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亲王府,小玉儿万念俱灰的呢喃道: “谢谢你,你总算给我答案了。我爱了你这些年,等了你这些年,总算得到了一个答案。” 当她听到多尔衮说,情愿被大玉儿耍着玩,也不会爱她的时候,做了多年的梦,彻底醒了。

她一直以为,只要她好好地爱多尔衮,总有一天,多尔衮会爱上她。 抱着这个幻想,她费尽心思地嫁给了多尔衮,以为这样她就有机会得到他的爱。可是没有,多尔衮的心里,从始至终只有那个已经嫁给皇太极的大玉儿。 她不甘心,为此她哭过、闹过、怨过、疯狂过,她尝试过各种方式,可终究没能如愿以偿。 多尔衮的最后摊牌,将她仅存的幻想掐灭了。 那一刻,得到答案的小玉儿清醒了。虽然她依旧不理解,自己到底哪里比不上大玉儿,她用尽了全部力气去爱他,而大玉儿却一直在伤害他、利用他。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她知道,终其一生,她也不会得到多尔衮的爱。

小玉儿点燃了床帏,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她的生命,以及她对多尔衮的爱。 对于小玉儿的死,从情感的角度来说,我同情她,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为情伤为爱死。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我不觉得她可怜,只为其感到可悲,为了一个不爱她的人,放弃的生命,是多么的愚蠢。 最可悲的是,小玉儿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输在了哪里,又错在了何处。

算计来的婚姻 小玉儿之所以能够嫁给多尔衮,是她联合姨妈贵太妃,算计来的结果。 在大玉儿嫁给皇太极之后,她一直谋划着如何才能嫁给多尔衮。她天真地以为,她的机会来了,只要她成为多尔衮的妻子,即便多尔衮现在不爱她,总有一天也会爱上她。 于是,在得知姨妈贵太妃,正在为她的妹妹筹划婚事,准备将其嫁给豪格做福晋,她便央求姨妈,顺道解决了她与多尔衮的婚姻。 起初,贵太妃并不准备趟这趟浑水。 她看得出多尔衮对小玉儿没感觉,不像豪格与自己另一个侄女。在这种情况下,她想要撮合小玉儿与多尔衮,并非易事。 对于吃力不讨好的事,一向精明的贵太妃,自然不愿意干,免得平白无故得罪了多尔衮。

铁了心小玉儿继续以利诱之。 她知道,利益最能打动人心,尤其是像贵太妃这类,无利不起早的人。 她把嫁给多尔衮的好处,分析给贵太妃听,表示可以通过联姻的方式,笼络多尔衮,让他成为她们背后的助力,而且,她向贵太妃保证,多尔衮对她并非无情。 靠外戚来壮大背后势力,以稳固和提升在宫里的位置,这是贵太妃的算盘。也是靠着这步棋,贵太妃才有了仅次于哲哲的地位。(当时,海兰珠还没有入宫) 也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贵太妃答应了小玉儿的请求,姑侄二人达成利益同盟。

不过,事情并没有她们期待中的那么顺利。贵太妃刚开口提小玉儿与多尔衮的婚姻,就被哲哲以多尔衮暂时不想成亲为由,搪塞了回去。 担心惹恼哲哲,影响另一个侄女与豪格的婚事,贵太妃识趣地闭上了嘴。 得知贵太妃首战失败,小玉儿准备舍下脸面,直接去求皇太极,虽然被贵太妃拦了回去,但下一步棋如何走,她们有了新的打算——既然不能直接越过哲哲,求皇太极,那么就当着两个人的面提。 贵太妃暗中派人盯着哲哲的寝宫,在得知皇太极在哲哲处的时候,便哭哭啼啼地冲了进去,诉苦似的将小玉儿想要嫁给多尔衮的事,重说了一遍。

听到涉及多尔衮,皇太极来了兴趣,此时哲哲想拦,也无能为力了。 就这样,皇太极答应促成这门亲事,授意哲哲去说服多尔衮,如果多尔衮不同意,那他就直接赐婚,总之,事已至此,多尔衮答不答应,都得娶小玉儿。 从小玉儿用计,逼迫多尔衮娶她开始,她就输了。 一方面,暂且不提多尔衮心里有大玉儿,单以多尔衮的性格来看,他是最愿意别人强迫他做什么事的,娶妻这种需要两情相悦的事,更是如此。

