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最近一个季度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暴增超过两百五十个百分点,另一边是未来旗舰iPhone17标准版还没发布,预售量就冲到了惊人的两百万台,要知道,它的前代产品只有区区十七万台。

这两个看似割裂的场景,一个现实,一个虚构,却共同指向了一个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苹果的真相:那个曾经高高在上,靠信仰和重新定义产品活着的苹果,正在学着弯腰,低头看看脚下的路,甚至开始盘算起了口袋里的“钢镚”。过去,我们抬头看苹果,是仰望科技的月亮,现在,苹果似乎也开始低头数钱了。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不装了,苹果摊牌了

这套组合拳里,最直接、最凌厉的一招,就是对产品和价格体系的大手术。苹果好像突然想通了,开始用一种“极致分化”的策略,对中国市场进行精准打击和防御。

进攻的矛头,直指那个曾经被视为“阉割版”的标准款iPhone。即将到来的iPhone17标准版,配置直接拉满:120Hz高刷屏、A19芯片、4800万像素主摄外加一颗1200万像素长焦镜头,基础存储也大方地给到了256GB。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这配置,放在任何一个安卓阵营里都妥妥的是旗舰水准。可价格呢?依然守在5999元。这几乎是在用对手的方式,对着国产安卓旗舰的腹地,发起了一场贴身肉搏。

这一招的威力,从iPhone近期的市场表现就能看出来。正是靠着618等大促期间的官方降价和平台补贴,才换来了销量超过250%的剧增,成功从安卓旗舰阵营挖来了大批用户,也吸引了很多第一次买手机的年轻人。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在进攻的同时,苹果也没忘了构筑自己的防御工事。与标准版的“加量不加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顶配版iPhoneProMax那高达17999元人民币的定价。

这价格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科技产品范畴,更像一件奢侈品。当用户对Pro系列相机模组从“浴霸”改成横向矩阵,或是光学变焦提升到8倍这种升级已经感到疲劳时,如此高昂的定价,其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它不再是为了所谓的创新溢价,而是要用顶级用户的购买力,为标准版在价格战中损失的利润提供“弹药”,对冲风险。一边下探抢人,一边上拉保利,这手算盘打得实在精明。

更灵活的是,苹果甚至打破了全球统一定价的惯例。iPhone17的中国大陆版价格将低于港版,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同时,苹果官方还亲自下场,入驻了抖音商城,把销售渠道拓展到天猫、京东之外的广阔天地。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这一切都表明,价格和渠道,在苹果这里已经不再是维护品牌形象的工具,而是服务于市场份额的战斗武器。

围城内外,四面楚歌

苹果之所以如此激进地改变打法,是因为它引以为傲的iOS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这座曾经固若金汤的“围墙花园”,如今墙外有强敌环伺,墙内也出现了明显的短板。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先看墙外。数据不会说谎,从2022年到2024年,苹果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600美元以上)的份额,从巅峰的75%一路下滑到了54%。

流失的份额去了哪里?华为强势回归,从12%的份额硬生生抢到了29%,几乎是从苹果手里夺食。小米也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份额从大约2%增至5%。荣耀等国产品牌同样虎视眈眈。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这种局势的变化,连小米高管卢伟冰都看在眼里。他一边公开点赞苹果新品,一边宣布自家旗舰将命名为小米17,摆明了要正面硬刚。这证明,苹果的“围墙花园”吸引力正在下降,用户开始被拥有差异化优势的国产品牌分流。

再看墙内。苹果当前最大的软肋,莫过于AppleIntelligence在华的缺席。当国产手机厂商们纷纷将AI作为核心卖点,大书特书的时候,苹果的AI功能却因为合规问题迟迟无法落地。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这种滞后,让苹果在最关键的智能化体验上丢了分。即便未来真的像传闻那样,与阿里巴巴这样的本土公司合作来解决问题,也意味着苹果必须在数据和模型上做出妥协,这本身就是一种被动的追赶。

更有趣的是一个微妙的变化:安卓厂商们正在努力提升自家设备与苹果生态的兼容性,比如类似AirDrop的互传功能。这事儿得两面看。一方面,它彰显了苹果生态的强大影响力,让对手不得不主动靠拢。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但另一方面,这也无形中降低了用户“必须”购买iPhone才能融入这个生态的门槛。当安卓手机也能和Mac、iPad顺畅交互时,苹果生态壁垒上最坚固的那块砖,也就出现了一丝松动。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如果说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是苹果改变的外因,那么其全球供应链重构和巨大的成本压力,则是推动这一切发生的内因。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这套组合拳,本质上是其全球“经济账”下必然的开源节流之举。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苹果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一方面,它要响应“美国制造”的号召,计划未来四年在美国本土投资高达6000亿美元建厂。另一方面,供应链向印度等地的转移,也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和效率挑战。

根据计划,到2025年第二季度,预计超过一半销往美国的iPhone将由印度工厂生产。这些巨大的财务支出,迫使苹果必须在全球范围内,用更精明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收支。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于是,“节流”成了内部的重头戏。新推出的那款主打轻薄的iPhoneAir,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轻薄只是它的表象,核心在于它搭载了苹果自研的C1X基带芯片和N1WiFi芯片。

这背后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晰:彻底摆脱对高通的专利依赖,从根本上削减硬件成本和专利费用。当然,这场“成本革命”也付出了代价,iPhoneAir因过度牺牲续航而导致电池体验不佳,但这恰恰说明了苹果削减成本的决心有多大。


苹果终于“低头”!开始拼起了性价比,iPhone17标准版销量暴涨!


内部节流的同时,外部必须“开源”。中国市场,就是那个最大的“源”。正因为全球运营成本高企,苹果才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稳住中国这个巨大的利润池。

在中国市场主动降价、提升标准版配置,本质上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它愿意牺牲短期的部分利润,来换取市场份额的稳固和生态入口的保留,从而保证有持续的现金流来支撑其全球的宏大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