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看那日出;零下50度,追逐极光;潜入南海,探寻那最纯净的蓝……
这四座城市,是祖国版图的“极点”藏着最极致的风景和最独特的体验。今天带你去看看,什么叫“一生必去”!
一、最东·抚远:凌晨三点,第一缕阳光属于这里
“华夏东极”抚远,乃是中国每天最先见到曙光的所在凌晨三点时,天际逐渐地显露出一抹淡淡的鱼肚白;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之处,太阳竟从俄罗斯的山峦背后猛然跃出,刹那间把江面映照得一片金黄。
黑瞎子岛乃是此地的“招牌”之物。这座中俄交界的岛屿,其一半归属于中国,另一半归属于俄罗斯。在岛上湿地呈密集状分布着;夏季的时候,那绿色缓缓地向四周蔓延开来;冬季的时候,冰封绵延达千里之远。站在岛上的东极广场,借助望远镜,能够看到对岸俄罗斯的村庄,江鸥轻轻地从头顶飞掠而过,边境所具有的那份宁静与神秘,迎面扑面而来。
凌晨看日出,此乃抚远之灵魂。主城区的东极阁,视野格外开阔;夏季时日出约在凌晨三点上下,此时天未全然亮透,繁星依旧闪烁,不过暖阳已然来临。若至冬天,东极广场较为寒冷,这样不妨去往鱼博馆消磨时光——那里的鲟鱼比人还高,马哈鱼制成三道佳肴,鲜美得令人惊叹。
实用攻略
最佳时间:夏季(6-8)月日出早、气候舒适。
必体验:乌苏镇江边散步、东极鱼市尝江鲜、黑瞎子岛湿地徒步。
二、最南·三沙市:比马尔代夫更纯净的“中国蓝”
三沙市中国最为年轻的地级市,并且是仅有的禁止外国人进入的城市。此地呢没有那类高耸天际的高楼大厦,仅有约莫20多平方公里的陆地;不过说真的,它却管辖着约200来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永兴岛可称得上是南海的“核心之地”。岛上处处都栽种着椰树以及抗风桐,海水由浅蓝逐渐慢慢地过渡到深蓝,沙滩白得极为耀眼。清晨之时,跟随渔民一起出海,捕捞起一网鱼,到了中午便能够在路边的餐厅里品尝到现杀的石斑鱼。傍晚的时候前往石岛,站在全岛的最高位置上,看着那太阳缓缓地沉落入海平面,天空被映照得呈橙红色。
七连屿仿若一串珍珠洒在了海上。乘船缓缓地穿过像琉璃般的海面,水下的珊瑚清晰地可见;偶尔会有海龟慢悠悠地游过。此地的海水能见度达到40米,在浮潜的时候,竟然好像一下子坠入了一个庞大的水族箱。晚上居住在渔民家,那星空低得仿佛伸手就能够触及到,海浪声更犹如最佳的催眠曲。
实用攻略
最佳时间:冬季(11-3)月避开台风,水温适宜。
必体验:珊瑚礁浮潜、永兴岛博物馆看南海历史、七连屿海钓。
三、最西·喀什:晚上十点的日落,比电影还魔幻
喀什中国最为西边的城市。此地与北京存在3小时的时差,晚间十点之际,太阳方才落山。那老城之中土黄色的建筑,满满地铺满了视线;戴着花帽的老人,静静地坐在巷口。在馕坑里面,缓缓地飘出麦香,仿若一下子便踏进了《一千零一夜》那般奇妙的境地。
喀什古城的巷道,宛如迷宫一样,孩子们追逐着游客,喊叫着“你好”。于手工艺店铺之中,铜匠敲击壶具的声响,清脆地回荡。艾提尓清真寺的宣礼塔下,信徒们跪拜的身姿,在夕阳的映照下,渐渐地被拉长。攀上老城一角的茶馆顶楼,泡上一壶玫瑰花茶,望着鸽群划过清真寺的穹顶,实际上这正是西域最具诗意的画面。
帕米尔高原的风景,居然能让人忘记呼吸。从喀什驱车4小时,雪山突然撞进视野。慕士塔格峰倒映在喀拉库勒湖中,牦牛在湖边吃草,并且柯尔克孜族牧民递来一碗热奶茶。再往前便是红其拉甫口岸,其实国门另一侧是巴基斯坦的雪山。
实用攻略
最佳时间:春秋(4-5月、9-10月),避开风沙和酷暑。
必体验:百年老茶馆喝茶、大巴扎淘手工地毯、帕米尔高原追雪山。
四、最北·漠河:零下50度,泼水成冰的童话
漠河这是中国唯一一个能够观赏到极光的地方。在冬季气温很轻易地就跌破了零下50度,甚至连睫毛都竟然会结冰,而呼出的气更是立马变成了霜。其实冷到了极致,反而造就了一种别样的浪漫。
北极村的木刻楞房子,盖着厚厚的雪,就如同那圣诞卡片上的景象那般。在最为北边的邮局里,寄上一张明信片;前往最北的人家,享用铁锅炖。傍晚的时候,蹲守于黑龙江畔,倘若运气好一些,能够看到绿色极光在夜空中欢快地舞动。要是未曾等到极光,那就去往鄂温克驯鹿园,摸一摸驯鹿那毛茸茸的角,似乎一下子闯入了北欧童话的世界之中。
龙江第一湾的冬天,美得简直让人难以呼吸。黑龙江在此处,陡然拐了一个Ω形状的大弯。登高去俯瞰,那被冰雪所覆盖的森林以及弯曲的河道,共同构成了一幅黑白水墨画。要是玩累了呢,不妨试试“泼水成冰”这一玩法,把滚烫的开水朝空中泼洒出去,片刻间就凝结成了冰雾,在阳光的照耀下仿若炸裂般的烟花。
实用攻略
最佳时间:12月到次年2月,极寒体验+极光概率高。
必体验:北极村滑雪、黑龙江冬捕、睡东北火炕。
走完这四座城,才懂中国有多辽阔
从凌晨三点的日出到晚上十点的日落,从南海的26℃到漠河的-50这四座城市用极端的气候、极致的风景,画出了祖国的轮廓。
带上一本护照(去三沙需提前申请)、一颗不怕冷也不怕晒的心,出发吧!
有些地方,一辈子或许仅仅只去一回,但是这一回却足以铭记一辈子。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