况且,一直对皇太极心存怨恨的多尔衮,对于皇太极热衷于他婚事这件事,不免心存疑虑,就像剧中他说的那样: “弄不好,是在我身边安个坐探呢!”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对小玉儿既有戒心,又有不满,小玉儿又如何得到他的爱呢? 另一方面,小玉儿明知多尔衮爱的是大玉儿,却非要嫁给他,只能说是自讨苦吃。 嫁给一个不爱自己,心里还有着别人的男人,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不明智的事。况且,小玉儿图的不是福晋之位,也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图把心早就给了别人的男人的爱。 用自己的婚姻与一生,来赌爱、求爱,这不仅是一种冒险,还是一种愚蠢。

有些事,如果一开始就明知道不能善终,就不要痴心妄想,去勉强求一个善果。 出征 如愿嫁给多尔衮之后,小玉儿更有了自欺自人的理由。 在她看来,多尔衮既然答应娶她,就说明并非完全对她无情,她是有机会将大玉儿从他的心里赶走的。 事实上,我无法确定小玉儿能否真的取代大玉儿,但是,从剧中多尔衮重情重义的性格来说,她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对于小玉儿炽热的爱,多尔衮感动过很多次,可每一次刚有所松动,下一秒便被小玉儿打回原形。

而她得不到多尔衮的心,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她虽然爱了多尔衮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真正了解过他。 出征一事,小玉儿与大玉儿的不同反应,就说明了这一点。 新婚没几天,多尔衮就自请出征。 对此,小玉儿的态度是作、是闹、是指责。甚至于当着哲哲的面,先是埋怨皇太极不该让新婚的多尔衮去打仗,太不近人情。然后在多尔衮表示,是他主动请战之后,又与多尔衮发生激烈的争吵。 小玉儿之所以不愿意让多尔衮出征,不想离开多尔衮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她担心多尔衮的安危。 出发点是好的,但错就错在用错了方法。

一,当着哲哲的面指责皇太极,这是在把她与多尔衮往火坑里推。皇太极知道了会怎么想,是否会影响皇太极对多尔衮的信任与依仗,她没有想过。 二,在哲哲面前与多尔衮大吵,既不尊重哲哲,也扫了多尔衮的面子。 聪明的女人,在外会给足男人面子,至于分歧与争吵,都是内部消化与解决。 三,阻止多尔衮上战场。她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多尔衮一定要上战场。如果她想过,她就不会如此反对。 多尔衮之所以着急地去打仗,是他因为他想尽快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旗之主。多尔衮少年时,便由于努尔哈赤的宠爱,独自统领一旗,为此,不少人嘲讽多尔衮“天下竟然有不会领兵打仗的旗主”。

这是多尔衮的隐痛,证明自己,一雪前耻的机会,他等了很多年。 但凡小玉儿能够聪明一点,她也不会在出征的问题上与多尔衮胡搅蛮缠,这只会将多尔衮推得更远。 反观同样担忧多尔衮的大玉儿,她的态度却十分平静,只对多尔衮说了一句话: “你一定会打胜仗的,小心,珍重。” 小玉儿就是输在了这句话上。 她爱得不比大玉儿少,但是她却不了解多尔衮的心。这已经不是多尔衮爱不爱她的问题了,如果她能像大玉儿一样,理解多尔衮,她同样能够得到多尔衮的认可。

可是,她没有。 也因此,在多尔衮听到大玉儿的那句话之后,他心中的天平更加偏向了大玉儿: “玉儿!只有你能够理解我。为什么不是你在我身边?” 被理解是人最重要的情感需求之一。 被理解可以消除人类的孤独感,当一个人得不到任何理解与认同的时候,他只会觉得无比孤独。而在婚姻爱情中,理解也是重要的增进、维系情感的因素之一。 你或许听过身边人抱怨,他的另一半如何如何不懂他,他有多么多么的需要被理解。很多半路终结的感情,都败在了这一点上。

