王振的举动,让大家逐渐明白,现如今的王振才是最得势的。一些鸡鸣狗盗之人,就开始附和王振,想以此升官进爵。

当然,朝中还是有些正义之士的,他们看不惯王振的所作所为,也不屑与其同流合污,而这,引起了王振的不满。

很快,王振就开始了排除异己的行动。那些不愿意和王振同流合污的,要么被罢官,要么就被关进了大牢之中,甚至还有一些人被王振残忍的杀害。

像翰林侍讲刘球,他曾向朱祁镇进言,提出了数十条改良的意见。其中有一条,是关于如何防范瓦剌的,说不要让瓦剌壮大,否则明朝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让王振非常不爽,因为瓦剌当时是王振最大的贸易对象。当时,明朝禁止出口刀剑和铜器。

但王振为了获取暴利,居然私下制造,然后运用自己的势力偷偷与瓦剌进行交易。

王振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卖国求荣,但他并不感到耻辱,反而以赚钱为荣。当听说刘球提出防范瓦剌的意见后,王振就随便找个理由将其关进了监狱。

几天后,刘球家人来接刘球的时候,只领到了几块尸骨,可见王振为了私利,有多么的丧心病狂。

王振怂恿朱祁镇亲征

明英宗当政时期,明朝最主要的外患,就是北方的蒙古诸部,其中实力最强大的就是瓦剌。

瓦剌的首领叫也先,他将元朝皇室后裔拥立为可汗,自己则自称为太师,长期把持着实权。在与王振做交易,购买到许多刀剑和铜器后,瓦剌部的实力越来越强。

公元1449年,瓦剌部分兵四路南下,打算灭掉明朝,再创大元。当时,瓦剌主要进攻的地方是山西大同。

面对强大的敌军,大同守军每战每败。这个时候,朱祁镇以及20多岁了。但他依旧和个白痴一样,不停文武百官的建议,反而一直听从王振说的话。

这和他爹朱瞻基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怎么看都不是父子。那么,王振最终给朱祁镇出了什么主意呢?答案是御驾亲征。

王振的意思皇帝来到战场,就如同神兵天降,敌方看到后立刻就会溃散,这场战争也会取得胜利。

历史上,御驾亲征的皇帝有很多,往远点说,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柴荣,在攻打南唐的时候,亲政三次。

每次只要柴荣到达前线,后周军队就士气大增,打起仗来也勇猛无比。往近点说,在朱祁镇之前,就有两个御驾亲征的皇帝。

一个是朱棣,当年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亲自来到了南京城下。守城将领李景隆见状,立刻就打开城门投降。五征漠北的时候,朱棣也总是亲自前行,也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

另一个,就是朱瞻基。朱高煦叛乱的时候,朱瞻基就亲自率兵镇压。叛军看到朱瞻基亲临战场之后,一个个都慌了神,不少人都临阵倒戈。

总的来说,天子亲征,确实是非常有效果的。既能提升本部队将士的士气,还能威慑到敌军。

但是,上面三个人都是什么水平,朱祁镇又是什么水平?

所以,当王振提出让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出来力劝。因为他们明白,朱祁镇根本不适合亲征,反而还会将事情越弄越糟糕。

但在王振的鼓动下,朱祁镇最终还是选择了御驾亲征。其实王振也明白,这是一招险棋。如果亲征失败的话,那么自己这些年来的运营都会功亏一篑,而且还会遭到政敌的清算。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其实很好解释,前面我们提到,瓦剌主攻的地方是山西大同。大同一旦失守的话,附近的城池都会受到战火侵袭,包括王振的老家蔚州。

难道他是为了保护家乡的百姓们免受战火么?那你们实在是把他看得太过于高尚了。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

这些年来,王振通过贪污腐败收受的贿赂全都拿来在老家购置房屋和田地。大同失守后,他这些产业都将不复存在。

所以,王振就想出一个非常卑劣的手段——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他在朱祁镇身边多年,了解朱祁镇的水平,但他还是决定赌一赌。结果就是明朝迎来了一场非常悲壮的兵败,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国运。

软弱无能的朱祁镇

公元1449年7月16日,朱祁镇、王振带领着50多万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出发当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人们都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对此忧心忡忡。

其实在朱祁镇决定出征前夕,一些明事理的大臣曾做过最后的努力。有的拦马相劝,有的则派武士暗杀王振,但都没能获得成功,只能看着明朝被朱祁镇与王振推进深渊之中。

8月初,朱祁镇大军到达了大同。此时,瓦剌都已经越过了长城,正在南下。这对大军后撤有极大的威胁,王振也慌了,害怕被瓦剌截退后路,于是决定撤退。

当时,随行的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都认为应该从东南方向后撤,经紫荆关回北京是最为安全的。

但王振不知道抽了什么风,硬要邀请朱祁镇去他老家蔚州一趟。其实王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将财产给搬走,他也意识到大同不保。

于是,后撤部队又多了几千辆马车,上面全都是王振的家产。这极大的拖延了明军后撤的速度,也引起将士们的怨声载道。

不久后,瓦剌骑兵追了过来。明军因为奔走多日,早就不堪疲惫,前去掩护大部队撤退的将士很快就被消灭。

无奈下,朱祁镇在众人的建议下将部队撤到了土木堡一带。土木堡地势高耸,是个易攻难守之地,瓦剌根本攻不进来。

但是,因为瓦剌将土木堡围的水泄不通,导致土木堡内缺少水源。当时天气又热,人和战马都非常饥渴。

也先瞅准这个时机,就派出使者与朱祁镇议和,引诱明军离开阵地,然后再歼之。朱祁镇和王振还真就上当了,一边与瓦剌言和,一边偷偷后撤。

瓦剌得知这个消息后,迅速对明军发动了进攻。此时的明军,因为长期奔波、口渴难耐,早就失去了战斗力。敌军冲过来的时候,都顾着逃跑。

很快,瓦剌找到了朱祁镇的阵地,便将其包围。朱祁镇看到这个场面后,顿时傻了,瘫坐在地上发抖,一直看着王振,希望他能出个意见。

但随行将士樊忠冲了过来,一锤猛击王振的脑袋,将王振活活给砸死。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个转运点。在这之后,大明朝江河日下,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再也无法回到往日的辉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