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国组建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四大野战军中,首先入朝参战的部队是四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三野、二野相继派遣部队入朝作战,如三野的第九兵团等。

1949年2月,第三兵团成立,下辖3个军,共6.7万余人。第三兵团的司令员是陈锡联,副司令员有王近山、杜义德。

陈锡联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因战场前线所需,志愿军需要新力量,1951年3月,上级从二野抽调了三个军的主力,组成志愿军第三兵团,陈赓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员是王近山。

志愿军第三兵团与原二野的三兵团有些不同,在人员配置方面有较大差异,下辖有第12军、第15军、第60军,一共3个军。

志愿军第三兵团入朝时,陈赓因病未能到职,由副司令员王近山带队入朝,参加了五次战役中的第四次、第五次战役,以及夏秋防御作战和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平心而论,志愿军第三兵团在抗美援朝过程中,虽有一些失误,但整体表现出色,打了许多硬仗。

我们都知道,志愿军三兵团的高级将领中,陈赓是大将,王近山是中将,那么当时该兵团的三位军长是谁?授了什么军衔?

60军军长韦杰——中将

韦杰是一位老红军战士,早年参加过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时期当过红军师长,论资历不低。

抗日战争时期,韦杰当过特务团团长、129师新编旅旅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

解放战争期间,韦杰在二野当军长,立了许多战功。在咸阳一战中,韦杰指挥果断,使西安转危为安,西安人民送韦杰部“百战百胜”的锦旗,彭总、贺老总等领导夸他打得好。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韦杰是志愿军三兵团60军军长,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获得了上级的表扬。

第五次战役时,韦杰手中的60军后备力量不足,在指挥上也有较大失误,导致志愿军180师减员严重,伤亡太大,受到了上级的批评。

平心而论,志愿军180师的失利,韦杰作为上级,有一点责任,他本人回忆起此事也经常说要面对,不应该回避,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为宝贵。

从朝鲜回国后,韦杰先到军事学院学习,后来当了南京军事学院的主任。

1955年全军大授衔,韦杰被授予中将,符合他的资历与战功,并没有受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80师失利的影响。

1987年2月,韦杰逝世,享年73岁。家属根据韦杰的遗愿,将骨灰一分为二,一部分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部分放在老家广西安葬。

韦杰对家乡充满感情,自从参加革命后,直到1954年才带着家人回到了已经阔别25年的家乡。此后多年,韦杰先后5次回到家乡探望亲人和朋友,他是一位重情义的好将军。

15军军长——秦基伟

秦基伟的大名老一辈人耳熟能详,抗美援朝战争中,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中,他就是重要的指挥者。

秦基伟是湖北红安县人,该县有一个外号叫“将军县”,开国将帅中,有不少是从红安走出来的。

13岁参加红军,被乡亲们称呼为红色少年,秦基伟穷苦出生,希望改变命运,打倒那些欺压百姓的恶霸与地主。

秦基伟参加过黄麻起义,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过团长、补充师师长等职务,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骁将。

抗日战争时期,秦基伟参加过百团大战,建立了一支赫赫有名的“秦赖支队”,壮大发展革命根据地,粉碎日寇多次大“扫荡”。

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是秦基伟,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他带领全军分区的军民一起渡过难关,以身作则,做好带头作用,使部队形成有效的凝聚力。

抗战中,秦基伟不安于现状,多次主动进攻日军在太行军区边建的炮楼,每次会选择夜晚进攻,这样能有效降低日军的优势,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第九纵队成立,秦基伟是纵队司令员,后续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率部挺进豫西,连克15座县城,战功赫赫,是一员有勇有谋的虎将。

1949年2月全军整编,秦基伟担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五军军长,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秦基伟不甘寂寞,多次主动请缨,要求去战场前线,最终所部被编入志愿军第三兵团。

上甘岭是秦基伟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也是他的成名之时,第15军是坚守上甘岭的主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面对6万余美军的进攻,在飞机大炮的猛烈轰炸下,能够坚守阵地40余天,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美军尽全力的一次“破局”,被秦基伟的15军牢牢挡在了上甘岭,他们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只能停止进攻,低下了高傲的头。

可以说,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加快了美军在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的时间,间接也减少战场上的伤亡,秦基伟和15军全体战士对国家对民族有大功。

从朝鲜回国后,秦基伟的发展非常好,主席亲自接见了他,询问有关于上甘岭战役上的详情。

主席夸赞秦基伟是一员猛将,鼓励他要继续努力,多多学习。秦基伟始终牢记主席的教诲,努力提升自己,挑战困难,勇于担当。

1955年,秦基伟授中将,后续发展很好,担任过国防部部长、军委委员等要职,1988年晋升为上将。

1997年2月,秦基伟在北京病逝,他的一生非常传奇。

12军军长——曾绍山

曾绍山是大别山子弟,1914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丁埠镇东湾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从小过着清贫的日子。

少年时期的曾绍山读过两年书,后来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帮父母耕种。农民运动兴起时,曾绍山深受启发,决定加入红军,改变穷人的命运。

曾绍山的起点比较低,早期当过传令兵、勤务兵、传令班班长等职。

在战斗中,曾绍山不怕牺牲,参加麻城、新集等战斗,因作战勇敢得到上级提拔,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是司令部参谋。

走雪山,过草地,曾绍山九死一生,经历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曾绍山担任385旅769团参谋,在陈锡联的带领下,夜袭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摧毁日军飞机24架,创造了以步兵歼灭敌人大量飞机的辉煌战绩。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曾绍山担任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军长,率部抵达朝鲜,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及后续的攻防战。

第五次战役中第一阶段,十二军担任中央突击任务,向敌人发起猛攻,在曾绍山的指挥下,所部击溃了土耳其旅,连续追击敌人数日,迫使美军绕道南撤,完成了预先的战略目标。

第二阶段,曾绍山继续猛攻,突破敌人防御阵地,向纵深猛烈穿插,先后遇到美军、法军、韩军、土耳其军的拦截,十二军均击溃来犯之敌,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上级的作战任务。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十二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歼敌三千余人,摧毁敌人大量坦克、飞机、装甲车,缴获了一百多辆汽车和大量先进火炮。

在金城防御战中,曾绍山采用坑道战术,利用各种经验和手段,以较小的代价阻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金城防御任务。

入朝作战两年,曾绍山的十二军歼敌总数超过4万,摧毁坦克、装甲车,击落击伤飞机无数,全军有一万四千余人授三等功,二等功以上的英雄有一百余人,全军上下散发着一股英雄气息。

回国后,曾绍山的发展也不错,1955年授中将军衔,担任过大军区政委,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

1995年1月,曾绍山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81岁!

志愿军第三兵团三位军长,他们在1955年全军首次大授衔上均是中将。后期发展来看,秦基伟晋升为上将,发展是三人中最好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