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李春丽,凭借大洋洲杯四强的成绩,获得2025澳门世界杯参赛名额。这位出生于1962年的“乒坛常青树”,将超过大家熟悉的倪夏莲,刷新乒乓球世界杯最年长参赛纪录。

35岁拿到世界杯第三名,雅典奥运会与交手......这一次重返世界杯舞台,60后李春丽的对手将会是孙颖莎、蒯曼这样的00后新生代。

从广西桂平,到南京、北京,再到新西兰和日本;从1982年的全国冠军,到2025年的世界杯选手;李春丽跨越了半个地球,她的球拍也挥舞了超过半个世纪。
有记者问她:“您这个年纪了,为什么还在继续打球呢?”
李春丽爽朗一笑,说道:“在球台前,我永远只有30岁。”
1962年,李春丽生于广西桂平,人生起步非常顺利——9岁的她,在一次校际锦标赛中表现出色,被认为是好苗子,不久之后,就被送往体校进行专业的乒乓球训练。
等到真正接受专业训练之后,小小的李春丽这才明白,乒乓球竟然有那么多讲究,自己的握拍方式,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日式直板”。
要知道,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乒乓球就是世界最强,直到容国团横空出世,依靠神奇的近台快攻才开创了中国乒乓球的第一个王朝。
但没多久,日本乒乓球界又琢磨出了弧圈球技术,自此便有了中式快攻与东西方横直弧圈手的绵绵缠斗。
而李春丽的手眼协调能力非常强,手感好,脚步也灵活,更重要的是,她正手力量非常出色。
李春丽
这也让她在学球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利于近台快攻的中式直板,日式直板那凶狠而不留余力的进攻,搭配上暴力的远台弧圈,就成为了李春丽的标签。
她心中牢记着教练的叮嘱——
“你这种打法,很难和别人比拼变化和速度,但只要相信自己,勇往直前,只要机会出现,正手的大力弧圈会带给你丰厚的回报。”
认真且执着的性格,让李春丽的乒乓球水平进步极快,15岁进入国家青年队,17岁打开国家队的大门,全国的顶尖高手们都在这里。
然而想要跻身国家队主力层,“顶尖”并不足够,只有“完美”才会让你脱颖而出,进入教练组的眼中。
到了国家队,李春丽才终于见识到了真正的“完美”是什么样子,她们的名字叫做——曹燕华、何智丽、童玲、戴丽丽、耿丽娟……
哪怕是拿出自己200%的努力,李春丽也很难缩小和这些天才们的差距。
“没有关系。”她安慰自己,只要勇往直前,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她绝对不会错过。
1982年,全国乒乓球甲级联赛在广州拉开帷幕。
默默无闻的李春丽,带着默默无闻的广西队,接连战胜拥有曹燕华的上海与拥有童玲的八一两大夺冠热门,并最终在决赛里战胜河北,拿下了女团冠军——这也是广西乒乓球队迄今为止唯一的全国团体冠军头衔。
广西队夺冠合影
凭借着在甲级联赛里的出色表现,李春丽进入了国家队教练组的视野,并获得前往新西兰参加表演赛,以及代表国家队出战亚锦赛的资格。
只要她能在接下来的比赛里继续表现出众,就能顺利进入主力大名单,与那些耀眼的天才们一争短长。
来到新西兰之后,比赛的前一晚,李春丽失眠了。
尽管这是一场表演赛,但她依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当你代表中国队出场的时候,你不能输给任何一个外国选手。”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新西兰队竟然毫无还手之力,甚至弱得让她感到有些震惊。
“这是当然的。”队友笑着解释道:“她们可是连一支职业球队都没有。”
但在接下来的亚锦赛中,李春丽却意外输给了一位韩国选手,没能进入女单八强,与此同时,她和童玲的女双组合,也因为临时组队、风格不搭,惨败给最后夺冠的曹燕华/黄俊群。
无论有着何种理由,在竞争极为残酷的中国乒乓球队,有时一场失利可能就意味着国家队生涯的终点。被边缘化之后,李春丽感到有些茫然,似乎过去那么多年的努力,一夜之间就变得不值一提。
她依然努力训练,认真钻研球技,但却怎么也比不上烟酒不离手的曹燕华。天赋就是一道残忍的壁垒,将“天才”与“优秀”的门槛划分得清楚分明。
曹燕华
慢慢地,她因为打法特殊,成为了国家队里的专职陪练。可这时,年轻的李春丽却陷入了苦恼:“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如果机会出现了,我却没能把握住,又该怎么办呢?”
