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场景?

有些填个人信息表格上,会同时出现"籍贯""户籍地""出生地"三个相似选项。

当你带着这不是多此一举疑惑,将三处都填上自己的相关地址时,却被告之错误重写。

这就开始犯难了,怎么填才是正确的。

户籍地比较好理解,就是身份户口本上的地址,如果由于搬迁、上学、工作等原因迁移户口,户籍地也相应发生了变更。

出生地也没毛病,自己在哪出生,哪里就是你出生地,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

籍贯是什么地方?何为籍,何为贯?下次可别再填错了!

但"籍贯"这个词,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有人写户口本地址是错,有人填老家县城也是错,还有人直接写出生地还是错……

去年我表弟考公务员,政审材料里把籍贯填成大学所在地(之前读大学时将户口迁过去了),结果被退回修改。

这简单的事儿让全家哭笑不得,却也暴露出很多人对"籍贯"的认知误区。

这玩意儿具体该怎么填?今天我们就展开唠唠。

现在我们说的 “籍贯”,在古代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各有各的讲究。

1. 籍:你的职业

先来说 “籍”,这东西在古代相当于个人的 “职业户口本”。

《说文解字》里说 “籍,簿书也”,说白了就是统治者用来登记人口、维护统治的档案。

你家几亩地、几口人、从事什么职业,全都记录在案,并且一般情况下,一辈子都很难改。你家几亩地、几口人、从事什么职业,全都记录在案,并且一般情况下,一辈子都很难改。

这档案可不简单,官府收赋税、征兵入伍、安排劳役、使用劳动力,这些都得依靠它。

籍贯是什么地方?何为籍,何为贯?下次可别再填错了!


  • 民籍
  • 大部分人都属于这一类,主要是种田交税的普通农民,也是最常见的户籍。
  • 军籍
  • 世袭当兵的"军户",国家要打仗要征兵,最开始就是从军籍中出。比如《木兰辞》里的花木兰,她家就是军籍,所以她爹老了也得去当兵,最后逼得木兰不得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 匠籍
  • 手艺人的专属户籍,不靠种地为生,有一技之长,像木匠、铁匠、陶工都属于这一类。他们要给官府做东西,比如修宫殿、造兵器。
  • 商籍
  • 虽然商人能赚钱,但在古代地位可不高。商鞅变法后,商人被列为 “四民之末”,商籍子弟连科举都不能参加(据说李白就是因为是商人之子,因此不能参加科举),也要交重税。
  • 奴籍、乐籍
  • 一般是罪臣、战俘的家属,被迫为奴为婢,甚至在妓院、官府里表演歌舞,属于 “贱籍”,社会地位最低。

古代对 “籍” 管理很严格,不同籍待遇也不一样。

如果你是 “贱籍”,不能和良民通婚,不能参加科举,连衣服颜色都得和别人不一样。比如有些朝代规定乐籍女子以及家人,只能穿绿色衣服,方便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被认出来。

“商籍” 子弟要想科举,得先花重金 “捐籍”,变成民籍才行。清朝有个诗人叫吴兆骞,因为科场舞弊案被流放到宁古塔,他家就被打入 “奴籍”,子孙后代都不能参加科举。直到百年后,他的玄孙才通过捐钱赎身,恢复民籍。

籍贯是什么地方?何为籍,何为贯?下次可别再填错了!


2. 贯:你的地址

贯这个字最早和钱有关。古代用绳子把铜钱串起来,一串就是 “一贯”,后来“贯” 慢慢变成了 “贯穿、连接” 的意思 ,后来引申为"根脉相连

因为一个家族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就像铜钱串在一起一样,和这片土地紧紧相连,这就是 “贯”。

这种 “贯” 一旦确定,就成了家族的 “地理标签”,哪怕你搬家到千里之外,别人问起你是哪里人,还是会说老家的 “贯”。

籍简单来说,让别人一眼看出你这人是干什么的,而贯则是让别人清楚你是哪里人?

在古代,“籍” 和 “贯” 是分开用的,比如你是 “民籍,贯山东济南”,意思就是:职业是农民,老家在济南。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俩字慢慢合二为一,成了我们现在说的 “籍贯”。

在农耕文明、熟人社会,籍贯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眼看到籍贯,就决定你这人值不值交往……

籍贯是什么地方?何为籍,何为贯?下次可别再填错了!

当然现在咱们填的 “籍贯”,早就没了古代的 “职业歧视”,主要是为了溯源追宗。

根据公安部的规定,籍贯要填 “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籍贯一经确定,祖父的户口登记地发生变化的,不再办理籍贯变更。

籍贯和你现在住哪儿、户口在哪儿没关系,主要指爷爷那辈。

你爷爷的户口是哪儿,你的籍贯就是哪儿。你爷爷的爷爷户口在哪,你爷爷的籍贯就在哪。

例如1930年出生的王大爷四代同堂,他祖上都是北京人,王大爷后来支援建设去了西安,在西安落了户。他的儿子王大伯在西安出生。后来王大伯在杭州工作落户,又生了儿子小王。小王今年也生了儿子小小王。

那王大爷他的籍贯便是北京,王大伯的籍贯也是北京,小王的籍贯就是西安,小小王的籍贯就是杭州。

虽然有点绕,但还是可以从每一代的籍贯上达到追根溯源的作用。


现在有人觉得籍贯没啥用,甚至吐槽:“我都没去过爷爷的老家,填这个有啥意义?”

籍贯是什么地方?何为籍,何为贯?下次可别再填错了!

其实啊籍贯是藏在户口本里的 “家族史书”。很多人长大后想知道自己的家族从哪儿来,这时候籍贯就成了重要线索。

就像余光中在《乡愁》里写的:“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对很多人来说,籍贯就是乡愁的寄托。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