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苏联作为当时共产主义国家的老大哥,虽然没有正面参与这场战争,但却对中朝两国的决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斯大林的个人意志,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53年,朝鲜战争战局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僵持阶段,但两国在和谈上存在较大分歧,因此无法达成停战协议;其中苏联方面的强硬态度,也是谈判难以推动的重要原因。

当年三月份时,斯大林因为脑溢血离世,这为朝鲜战争的和谈打开了全新的局面。斯大林的突然离世,对苏联方面的态度带来了什么影响呢?又是如何影响朝鲜战争的走向呢?

斯大林

斯大林对于朝鲜战争的看法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虽然没有正面参战,但战争的发起,其实与苏联及斯大林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中国建立之后,斯大林曾想获取对大连海港的控制权,但却遭到了我国政府的拒绝。于是,想要在远东地区拥有不冻港的斯大林,便将目光投向了朝鲜半岛南端的仁川、釜山等优秀的港口。他看出金日成有统一朝鲜半岛的打算,便建议金日成发动战争,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苏联虽然不会参战,但会为朝鲜人民军提供必要的帮助,而在战争结束后,苏联只需要得到朝鲜半岛南部港口的使用权。

是的,正是有了斯大林的保证,金日成才在没有提前知会中国的情况下,悍然入侵韩国,这也是志愿军在战争初期准备不足的根本原因。而斯大林也本以为美国不会参战,因此苏联为战争所做的准备并不充分,直至联合国军和志愿军相继参战后,他才对于朝鲜战争的意义进行了重新审视。

朝鲜战争

在当时,美国和苏联是两个超级大国,一旦他们直接交战,那么战争很有可能升级;更何况,两国在欧洲都有自己的军队,一旦战火燃到欧洲,那么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为此,苏联不可能直接参战。

同样,苏联也不可能对这场近在咫尺的战争视而不见,因为在争夺朝鲜半岛的背后,还有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正面对决。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苏联无法选择性无视,因此便决定为参战的中朝两国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

斯大林明白,由于苏联没有直接参战,因此即使中朝两国取胜,苏联也很难得到韩国境内的不冻港,这让他重新审视了这场战争的意义。他发现,朝鲜战争可以有效分散美国在欧洲地区投入的精力,这有利于苏联稳固自己在欧洲的地位;同时也能延后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这对于苏联也是一个相对利好的消息,毕竟谁都不愿意有一个强大的邻居。

从这时起,斯大林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出现了转变,他的主要目的从帮助盟友取得战争胜利,转为了尽可能地延长战争的时间,从而将中美两个大国困在战争泥潭之中,为苏联的发展提供空间。

斯大林

斯大林对于和谈的阻挠

在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后,朝鲜战争的局势便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前三次战役之后,志愿军已经攻入汉城,彻底挫败了联合国军的攻势。但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志愿军在后勤补给方面也出现了一定问题,所以最后又退回三八线后固守。连续的高强度作战,让参战双方对于彼此的实力,都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

美国方面认识到,自己很难在短期内终结这场战争,而金日成也看出自己绝对不可能统一朝鲜半岛,因此双方都产生了和谈的意向。志愿军方面也意识到美军不同于昔日对手,长期作战会导致极大的战损,因此也同意了朝鲜的和谈意向。

于是中朝两国开始就是否和谈一事,询问斯大林的意见。

斯大林得知后十分惊诧,在他眼中,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是占据优势的一方,理应继续作战,此时提出和谈无疑是不合时宜的。他还强调,志愿军和美军的作战,可以帮助中国军队适应新式战争,对军队的发展有一定好处。他还反复强调,现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处于对峙状态,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影响世界的走势,他希望中国能够继续作战扩大战果,打破英美的军事神话,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力。

当然,在中朝领导人看来,斯大林的这番发言无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斯大林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两国在战争的巨大损失。因此为了说服斯大林,毛泽东派出高岗去往莫斯科,向斯大林详细描述了朝鲜战场的形势、以及中朝两国面对的巨大经济压力。

斯大林这才改口,同意中朝代表和美国进行和谈。

在中美的首次和谈中,最大的矛盾在于战俘遣返问题,当时中朝坚持双方遣返全部战俘,而美国方面则希望能够遵照战俘的自由意愿进行遣返。斯大林认为,如果美军没有遣返所有战俘,那么剩下的战俘,就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抨击社会主义的舆论工具,这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形象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斯大林反复强调在美国做出退步之前,要对美国保持强硬态度,绝对不能同意美国的停战要求。这让本就不太顺利的谈判举步维艰。

之后美军更换了前线将领,为了在谈判中取得优势,再次发动战斗。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双方在三八线附近的山地上,展开了惨烈的阵地争夺战,其中上甘岭战役的火炮密度,甚至达到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巅峰。

然而在这些战役的背后,交战双方只不过在进行阵地的争夺,这显然是对国力的巨大消耗,让参战国家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双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和谈的念头。

最终,先做出退步的是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他们在1953年2月22日,率先提出要按照国际红十字会的条约,和中国交换伤病战俘。虽然这不是一个明确的和谈请求,但依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此时的中朝两国在朝鲜战争中付出的代价已经很大了,因此他们打算和美国方面恢复接触,继而决定要不要重启和谈,然而斯大林再次做出阻挠。

即使金日成多次强调,为了那些“不愿遣返的战俘”,朝鲜每天都有几千名百姓被美军轰炸,已经到达了朝鲜承受的极限,但斯大林依然态度坚决,这让中朝双方十分困扰。

事实上,斯大林只不过想继续将美军困在朝鲜半岛,从而实行自己的欧洲战略。

斯大林之死对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就在金日成和毛泽东准备就重启和谈一事,继续和斯大林交涉的时候,这位之前一直身体硬朗的老人却突然倒下了。1953年2月28日深夜,斯大林在酒会后突发脑溢血,最终于3月5日撒手人寰。

由于斯大林突发脑溢血前,身体一直相对健康,因此他并没有对苏联的未来发展做出明确的安排。因此苏联的国内局势突然变得紧张起来,那时有可能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一共有三个人,分别是马林科夫、贝利亚和赫鲁晓夫。

其中贝利亚深受斯大林的信任,因而他拥有对莫斯科周围军队的指挥权,这帮助他暂时掌握了大权。此后为了缓和苏联的局势,贝利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国内释放了部分政治犯,并暂缓了斯大林提出的俄罗斯化政策,以寻求更多人的支持。在国际上,他也采取了比斯大林更温和的外交方针,寻求和西方各国和解,来为苏联创造更加安定的社会环境。

因此苏联方面在斯大林逝世后,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们不再强调两大阵营的对立,选择支持中朝两国和美国进行和谈。这不但可以改变苏联的国际形象,能让贝利亚继续在欧洲的交涉,更能让苏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内建设之中。

在得到苏联的答复之后,中朝两国立即答应了和美方交换伤病战俘的要求,在交换战俘的时候,两国代表在板门店进行了短暂的交涉,并进而达成了恢复和谈的意向。之后交战双方便暂停了前线的战事,重启板门店和谈。

中朝代表和美国很快达成了结束战争的意向,并签署了停战协议,朝鲜战争也终于告一段落。斯大林的死,除了导致朝鲜战争的快速终结之外,也导致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地位的相对下降。这让新中国在外交上有了更高的自主权,这也是中美能够迅速签订合约的重要因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