生活中的转折点,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
1984年,李春丽被安排与韦晴光一同搭档混双,征战全锦赛,两人特点互补,配合默契,竟然一路杀进决赛,并拿到冠军,这也让李春丽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定位。
如果这个机会没能把握住,那就等下一个,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还有没有再来一次的勇气。
1985年,李春丽与韦晴光卫冕全锦赛混双冠军,她也终于意识到“自己是真的非常热爱乒乓球”这件事。
双打能力得到提升,也让李春丽的单打水平有所长进,如何才能追赶上曹燕华、童玲这些天才?这似乎依然是个无解题。
她也逐渐接受了自己专职陪练的定位:一切训练都是为了主力。但在李春丽看来,只要还能站在球台前,还能继续打球,那也很好了。
这一年,她再无牵挂,从国家队退役,回到广西省队打球。
1987年,李春丽的命运再次来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新西兰的马纳瓦图华人联合会通过广州华侨找到她,询问她是否愿意前往推广和教授乒乓球。
她脑海中浮现出5年前那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又回忆起当地球迷的热情,略微思考之后,就答应了下来。
然而等李春丽来到新西兰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是有些太过于乐观了,当地的乒乓球员大多数都是一些业余爱好者,水平甚至还比不上中国的省队。
不过当地人确实很热情。
“刚来的时候不懂英语,有一个朋友主动教我英语,自己开车来我家给我上课,一分钱不收,我特别特别感动。”
“我就和他说,这里的乒乓球水平太差啦,他就问我,你为什么不自己上呢?”
就这样,李春丽从教练转为“教练兼运动员”,首战即横扫新西兰全国锦标赛,开启了自己连续9年垄断冠军的“降维打击”时代。
几年后,新西兰政府直接向她颁发了永居签证,这也让她获得了代表新西兰参加世界大赛的权利。
此时,昔日中国国家队里的天才队友们——曹燕华和童玲退役,何智丽远走东瀛,而更为年轻的天才邓亚萍,开启了统治乒坛的王者之路。
邓亚萍
而对于李春丽来说,她的人生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新西兰代表,她参加了1991年的日本千叶世乒赛,尽管没能取得什么好成绩,但这已经是她在中国队时拼尽全力也无法做到的。
她感到很幸福。
此次千叶之行,李春丽还收获了意外之喜——日本池田银行俱乐部看中了她,希望她能前往日本联赛打球。
如果是在前几年,这个问题根本不会成为问题。
但现在,李春丽在新西兰的生活已经步入正轨,她马上就要入籍,买了房,交了不少朋友,还刚谈了男朋友。而如果要去日本打球,就意味着要放弃这些,再一次重新开始。
经过多番考虑之后,对乒乓球的热爱最终战胜了一切。
“如果让我重新再选一次,我想我还是会选择抓起球拍。”谈及往事,李春丽淡淡地说道:“两个人长时间不在一起,感情就会变得淡漠、疏远,他觉得我爱乒乓球多过爱他,而我……没有办法反驳。”
“所以,我很自然地就自己往前走啦……”
1993年,她转战日本联赛并暂时长居日本。
三年后,新西兰奥运代表团找上了李春丽,提出希望她能代表新西兰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
李春丽
尽管日本乒协有规定,凡是在日本打职业比赛的外国选手都不能参加奥运会和世乒赛,但对于李春丽来说,这次做出选择几乎不需要一秒钟的犹豫——她放弃了和池田银行俱乐部的签约,获得了人生当中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虽然没有在奥运会里取得什么成绩,但这次出战让她同时收获了次年上海女子世界杯的出战资格。
上海世界杯,成为了李春丽人生里的第二次高光。
这一年已经35岁的她,在小组赛里连克童飞鸣和柳智惠两位名将杀入八强,然后又在八强赛中3-0击败中国香港好手齐宝华进军半决赛。
无奈的是,她在半决赛的对手,是初出茅庐的王楠……她打了王楠一个21:13后,被以同样的比分连扳三局淘汰出局。
这次世界杯的神奇之旅,让李春丽再次被引荐到了日本健胜苑俱乐部,在那里,她以“丙级队外援”身份带队冲入甲级,甚至与男选手同台竞技,“胜率超过20%才能续约”的残酷规则下,她连续三年跻身奖金榜前列。
但对于这一点,她觉得很是寻常:“和女选手比赛时,我都觉得自己的力量强过了大多数人”。
时间一晃而过,来到了2002年。
在日本漂泊了将近十年之后,40岁的李春丽感觉自己逐渐有些打不动了,她引以为傲的弧圈似乎也慢慢地因为年龄而失去了速度和力量。
但在这一年的英联邦运动会,她还是在女单决赛里战胜了新加坡名将李佳薇,代表新西兰夺得1枚宝贵的金牌。
李佳薇
