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联合国军被歼灭3万余人,其中美军损失24000人以上。但为了取得第二次战役的胜利,我军的伤亡代价同样超过了3万。从整体军事态势而言,志愿军此时若停下休整,补给装备和兵员也是有道理的。

但二次战役后,美英国家为了稳住阵脚,从政治角度上提出了停火谈判。若志愿军真的停止进攻,则将令我国处于外交上的被动地位,过于抬高我们的对手。美军的如意算盘,是假停火真增兵,借和谈时机研究分析对手并重新补给前线。从后来朝鲜停战谈判持续长达两年,便不难验证此时敌人的真实目的。因此彭总指挥志愿军趁热打铁,集中兵力发起了第三次战役,中朝军队7天时间向南前进100公里,歼敌近2万人,逼得敌人大踏步南撤,一路退到三十七度线附近。

如果只看纵深上的进退,很容易得出美韩军队不经打志愿军只要再发起一次大战役就能将敌人赶出朝鲜半岛的结论。朝鲜当局被胜利“冲昏了头”,也持有这种论调,对于我军回撤休整的决定感到吃惊甚至生气,一再督促志愿军司令部,赶快放弃休整,不惜代价南进追击敌人,一鼓作气取得全胜。为此甚至找到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企图给中国方面施加压力。彭总对朝鲜同志几番说明后无效,倒是也没有动怒,最后告知对方:实在要追的话,就由人民军的同志(朝鲜军队)继续追吧。

1951年1月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美军士气跌落到了谷底。如果中朝军队确实有足够的后劲,追击是可行的。但问题就在于美军的客观实力依然强大,我军武器与敌人存在代差,并且补给线到达朝鲜半岛南半部后将越拉越长,即便美军后续不增兵,我军自己也会陷入后勤困境,事实上此时志愿军战士连炒面都很难吃上了。

何况美军在第三次战役中有主动后撤迹象,自身伤亡极为有限,其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拉长中朝军队的战线,在半岛中部进行对进登陆。若这阴险的一招达成,则后果比仁川登陆还要严重,中朝军队不仅会被敌人拦腰切断,损失数万甚至十余万部队,还很可能导致整场战争的失败。

彭总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考虑到如此严重威胁甚至军事陷阱,志愿军无论如何不应当继续向南冒进。在请示北京之后,志司的正确判断得到了支持。而苏联方面,斯大林也认同彭总高明的军事判断,明确告诉朝鲜高层,志愿军的决策和行动都是正确的,朝鲜战场之所以出现转机,也是因为中国军队短时间内的有效行动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要朝鲜方面听从志愿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

从此之后,朝鲜再也没有就是否追击的问题纠缠志司。而事实证明,美军确实具备极强的战术总结和学习能力,是难缠的对手。配合其自身的装备优势,从第四次战役开始,美军比以往更难对付,我军想要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变得越发困难,战争逐渐进入僵持局面,直到两年后停战。战争不是过家家,丰富的战争经验和军事决策能力,在一念之间就将左右战争结局。而这次事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