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5月8日讯(记者 赵彦阅)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高管们在日常管理和决策中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一旦决策失误,不仅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还可能招致个人法律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简称“董责险”)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今年7月1日,新《公司法》将正式施行,首次在立法中鼓励公司投保“董责险”,确立了董责险的法律地位。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董责险更多进入公司视野,其发展空间也有望进一步打开。信网(热线0532—80889431)在采访中了解到,“董责险”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同样也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目前在青岛地区仍属于较为小众的险种,投保该保险的大多为青啤、海信等上市集团。

“董责险”为董监高戴上“安全帽”

“董责险”,顾名思义主要是为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提供的责任保险。当这些高管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导致公司或第三方遭受经济损失时,“董责险”可以为他们提供赔偿保障。除了董事之外,“董责险”的被保人通常还包括公司的监事、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重要职位人员。这些人在公司运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的决策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命运。

当某个上市公司的高管因为一项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跌,股东们纷纷提起诉时,高管不仅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还要承担高昂的法律诉讼费用,“董责险”正是为了应对这种风险而诞生的。业内人士认为,“董责险”转移了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职失误的风险,有助于解除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公司留住人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公司信誉和赔偿能力,因此受到公司青睐。

该险种更受上市公司青睐 青岛地区较为小众

随着国内监管环境的日趋严格和投资者保护意识的增强,投保“董责险”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管理层规避履职风险的热门选择。知名上市公司金凯(辽宁)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购买方案显示,被投保人为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限额为不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每年,保险费用为不超过人民币30万元每年,保险期限为12个月,后续每年可续保或重新投保。

今年4月仅17日和18日两天,就有12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计划。“董责险”投保中也出现了部分“巨额保单”,例如美的集团,拟为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包含在参控股公司任职)购买2023-2025年度的责任保险的赔偿限额就高达8000万美元。

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认为, “董责险”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职业责任险,该险种更受上市公司的青睐,投保流程较为简单,上市公司提供名称代码后,由业务员查看公司企业年报公告,协商保险总限额后再报价比较,填写投保单。

“青岛地区非上市公司购买该险种的非常少,几乎没有,青啤的‘董责险’从2009年就在我们公司办理。非上市公司投保该险种的一般来说都是海外公司。”该工作人员透露,保险公司会根据行业风险进行评估,行业风险较低的保额一般在5000万元左右,较高的可以达到1亿元或者1.5亿元。

“如果公司想要投保该险种,一般来说我们会给公司下发一个调查问卷,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评估公司状况,确认投保额度。”中国平安财险总部工作人员称,目前青岛地区投保该险种的公司确实比较少,投保的多为已经上市的公司。

业内人士建议合理利用董责险

近年来,董监高因履职不当、招致投资人受到损失而被诉讼的案件逐渐增多。近日,上海金融法院公布了一个高额判决,上海飞乐音响证券虚假陈述普通代表人诉讼群体性案件诉讼时效届满,投资者获赔总金额达3.29亿元。而飞乐音响并未购买“董责险”,因此全部费用需要自掏腰包。

有业内人士认为,清晰可见的赔付案例有助于提升董责险的投保率,但董责险并非万能,需注意其中的除外情形,“董责险也并非万能,对于故意行为、欺诈行为,保险公司一般不负责赔偿。常见除外情形包括欺诈、故意不遵守行为、违法报酬或个人收益、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保单起始时已发生的法律诉讼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