与此同时,她还拿到了1枚女双银牌、1枚混双铜牌和1枚女团铜牌。
为此,新西兰政府向她授予了MNZM国家功绩勋章——这是历史上首次有华人获此殊荣。
李春丽展示勋章
2005年,新西兰政府请回了李春丽,出任国家女子乒乓球队主教练。
那么多年过去了,新西兰的乒乓球水平依然没有太多进步,队员依旧以华裔和业余球员为主,她们来自新西兰各地,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其中还有在校学生,只有到了重要的球赛前夕,她们才会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集训。
李春丽
李春丽不得不开办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乒乓球俱乐部,以筹集训练和比赛的经费,尽管……所谓的新西兰代表队很多时候依然只是靠她一人奋战。
她也只能苦中作乐:“其实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我可以跟随我的心,来选择我自己的生活,和要走的路。”
时间依旧前行。
李春丽后来又参加了悉尼、雅典和伦敦奥运会,值得一提的是,在雅典奥运会女单第三轮,她被中国队的又一名神级天才所淘汰,而那位天才的名字叫做——张怡宁。
张怡宁雅典夺冠
2008年,李春丽因为肩伤错过了北京奥运会,这也成为了她一直以来的遗憾。
到了里约奥运会,她因为年龄的关系而没能通过新西兰奥委会的成绩评估,无法成行;后来的东京奥运周期,她又输给了澳大利亚组合,痛失大洋洲混双名额。
就任新西兰主教练之后,她其实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固定薪资,只能自筹经费参赛,为了省钱,她兼任领队、队医、陪练,还常带队员挤经济舱、住廉价旅馆,有时还需要拿俱乐部收入补贴国家队开支。
她非常努力,但最终也没能等来自己第五次出征奥运的机会。
“我也曾经有过奥运金牌的梦想。”李春丽的笑容中带着唏嘘:“但……老实说,我能努力的时间也并不多了。”
在奥克兰潘缪社区,李春丽的生活规律得如同机械,她总是早早来到球馆,然后开始训练和教学,忙碌一天之后,又最后一个离开。
大家都知道,闭馆后,她每天都要给自己再加练两个小时。
受限于年龄,她无法再做太多的体能训练,但每次只要来到球台前,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就仿佛和四十年前在中国国家队里如出一辙。
“到了这个年纪、特别是经过疫情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看得很开。”李春丽认真地说道:“我坚持打乒乓球是因为我热爱这项运动。”
一边说着,她一边大力地挥拍,汗水飞溅,而每拉出一个弧圈,都仿佛使尽了她全身的力气。
“乒乓球里面它也有一种节奏,有快有慢,有长有短,跑动、击球,有时候那种感觉就很微妙,就好像跳舞一样。我希望能够保持一种年轻的、热情的心态。”
球馆的墙上,1984年全国夺冠的照片与2025年训练剪影并列,眼神中的炽热没什么不同。
当然,在每次回到家之后,一个人面对着电视,以及只有速冻水饺的冰箱,也会让她咀嚼到一丝名为寂寞的苦涩,但她也知道,这是自己选择承受的代价。
“我没有时间去做很多其他的事情,而且我相信我的人生有限,只能选择做我喜欢的事情。”
“你只要是在打乒乓球,你就不能够停止,你永远不会寂寞。”
她坚定地说道。
2023年,李春丽的住宅遭遇了盗贼的光顾,屋内被翻了个底朝天,现金、值钱物品被洗劫一空。唯独MNZM勋章安然置于桌上。
屋檐下的雨水槽都被整个拧下来了
李春丽笑着说:“小偷可能知道这勋章偷不走。”
在她心中,这枚勋章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凝结着她40年海外生涯:9次新西兰冠军、4届奥运征程、50岁复出夺大洋洲冠军。
李春丽展示勋章
在过去,李春丽对自己的未来有过憧憬:“我希望自己打得比瓦尔德内尔还要久。”
而现在,她已经超额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本届世界杯,她将会成为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
她在本届世界杯上的对手,将会是孙颖莎和蒯曼这样的00后,而且还带着比她昔日更快更强的爆冲弧圈。
但李春丽并不在意这些,她只是单纯地渴望着比赛。
“我已经打了几十年的球了,而且还想要一直打下去,在我35岁时,我还能拿到世界杯单打的第三名,我只是想知道,我到底能打到多少岁。”
从1982年广州全国赛到2025年澳门世界杯,43年间,她对抗的不只是对手,更是时间对于运动员的终极考验,但她并不打算轻易离场——
“我到底是不是太老?在打完比赛之前,没有人真正知道。”

作者:旅行的德鲁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