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渡江战役70万对100万,兵力差距不是很大:国军为何迅速溃败
39
0
相关文章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由于国民党政府不接受我方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解放军在49年4月20日发起渡江战役。而在渡江战役前夕,国民党军集中剩余部队主力,调集了70万大军镇守长江防线,面对我军百万部队,可以说双方兵力上的差距不算很大,为什么蒋军只守了3天就被彻底突破,连国府南京都丢了呢?
有人说兵力差30万人已经很悬殊了,未必如此。大兵团作战,攻方人数本来就应当多于守方,因为防守一方占据先手优势,攻城战、渡江、夺岛作战莫不如此。作为进攻一方,需要突破对手的坚固工事,兵力上100万对70万并不算特别大的优势。蒋军虽然人数略少,但是有现代化的海空军力量,沿江炮台、要塞支持;我军用于渡江作战的一线部队共计100万人,但没有现代化船只,也无制空权可言。按理来讲守军70万面对100万渡江部队,配合诸多有利条件,实力差距不大。
渡江战役蒋军败得如此之快,令我军总前委都有些出乎意料。敌人之所以一触即溃,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第一点,长江防线太长,绵延数千公里,敌人只能重点布防而不能处处设防,在漫长的防线上均匀用力,无论解放军攻哪一点蒋军都守不住。长江看似是天险,利用不好反而会成为守军的一种包袱。按照蒋军的打法,要守住长江只有70万人(含近20万新招募不足3个月的低质量兵员)自然不够,没有200万兵力基本是妄想。
第二点,守江部队不团结,无法形成合力。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是桂系军事首领,东线的汤恩伯则是老蒋的中央军嫡系,两人所辖部队分别把持长江一段,互相不配合。尤其是白崇禧,作为老蒋的死对头桂系军阀,他之前提出过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没有被采纳。因此白崇禧把30余万兵力猬集在武汉一点企图自保,退一步可守住中南一线直达老家广西。蒋军两个军事集团的中部空缺极大,这种状况下不待我军攻击,国军的长江防线自身便漏洞百出。
第三点,士气遭到沉重打击。打仗不是过家家,一场大战役不是靠累加兵力就能计算出胜负,士气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渡江战役之前半年内,蒋军在东北战场、华东战场和华北战场连续遭到惨败,损失了约150万一线作战部队,而损失掉的官兵战斗力和作战经验还远远强于长江以南新招募的士兵。解放军渡江前,国民党守军已经弥漫了必败的气氛。
解放战争前期的争夺重点一直在北方,国军在北方的精锐主力都无法抵挡解放军,如今不少北方战场上的俘虏,经过教育转化后还加入了我军渡江部队,调转枪头打国民党军,这种局面下南方剩余的蒋军又有多少信心去抵抗呢?况且守军中有不少官兵,是不久前淮海战场战败后逃回来的溃兵,士气早已瓦解。
尤其是东线的汤恩伯集团,大批部队毫无战斗意志可言,只是走个过场便缴枪投降,关键的江阴炮台直接选择了起义。如此情况下,渡江战役我军只用3天就打进“总统府”,也就不足为奇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