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humanoid)正快速从科幻走向现实。

它们拥有类似人类的大脑、小脑、躯干和环境感知四大件,旨在实现更广泛的泛化能力,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新途径。

在这场人形机器人的竞赛中,谁能一路笑到最后,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人形机器人产业,如今正处于淘汰赛的激烈阶段。

哪些公司能在人形机器人大战中胜出

玩家众多,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传统机器人企业、智能车企业、新兴科技公司以及跨界巨头。

一个鲜明的特点是,humanoid与智能汽车几乎可以共享“大脑”、“小脑”和大部分躯干的能力。

汽车的生产工厂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起步阶段的应用场景,使得智能车企业如Tesla的Optimus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天然的先发优势。

哪些公司能在人形机器人大战中胜出

国内的大量电动车企业,如华为、小鹏、小米、理想、比亚迪等,也纷纷布局,未来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主力军。

从产业链角度看,人形机器人产业基本是汽配产业链的二次开花结果。

电机、丝杠、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都是传统汽配的主力玩家所擅长。

用汽配的视角洞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产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入场券便宜。

以深圳市为例,2024年11月底统计,仅该市就拥有5355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这足以说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竞争有多么激烈。

哪些公司能在人形机器人大战中胜出

然而,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发展趋势却并非一片坦途。

虽然人形机器人是AGI(通用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途径,未来将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前景广阔,成长为万亿空间的大产业。

但当前,电机、丝杠、轴承、减速器、力矩传感器等机电部件的Tier2、3产业链,市场增长的速度赶不上降成本的速度。

行业门槛不高,涌入的玩家众多,导致比赛尚未开始就拥挤不堪。

哪些公司能在人形机器人大战中胜出

以六维力传感器为例,目前的市场价国内3万上下,海外8-10万左右,但真实的物料成本不到300元。规模化后,价格将迅速下探到1000元以内。

一维力传感器甚至将低到两位数。谐波减速器的市场价在1500-3000元/个之间,但规模上来后,价值量将迅速降低到3000元以内。灵巧手的价值量更大,当前价格大概在10万/只左右,但未来有望迅速降低到5000元/只以内。

这种成本下降幅度是惊人的,也意味着这些行业很难贡献合理的利润,并不是理想的投资标的。

那么,在这场人形机器人的竞赛中,谁能笑到最后呢?

我认为,未来真正受益的企业将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大脑”能力强,掌握应用场景和终端客户的整机企业。

哪些公司能在人形机器人大战中胜出

比如Tesla、华为、小鹏等,他们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能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第二类是享受产业β,走规模优势的Tier0.5、Tier1企业。

比如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他们代工人形机器人里的成套设备,通过规模优势获取行业快速增长的收益。这些企业就像当年手机时代的“立讯精密”、“富士康”,有望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三类是真正有核心技术壁垒的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在一级市场,比如采用电磁原理做力传感器的帕西尼、真正具备大脑全栈能力的华为鸿蒙智驾、宇数等。他们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然前景广阔,但竞争也异常激烈。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应重点关注那些具有强大“大脑”能力、掌握应用场景和终端客户的整机企业,以及具有规模优势和核心技术壁垒的企业。

而对于零部件企业,则应谨慎投资,关注整机组装企业的动态。因为在这场人形机器人的竞赛中,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创新、持续升级的企业,才能一路笑到最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