没有人愿意一辈子面对一个完全不懂他的人生活,或许出于责任等因素,会勉强维持亲密关系,但达到美满幸福的婚姻状态的几率太低。 在理解与不理解之间做选择,心会偏向于哪一方,一目了然。 她的悲剧,是她亲手缔造的 小玉儿应该算是全剧最拎不清的女人了。 除了因为多尔衮出征一事,而大闹哲哲寝宫外,她做的很多事,既无脑又愚蠢,而这也加重了多尔衮对她的不满。

小玉儿曾趁着多尔衮出征,整治了府内一个叫乌兰的妾侍,害得其流产。这事闹得全京城沸沸扬扬,最后连哲哲与皇太极都知道了,而小玉儿对此却很是得意。 她没有想过,这不仅是对外打了多尔衮的脸,还告诉了全世界,她是一个善妒蛮横、不得丈夫宠爱的妻子,连丈夫的孩子都容不下。 在多尔衮为此质问她时,她更是一口一个“贱人”的咒骂乌兰活该,气得多尔衮直接将乌兰进为侧福晋,还入了玉蝶。

小玉儿曾在府内与其他亲贵家眷,讽刺大玉儿以色帮皇太极收复洪承畴的事。吓得其他福晋根本不敢接茬。 这件事知道的人本就少,就算略有耳闻也只敢私下议论,没有人像小玉儿这样,愚蠢到当着众人的面,大放厥词,嘲讽皇太极戴绿帽子。 也因此,恰好听到的多尔衮气得大骂: “不知道死活的东西!万一传进皇上耳朵里,查问起来是谁说的,到时候你躲得过吗?” 即便这样,小玉儿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她甚至反问多尔衮:“可我是睿亲王福晋啊!”

不得不说,小玉儿这不是在自己“作死”,而是带着整个睿亲王府,包括多尔衮一起“作死”。也因此,多尔衮始终认为小玉儿根本没资格做他的福晋,没有任何助力不说,竟拖他后腿了。 说实话,看到一次又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愚蠢与无知的小玉儿,我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即便多尔衮不是心有所属,他也不会爱上小玉儿这样的女人。 有野心有志向的男人,往往更喜欢聪明、有见识的女人。剧中福临爱上宛如,而厌弃他的皇后,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皇后有一个草包脑袋,不识大体,没有分寸,还没有学识与见识。

而多尔衮一直钟情于大玉儿,也是如此。 爱情可以始于容貌,但真正让爱情生根发芽的,茁壮成长的,是对彼此人品、性格、脾气秉性以及三观等的认同与认可。 纵观小玉儿与多尔衮之间的相处,你会发现,小玉儿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把多尔衮往外推。 当然,她的不满,她的嫉妒,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多尔衮心里有大玉儿,她一开始就知道,是她自己选择了这段婚姻,选择走上一条注定困难重重的路。 事实上,她不是输给了大玉儿,而是输给了她自己。

从最初通过算计成为多尔衮的妻子,到只为用大吵大闹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寻求关注,再到一系列近乎愚蠢的言辞,这都注定了她根本得不到她想要的爱。 小玉儿的悲剧,是她亲手缔造的。只不过这一点,她始终没能想明白。 写到这里最后补充一点: 当你如小玉儿一般,准备为了爱嫁给一个不爱你的男人时,你应该做好面对三种结果的准备。

最好的结果: 经过相处、磨合、理解、陪伴等,他发现了你身上的闪光点,最终爱上了你。就像《知否》中的申氏,嫁给了爱着明兰的齐衡,靠着智慧与情商,得到了齐衡的心。 这种结果,对人的要求最高。你不仅需要忍让、等待、包容、付出,还需要智慧与清醒。 还不错的结果: 他始终没能爱上你,而你也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结局。你们之间可以相敬如宾,好好相处,虽然缺少了爱,但依旧可以像激情褪去的夫妻一样,拥有平淡的生活。 最坏的结果: 无论你如何努力,他都不爱你,而你无法接受他不爱你的事实,也不甘心放手。你们之间,充满质问、指责、歇斯底里以及无尽的争吵与不满,彼此都在煎熬中度日。 从概率上来讲,三种结果最后两种的可能性最大。当然,最终收获什么,不仅取决于你,也取决于对方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