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而我们对于地球的认知,也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进步。

从上古时代的“地心说”,将地球看成无可比拟的存在,到今天我们逐渐接受了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最普通的星球之一。
可以说,对地球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直接跟我们时代的进步有所关系。
不过即使到了今天,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对于太空的了解,还停留在一个亟待科普的状态。
就比如,今天很多人会认为,整个太空是一个失重的状态,以此类推,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也是没有质量的,所以他一直漂浮在茫茫的宇宙空间中。

但实际上,这个说法本身也是有待商榷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很大误区的。
超出很多人预料之外的是,地球从来就不是一个漂浮的状态,而是像我们从天空上扔下去的一个东西一样,一步一步地向着下面掉落,只是不可能落到最底下。
一、地球为什么不会掉落
首先,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任何一种客观物质,它本身都是有质量存在的。

并不会因为在太空中,这个质量就消失。
太空是处在一种“失重”的环境中,但是“失重”指的其实是重力本身无法被计量出来,而不是重力直接消亡了。
因此,即使是失重的状态,质量也会对物质产生影响,所以地球在存在质量的情况下,会不断下落,这才是正常的物理学概念。
那么为什么地球又迟迟不会一直落到最低点呢?核心其实在于,宇宙本身是无边无际的,地球下落的空间自然也是无限的。

所以就算地球真的以非常快的速度下落,那对于类似于“无底洞”的宇宙空间来说,这个边界其实也是不存在的。
另外,地球本身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而太阳吸引地球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控制力”,能够非常好地让地球围绕着自己,不至于脱离轨道而存在。
当这种引力足够大的时候,当然地球的降落速度,也会得到极大程度的延缓,最终实现看上去一直悬浮在空中的状态。

其实关于这点,在物理学上还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做“牛顿大炮”原理。
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发射出去一枚炮弹,炮管的推进力越强,这枚炮弹就越能够以循环的速度在天空中做圆周运动。
理论上说如果推荐力无限的话,炮弹就可以永远处在圆周运动中,永不下落。
所以说我们看到的地球之所以一直悬浮,核心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正是因为地球依靠太阳的引力能够持续运动,才可以延缓向下坠落的速度,让我们看上去好像地球一直在悬浮一样。
二、太阳系的奥秘
当然了,说起地球,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太阳系,实际上地球在太阳系内,并不是最大的那颗行星。
真要是论大小,地球只能排到第四名,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要比地球更大。

不过论起距离,地球倒是跟太阳靠的还蛮近,属于按照远近划分中太阳系的第三大行星。
而且地球所处的位置,刚好是那种能够接触到太阳的热量,但同时又不会被太阳的热量过度灼烧,以至于让生命无法存在的状态,应该说是刚刚好的。
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同时水星也是太阳系中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绕太阳一圈大概88天,也就是水星的一年,相当于地球的三个月。

至于自然条件,离着太阳这么近,水星的昼夜温差相差了600多度,可以说几乎不会有生命存在。
在水星之后的是金星,金星的自然恶劣程度,跟水星比属于“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气层遍布硫酸,地表温度达到400度以上,而且还有强大的气压是地球的90倍。

在地球之后的行星是火星,火星应该算太阳系内最像地球的行星。
不管是整体结构还是星球表面的样子,都跟地球有类似,甚至于还有人说火星上曾经有过水,有水就说明可能有生命存在过的痕迹。
在之后就是太阳系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了。这两颗行星其实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属于“气态行星”。
什么叫做“气态行星”呢?简单来说就是构成这两颗星星主要的成分,都是一些气体。

例如构成木星和土星的成分,主要是氢气和氦气,他们的行星表面,几乎没有地球这样的岩石质陆地,因此想要实际上降落在土星或者木星上进行勘测,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况且上面还终年被超大型风暴所缠绕,这种风暴相当于地球风暴的几百倍强度。
另外,科学家还对土星和木星的卫星进行过大胆推测,因为土星和木星本身体积是足够大的,所以科学家认为,他们的卫星很可能会因为获得了土星和木星本身的引力以及热量影响,从而有诞生生命的可能。

比如木星的某些卫星上,就被推测可能具有海洋。
在木星和土星继续向外延伸,就是天王星和海王星了。
这两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已经非常遥远了,所以上面也非常寒冷,不可能有任何生物的存在。
有趣的是,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和分析,天王星和海王星,因为其本身的性质原因,上面可能会有液态的“钻石海”。
简单来说就是钻石没有呈现出固态,而是液态的形状,这基本上得益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超高压生态环境。

这也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架构了,当然有人可能会问:小时候不是听说太阳系是“九大行星”吗?
但实际上,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早已经在2006年就被排除出行星行列了。毕竟冥王星从各方面都不符合一颗行星的定义。
三、宇宙如何诞生
不过,太阳系在宇宙中,实在不算一个特殊的天体系统,像太阳系这样的小型星系,在整个银河系中,至少还有一千到两千亿个,他们几乎都像太阳系一样,被银河系的引力所牵引,并且围绕着银河系旋转。

而银河系的寿命,至今为止基本已经有100多亿年了。
这样看来银河系已经庞大到我们难以想象,可是事实却是,在整个宇宙中,跟银河系这么大的星系,几乎是数不胜数的,这些星系有个统称:“河外星系”。
而在这些河外星系中,同样也有数不尽的“太阳系”,或许就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太阳系”中,也会有“人类”的影子。
不过这些都已经是题外话了,相信绝大部分人更感兴趣或者想要了解的问题,应该是:“这么大的宇宙,到底怎么来的呢?”

目前学界公认的说法,是宇宙源于一场大爆炸。
在距今约150亿年前,宇宙还不存在,它的前身是一颗密度和热量都非常高的圆球,突然在无法探知的原因影响下,这颗圆球炸裂了,在很短时间内,炸裂的圆球四分五裂,其中的物质分散到各方。
而这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各个星系的雏形,他们在这场爆炸后,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开始自己延伸,不断壮大,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星系。

我们的银河系和太阳系,也是在那个时代以这种方式出现的。而地球也因为宇宙大爆炸的尘埃而诞生,后来在偶然间被太阳系捕获,也成为了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而这场宇宙初始的大爆炸,也被称为“诞生大爆炸”。
不过宇宙既然有诞生,那就肯定会有个毁灭的终点,根据科学家推测,大概在100万亿年后,宇宙会停止膨胀。
因为宇宙的寿命其实根据宇宙大爆炸后的膨胀来计算的,一旦膨胀停止了,宇宙开始反向收缩,其实就意味着宇宙要回到最开始的那个原点了。

结语:
宇宙的奥秘其实是无穷无尽的,而我们生活的地球身处其中,同样有着数不清的谜团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虽然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长繁衍了几百万年,但是跟地球依然经过的几十亿年寿命相比,人类这点成长史,的确啥也不是。
我们发展科技的目的,其实更多地也是为了探寻自身的来由和归宿,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更高远的世界。

甚至我们也可以大胆幻想,如果有一天,地球真的会走向终点,我们也有机会找到另一片沃土和家园,重新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让我们的文明能够延续下去,这或许也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所以,不要停止对于宇宙的探索,也不要停止对于人类文明自身的探索,这正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成长之路。
宇宙的奥秘和文明的奥秘,是息息相关的,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对象,也是我们文明成熟的风向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