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齐鲁会战之后的一番评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而《曹刿论战》之所以很有名,关键在于这篇文章出现在初中的课本上。

实际上仔细来看,曹刿所说不足为奇,因为一场战斗的胜利不足以改变齐鲁两国本身的国力差距,进一步说,战术上的胜利完全无法弥补战略上的缺失,而鲁国作为春秋大国最后也为楚国所灭。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曹刿论战》起因居然是一场乱伦引发的。

鲁国是周朝近亲宗室,是春秋时期第一大国,但鲁国从来没有因为领土的广大而强盛过,而自《曹刿论战》后齐国因此而强大,鲁国却因此而衰败,“国际问题就是这么诡异”。

在春秋早期,齐鲁都是大国,而且连续几代王室都相互联姻,到了鲁桓公这一代,桓公就娶了齐襄公的妹妹文姜做王后。但让桓公做梦都想不到的是,文姜居然是一个“二手货”。这桓公并不在意,那个时代也没有这个讲究,但让桓公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王后居然是乱伦,乱伦的对象居然是自己的大舅哥齐襄公,奸情的暴露的很偶然,但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文姜夫妇应约访问齐国,期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条约,也借此机会,兄妹两人翻云覆雨旧梦重温。得知情况鲁桓公勃然大怒,任何一个男人对绿帽子都不会无动于衷,况且他还是一个国王,于是他就要找大舅哥兼前夫哥理论一番,桓公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这毕竟是在齐国的领土上,一旦发生不测,吃亏的只能是桓公自己。

但更让鲁桓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幕恰恰是齐襄公让他看到的,目的就是激怒鲁桓公,然后他好杀人灭口。当鲁桓公进宫开始质问齐襄公的时候,襄公一再表示歉意,并摆酒表示歉意,借此将鲁桓公灌了一个烂醉如泥。等酒宴结束,齐襄公让卫士彭生压断鲁桓公的肋骨而亡,就这样鲁桓公不明不白第死在齐国。桓公与文姜的儿子公子同继位,也就是鲁庄公。

桓公的意外身亡必然引发齐鲁两国外交纠纷,齐襄公为了遮掩丑事暗杀彭生灭口,给了鲁国一个交代。虽然如此,文姜乱伦的事情还是传出来了,文姜也只能在齐国政治避难,在此期间还和哥哥保持着特殊关系。

公元前693年,也就是鲁庄公元年,齐襄公发兵便吞并纪国,而纪国是鲁国的姻亲和附属国。齐襄公吞并纪国,显然是不把鲁国放在眼里。

面对齐国杀其国君,灭其附属国的行为,鲁国对此分成两个派系,一派是希望继续与齐国交好,放任纪国的覆灭,这一派是以公子溺为代表的亲齐势力。另一派是以鲁庄公为代表的宗亲势力,他们希望能保卫鲁国的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

长勺之战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背景下爆发的。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遇刺身亡。齐襄公遇刺完全是咎由自取。在一年前的公元前685年,齐襄公命齐国大夫连称、管至父二人统兵戍边到葵丘驻扎,期限一年为期,结果那年约定的时间到了,齐襄公出尔反尔,让他们再驻防一年,但此举引发连称与管至父的等戍边战士的强烈不满,于是连称就开始密谋造反。

连称与齐襄公的堂哥公孙无知密谋,计划造反成功之后推公孙无知问为国君。为了使得计划成功,公孙无知又找到了齐襄公的侧妃连称的堂妹做内应。连称的堂妹很早就入宫侍奉齐襄公,但齐襄公迷恋文姜,根本不宠爱连氏,所以连妹妹对齐襄公恨之入骨。连称就让堂妹监视齐襄公的一举一动,随时向宫外传递消息,一旦造反成功,公孙无知承诺,他登基后连妹妹新君的王后。

在这年12月,齐襄公在打猎的时候,见到一只大野猪,旁边的侍从都说:“它很像彭生啊”。齐襄公以为是来索命了,在驾车逃命的时候扭伤了脚部。就当天夜晚,连称带兵和入宫诛杀齐襄公,并拥立公孙无知为齐国国君。

齐国爆发内乱,齐襄公的弟弟们纷纷逃亡,鲍叔牙和公子小白逃奔莒国管仲、召忽和公子纠逃奔鲁国,但意外再次发生,公孙无知做了不到三个月的国君,便被曾经的仇人袭击身亡了。齐国君位空缺,各国势力立即行动起来,准备拥立自己人当齐国国君。

此时的鲁庄公已经22岁,对齐国的变故,鲁庄公态度很明确,就是将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推上王位。原因在于公子纠纷的母亲是鲁国人。如此一来,鲁国有有一个最强大的盟友,鲁庄公是这么想的,拥立小白一系莒国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就看谁能够提前赶回临淄,就是那就话:“先到咸阳沃日皇上,后到咸阳扶报在朝纲”,不幸的是,公子小白提前到达临淄登基,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鲁庄公棋差一招满盘皆输,齐桓公怨恨鲁庄公拥立公子纠,齐鲁新仇旧恨一起算,战争就此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亲自在前线指挥的鲁庄公,差点做了齐国俘虏,最后好不容易才逃回鲁国。在此情况下,齐桓公要求鲁庄公诛杀公子纠,并把管仲和召忽送回齐国。形势比人强 面对鲁庄公无奈,下令诛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请求回到齐国接受处罚,结果被鲍叔牙推荐给齐桓公,做了齐国的国相。

现在属于齐国的时代已经到来,齐桓公知道要成就王霸之业,桓公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鲁国。因为鲁国是齐国最大的邻国,无论从政治而后军事上来说,只要削弱鲁国才能保证齐国的安全,于是才有了《曹刿论战》里面的第一句话:“庄公十年春,齐师伐我。”前一年作战,鲁国就不俗是齐国的对手,现在面对齐桓公的伐鲁大军,鲁庄公知道不是齐国对手,就在此时,曹刿求鲁庄公,这才有了有名的鲁国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的数月以后,齐桓公不甘心失败,于是和宋国组成联军,进犯鲁国的郎城。此战,鲁国偷袭宋国成功,宋军大败,齐军只能撤兵。几年后的公元前683年夏,宋国为报乘丘战败的仇,出兵伐鲁,鲁庄公亲自统兵迎战。再次一举击败宋军。《左传》载:“庄公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宋师未陈而薄之,败诸鄑。”经过“长勺之战”和这两场战争,鲁庄公保卫了鲁国的江山社稷,维护了鲁国的核心利益。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薨逝以后,其弟庆父、叔牙、季友因为谁当国君的问题争斗不休,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最终三个家族互相妥协,成为鲁国政治山头、卿大夫势力的代表。但此事极大的消耗原本国力就不强的鲁国的国力。而鲁国作为春秋大国最后也为楚国所灭。齐国此时却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我是去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