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前,颇耍了一通心机,把秦可卿逼得退无可退。
       他自小来宁府那么多次,贾珍早给他准备了房间,却一次也没睡过。以他的性格小时候都不在人家睡觉,何以长大了却忍不住要睡?
       那天他非要睡觉,笃定秦可卿会去安排他。于是准备好的房间不睡,逼得秦可卿不得已将她与贾蓉的婚房让出给他。毕竟宁国府虽大,却也没有更合适的地方了。


       (第五回)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甲夹批:艳极,淫极!]
       芳气笼人是酒香。[甲夹批:已入梦境矣。]
       秦可卿住的房间,又是她与贾蓉的婚房,自然布置温馨旖旎,香艳多情。
       贾宝玉那怡红院布置的仿佛女儿闺房,不免喜欢秦可卿房间的风格。
       其实秦可卿房间的争议有三个:
       一个是《海棠春睡图》,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典故。
       一个是秦观秦太虚的对联被脂砚斋评为“艳极,淫极”。
       一个就是室内那些陈设,被认为过于奢华。


       其实从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到秦太虚的对联,再到什么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金盘等等,结合数量和背后的典故一一对应,就会发现与金陵十二钗契合。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秦可卿房中的陈设,绝不是她的人生写照,反而要与金陵十二钗判词对照,佐证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彰显秦可卿房中就是太虚幻境的事实,金陵十二钗便置身于太虚幻境之中。
       当然,所有的物件都是契合秦可卿新房布置的。
       所谓帝后公主的物件儿并不存在,只是提示提到的人物典故一一对应的金钗们的命运。真正只是贵族家常的用品。
       而真正让秦可卿的房间显得更香艳旖旎,就体现在《海棠春睡图》和那幅对联之上。


       尽管它们也都有各自隐喻的对象。可内容是实打实的衬托。远比什么杨贵妃的木瓜,赵飞燕的金盘更现实。
       尤其这副秦太虚的对联,借秦太虚与秦可卿之名,突出了太虚幻境的典出。
       曹雪芹设计太虚幻境,以情为主旨,毫无疑问借鉴了秦观婉约词的宗旨。更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诠释了宝黛爱情的真谛。
       由于秦观写情,他的对联悬挂在秦可卿和贾蓉的婚房就非常的应景。
       当然,现在查证这幅对联并非是秦太虚手笔,当是曹雪芹的应景杜撰。
       不过,这幅对联之所以被脂砚斋评价为“艳极,淫极”,还在于对联延伸的意义。


       “
       嫩寒锁梦因春冷
       ”,是说春天尚冷之时,美人睡在衾被之中感受到了那股寒意。这一句的“艳”与“淫”全在想象的飞驰。
       你想眼前一副美人春睡,惹人怜惜的场景,可不是一副艳极的画面。而由此引发的“意淫”想象,是不是“淫极”?
       那贾宝玉原本就对秦可卿有着意淫之情,如今岂有不联想和心动的?
       “
       芳气笼人是酒香
       ”,这一句的重点在“酒不醉人人自醉”,贾宝玉闻着那香,意淫着那艳极的画面,入梦后焉有不做春梦的?
       是以,这幅对联的主旨突出了贾宝玉对女儿之情的与众不同。
       (第五回)忽警幻道:“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污纨绔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此“淫”非指秦可卿,而是贾宝玉的意淫被借由这幅对联写了出来。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这幅对联正是晴雯与花袭人写照,借以影射钗黛二人。


       日后那晴雯被撵走后,睡在多浑虫家的炕上,便应着了“嫩寒锁梦因春冷”之说。当时绝境彻骨之寒无人替她抵挡。
       而当日史湘云睡在林黛玉房中,贾宝玉起早去看时,也有林黛玉严严实实盖在被中怕冷的描写。
       晴为黛影,她二人两次被中情景描写,借由“寒、冷”二字,突出了结局之悲。
       但晴雯是秋日被撵走,而林黛玉日后离去,可是与香菱一样,在正月十五到清明之间的春天。
       至于“芳气笼人是酒香”,借由“花气袭人”引申“酒不醉人人自醉”,突出袭人与薛宝钗“沁人心脾”的周全和温柔和顺。
       秦太虚的秦,与秦可卿的秦相通,秦可卿的兼美,又像黛玉,又像宝钗,是以才有这幅出自秦太虚的对联,也越发证实了“钗黛合一”之说,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