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形容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再贴切不过了。古时的一副对联更能体现这一点,“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也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古代中状元绝非易事,比现在高考状元难度还要高,要经过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五个阶段,而最后一次殿试则是皇帝亲自来考查的,其难度可想而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状元就是当时读书人最高水平的象征,可是我们不能说状元就是无所不能,明朝一位状元就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

这位状元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罗洪先。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明朝时江西吉水籍白河人,江右学派代表人物,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中国术数《紫微斗数》创始者,嘉靖八年(1529年)的科举状元。罗洪先中了状元后,被授予修撰。当时嘉靖皇帝迷信道教,追求长生,官场比较黑暗,一气之下,罗洪先辞官归乡。 嘉靖十八年,罗洪先因联名上《东宫朝贺疏》冒犯嘉靖皇帝而被撤职。从此之后,罗洪先彻底离开了官场,纵情山水。一次罗洪先跟朋友外出游玩,在乘船过河时遇到了一件趣事。纵使辞官,因为是状元,罗洪先在家乡也是颇有名气。看到罗洪先和朋友们谈笑风生,好不得意,这时船夫插了一句话,“罗状元,我这里有一个上联,苦思冥想却一直难以想到下联,不知能否请教一下?”

“船夫的对联能有啥难度?”可听了船夫的出的上联后,罗洪先等人全部傻眼了,直到下船时大家都没对的上来。这位船夫给出的对联是,“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这是数字串起来的上联,把数字从一说到十都说了一遍,非常地巧妙。

罗洪先至死都没能对的上渔夫出的对联,那么有没有对的上来呢?据说,1959年有人终于将渔夫的上联对了上来,“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对于这个下联,大家怎么看? 参考资料:《历史上的有趣对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