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买房不是小事。一套房子几百万,普通家庭不仅要掏空家底,还得承担几十万的房贷压力。

更为崩溃的是,买房还有——公摊面积,即小区公共区域的面积。

相当于你花了钱,原本买100平米的房子,到手使用的实际只有70平,感觉是不是落差很大?

别急!

最近已经迎来了好消息,住建部提出“住宅应按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这事一出来,网友们激动了,因为公摊一取消,以后到手的面积就更大了,咱们买房也不亏了。

简单算一笔账,高楼住宅公摊面积有的甚至高达30%,假设你200万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实际可自由支配的空间可能只有70平方。

多花了钱,面积却打打折扣,心里能觉得不亏吗?

"公摊面积"开始落地,买了房的人如何赔偿?相关回复来了


.01

公摊是怎么来的?

其实说到公摊面积的由来,还得回溯到1995年。

上世纪90年代,国内从香港引入这一制度,初衷是合理解决公共设施成本分摊问题。

如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等,甚至连房屋外墙的一半面积,都要按一定比例分摊到每户。

这样一来,公共区域的成本就转移到了购房者身上。

而且实际操作当中,一些开发商可能还存在对公摊面积计算上做手脚。毕竟,业主也没办法对公摊面积进行丈量。

如此一来,公共面积越大,公摊比例就越高,购房者最终能得到的实际面积就越少。

"公摊面积"开始落地,买了房的人如何赔偿?相关回复来了


.02

公摊面积是怎么计算的?

公摊面积有这样一个计算公式:

公摊面积=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另外,通过房产证上的这两个数据,还可以计算出你的得房率。

比如下图,

得房率=61.49/77.98=78.85%。

那么可以计算,公摊比例就是21.15%

"公摊面积"开始落地,买了房的人如何赔偿?相关回复来了

这个计算方式看似科学,但是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水分。

比如有些开发商可能存在夸大公摊面积,或者压低套内面积,最终导致购房者的公摊面积增加。

另外,公摊面积的大小,有的时候跟楼层也有关系,比如一般高层住宅公摊面积在15%到25%之间。

多楼层住宅的公摊面积相对较低,一般在7%到15%之间。

但倘若是超高层住宅,那么,公摊面积的占比最高可达30%。

当然,现实中有的人公摊面积可能达到了40%,甚至更高。

如之前就有视频讲述了一位孩子坐在楼道写作业,只因为家里的大厅还不如楼道的一半宽敞。

"公摊面积"开始落地,买了房的人如何赔偿?相关回复来了

至于,为什么楼层越高,公摊面积越大呢?

这个也不难理解,毕竟高楼层住宅设备设施更多,也需要设置更多的设备间来放置更多设备。

包括部分超高层还设有避难层,这些都会占据较大的空间,最终都会算入到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开始落地,买了房的人如何赔偿?相关回复来了


.03

买了房的人怎么补偿?

如今,广州、合肥、长沙、佛山、肇庆等地已经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取消了公摊面积,改按套内面积销售。

而且住建部态度也十分明确,倡导按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这也预示着,未来住宅市场按实际住房面积买卖房子将成为大势所趋。

那么眼下,对于已经买了房的家庭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补偿?

其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取消公摊,存量住房业主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比较低。

毕竟房子已经签署了买卖合同,合同中也没有关于公摊取消后的补偿条款,所以开发商在法律层面,没有必须赔偿的义务

"公摊面积"开始落地,买了房的人如何赔偿?相关回复来了

另外,部分地区虽然已经明确取消公摊,以后按套内面积计算,但也没有出台文件,针对买了房的业主给予什么样的补偿。

再加上现在很多开发商都资金紧张,让他们拿出钱来赔偿,显然不太现实。

不过,虽然房子总价方面无法得到补偿,但也可以间接得到一些好处。

公摊取消以后,物业费就很有可能会按照套内面积来进行收取。

按照100平米的房子来计算,公摊30%,物业费3元/平,按套内计算物业费,一年就可以省下1000多元。

还有北方地区的取暖费,或许也要重新核算,以后再也不用为公摊支付供暖费用了。

这两项加起来一年可以省下大几千块。

"公摊面积"开始落地,买了房的人如何赔偿?相关回复来了

至于眼下大家特别关注的二手房市场,将来该如何买卖,是采取套内面积交易?还是和过去一样。

可能要不了多久,政府就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届时,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房子定价将更加透明,购房者也能清楚知晓每一笔钱的去向。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