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这是古人赞美唐太宗李世民的一首诗中的几句,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李世民的一生功业。

在世人心目中,李世民的形象也与这首诗大体相符,是一位文武全才、英明果决的有道明君。很多人印象中,唐朝天下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的确,唐朝开国战争中,李世民多次身临前线,指挥了多场重大战役,也取得了很多重大胜利,对唐朝的开创功不可没。 但另一方面,也必须意识到,唐朝的开创和建立,是一个极为艰巨复杂的庞大工程,绝非李世民一人之力所能做到。在唐朝开国战争中,唐高祖李渊的实际贡献,就一点不比李世民小。 李世民固然是一代明君,但他一生中却有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了争夺皇太子之位,撕下了温良恭俭让的面纱,对兄弟亲人举起了屠刀,杀害兄长建成与弟弟元吉,逼迫父皇退位,酿成一起骨肉相残的历史悲剧。因此按照古代儒家正统思想而言,他这个帝位,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此事也成为李世民的一个心结。为了重塑、美化自己的形象,他直接干预史书编修,授意史官对第一手原始史料进行大幅度增删,刻意淡化李渊、李建成的作用,有意识地夸大渲染了自己的功劳。后世在编修《新唐书》《旧唐书》等史料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些“人造伪历史”的影响。换而言之,李世民的很多辉煌战绩,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吹出来的。 唐朝开国功臣温大雅,从李渊太原起兵时,一直干到贞观三年去世,跻身唐朝核心高层长达十余年。唐朝开国战争中,温大雅担任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典掌机要,亲身经历了唐朝开国期间重大战役。开国之后,温大雅写了一本回忆录《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述了他眼中的那段历史。细细品读就会发现,李世民在其中的表现并不出彩。 雀鼠谷之战 李渊起兵之前,担任隋朝太原留守。当时天下大乱义军蜂起,太原城外也活动着一支实力强大的义军,义军首领绰号“历山飞”。“历山飞”部下有两万多人,“众数不少,劫掠多年,巧于攻城,勇于力战”,先后多次击败隋朝官军,对李渊驻守的太原构成很大威胁。李渊决心铲除这个心腹之患。

《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雀鼠谷之战中,李渊仅仅带领五千士兵,迎战“历山飞”两万大军。虽然实力悬殊,李渊却指挥若定。他让老弱残兵携带粮秣辎重车辆,组成中军大阵。然后让精锐骑兵各一千多人,在两翼隐蔽埋伏。 两军对阵,“历山飞”一看李渊的中军旌旗不整,还携带大量辎重车辆,以为对手战斗力不过尔尔,于是立即挥师冲杀,李渊的中军稍作抵抗就立即后撤,“历山飞”的部队忙于抢掠辎重,乱作一团。

李渊不失时机,发出总攻信号,左右两翼精兵一起杀出,把“历山飞”的部队切为几段,“帝麾左右二队,大呼而前,夹而射之。贼众大乱,因而纵击,所向摧陷,斩级获生,不可胜数”,一战歼灭了不可一世的“历山飞”。在温大雅的记录中,此次大战全程由李渊指挥并亲自参加,李世民并没有露面,从头至尾一字未提及他。 但在《旧唐书》中,对此战却是另外一番描述:“高祖击之,深入贼阵。太宗以轻骑突围而进,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于万众之中”。李渊成了轻敌冒进的冒失鬼,多亏李世民勇不可当把他救了出来。 霍邑之战 617年,李渊带领李建成、李世民出征河东,攻打重镇霍邑,霍邑守将是隋朝名将宋老生,智勇双全。他一看唐军势大,采取了坚壁不战的战术。《旧唐书》记载,李世民亲自带领几个骑兵冲到霍邑城下,担任诱饵,李渊和李建成带领大军埋伏在城外,想诱使宋老生出战。 宋老生果然上当,打开城门冲杀而出,双方大军混战在一起。宋老生骁勇善战,直冲入唐军的中军,李建成惊慌失措当场落马,李渊连连后退。危急时刻,李世民“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再次扮演了战神的角色。

但《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对此战描写却大相径庭。此战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现场指挥,都由李渊操盘,李世民和李建成只是奉命而行。 战前担任诱饵的任务,由李建成和李世民共同完成,“大郎、二郎各将数十骑逼其城”,战斗开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始终在一起并肩作战,共同完成了击灭宋老生、夺占霍邑的目标,压根儿没有什么李建成落马、李世民扭转战局的传奇情节。 《旧唐书》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真实度和还原度,自然远远不如当代人写当代史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旧唐书》编纂过程中,所依据的“原始”史料,明显是被李世民歪曲修改过的“伪史料”。幸亏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得以流传后世,让世人可以窥见当时真相。由此可见,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的辉煌功绩,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添油加醋吹出来的,不可盲目采信。了解更多唐朝与李世民的史实,请阅读《唐朝大历史》。 参考资料:《大唐创业起居注》《旧唐书》《唐朝大历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