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过一个帖子,让人不由地对题主的境遇唏嘘不已。

题主前段时间正式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心情难以掩饰的兴奋,第一时间便拨通了家人视频,迫不及待想要分享喜悦。

题主正在手机这头激动地表达着自己的欣喜,不料手机那头的题主妈妈漫不经心地打断了她:

“你试也考完了,总得找男朋友了吧。”

题主姐姐大约察觉到题主微妙的表情变化,连忙开玩笑地说不用着急,可以再努力出国见见世面。

不曾想妈妈当场就沉下了脸色:

“这是要读一辈子的书吗?”

题主见状赶忙转移了话题,这时题主妈妈自顾自地说到:

“我已经和别人讲了,以后就靠你养老了。”

题主听罢,心里颇不是滋味:

“这只是一场人生体验,不要与赚钱挂钩,不然很容易失望的。”

出乎题主意料的是,题主妈妈听后当即表示:

“那这完了完了,读出来找不到好工作那不是没用吗?”

听完妈妈的这些话,题主的心情从漫天舞动的狂喜变为了铺天盖地的失望。

那是一种喘不过气的难受,自己考上北大的喜悦竟在妈妈的言语间不断地被强推到了心里的一个角落,这个角落越来越小,几乎快要消失。

帖子曝光后,太多网友对题主的经历感同身受。

但可惜的是,题主生命中最重要的母亲,却看不到题主的内心。

她也不会知道,自己发自内心的换位与赞赏,对题主有多么重要。

2

悲哀的是,太多父母总是在无形间一次又一次让孩子倍感失落。

去年母亲节,一个初中男孩,为了让妈妈开心,买了一大束花送给妈妈。

结果妈妈看到花后,一顿劈头盖脸地骂,甚至还逼着孩子去花店把花退了,把钱拿回来。

游乐场里,一位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说:“这次带你来游乐园玩一趟,回去写一篇作文没问题吧?”

孩子游玩的兴致瞬间降到谷底:“我不玩还不行吗?”

不曾想这位妈妈听后更是火冒三丈:“我专门请了假,大热天顶着个太阳陪你来游乐园,你就是这个态度?”

还有一位网友在家里用刚买的大电视打游戏。

见妈妈走了过来,网友兴奋地说了句:“你看,大电视就是好啊。”

结果网友妈妈冷不丁来了一句:“大电视费电。”

知乎网友alice总结了这类父母的共同特点:

和他们分享快乐,快乐就会消失;

向他们倾诉烦恼,烦恼就会加倍。

短短两行字,让人看得心酸又无奈。

明明是自己最在意的人,偏偏却说着刺痛人心的话。

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所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会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当一个人看不见他人,永远只在意自己的想法时,你永远无法感受到彼此间融洽的交流。

3

网友@小白一次带着父母出国旅行。碰巧遇到红眼航班,尽管耽误了许多时间,父母却毫无怨言。

父母甚至打趣地说:“能够半夜在机场看见随处酣睡的老外也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

后来到了旅行地,网友把所有没见过的美食都买来给父母尝尝,哪怕一些食物并不合父母胃口,但父母总是一边吃着一边笑呵呵地说“至少我尝过是什么味道了。”

还有一次去香港,因为当地消费比较高,题主不经意间就花了不少钱。

父母见状,一边宽慰她“穷家富路,别太省着了”,一边在回家之后偷偷给题主打了一笔钱。

因为跟父母外出心情总是格外的明朗,后来的日子里,无论题主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她都会带父母再去尝尝;无论看到什么好玩的旅行地,题主第一时间就想到带父母去。

渐渐的,题主也乐于将生活中的琐事与父母交流,一起交流,一起想办法解决。

记得有句话说得极好:“所谓事故,换一个视角看,或许就是故事。”

当父母放下眼里所谓的事实,试着看见孩子所关注的情绪,许多事故也就变成了美妙的故事。

所以,多一些肯定,少一定否定;多一句赞赏,少一句责备;多一些换位,少一些自以为。

共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