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看到河南干旱的消息,土地开裂,高温炙烤,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去搜了一下关键词才发现,触目惊心。

搁古代到这种程度,恐怕都快要赈灾拨款了。

此前我竟然完全没有看到相关的消息推送,甚至朋友圈,也无任何一个人转发相关的内容。

找到一些网友发布的照片,河流干枯,鱼被晒成鱼干。水塘难寻,零散的几根水管子和农民无助的眼神。我看到有人背着水桶,在偌大的田里一寸寸浇水……

更多触动人心的图片,我就不放了,你要想了解“干旱”的具体程度,可以去搜一搜。当然,那应该也并不全面。

我看到的关于“干旱”话题的第一篇文章,是骂“微博”的,说这个话题没有上热搜,责任全在微博。

微博这社交平台很多时候确实不是东西,但如果把“干旱”不上热搜全部归咎于微博的责任,那就显得卑鄙了。

这样的问题,应该去思考并说清楚,它是有意义的。因为此后还会有其他类似于“干旱”的灾难需要被人看见,需要得到帮助。无论是集体的声音,还是个人的声音。

所以,为何干旱不上热搜呢?我总结了几个原因。

首先,不是没人发,也不是没有官方媒体发布,而是发布者很少。

这很可能是现在的媒体特性导致的,宏观上的“负面”尽可能少说,甚至不说,或者等官媒带头之后再慢慢说。

我昨天在写4个外国人被刺伤的事件时也提到过这种现象,事情发生一天多,媒体清一色沉默,反而是胡锡进带了个头,不知道是悲哀还是讽刺。

地方性的干旱虽然不是人为造成的,可在一些媒体眼里,这终究是个“负面消息”,并且波及的范围比较大,他们不愿意当那个“出头鸟”,万一被某个群体群起而攻之了呢?昨天胡锡进带头发了个声,把事情送上了热搜,差点没被新一代爱国大v们揪着骂死,反正一个“居心不良”的标签是跑不掉的。

媒体不说,我们远方的人,自然就很难知晓。

其次,曾经的媒体追求的是真相,现在嘛,追求的是流量。什么话题最有流量啊?自然是国际话题,尤其扯到国家大事,能够让人振奋的消息,流量滚滚而来。

因此大家可以去看看,什么凤凰搜狐澎湃的,哪一个没有自己的“军事号”?都有,专门讲国际大事件,预测新方向。

一种新的进化,不再采访身边的事,眼光看向了海外。你说海外吧,其实他们也不靠采访,也没什么战地记者,大都靠转发。转发就转发吧,有的故意把翻译搞错,有的本身翻译就不行,还有的干脆偷工减料,别人说20个词,他给你减掉10个,你讲他胡说,他反问你“这是不是原话里的内容?”

简而言之,干旱的话题没有流量,提不起我们媒体的兴趣。没有流量再加上“恐有变数”,那兴趣基本就是彻底的“无了”。

最后一个原因,是算法推荐。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算法也变聪明了,可能是平台为了减少自身麻烦,那些“不友善”的话题,或者“不美好”的事件,他压根就不给你推,你得靠自己去发现或者去关注。

这自然是有益的,我以前会在UC上看看新闻,那上面虽然标题惊人,但什么牛鬼蛇神的消息都往上放,你只要能分辨真假,还是能看到不少东西的。可现在,我早就把uc卸载掉了,因为它的算法给我推的,不是明星八卦,就是八卦明星,全是些安全又无聊,虚假又无意义的内容。也不知道他们是不再收录负面消息了,还是算法把那些内容的热度压制了。

当然,不仅仅是这一个平台,其他的同样如此。最耳熟能详的微博,各位回忆一下,哪天热搜上的标签,能少于一半不是娱乐圈话题的?不可能嘛,那些真正有意义,需要关注的事件,都是夹杂在其中的。5个娱乐圈夹1个负面新闻,别看内容五花八门,其实都是讲究人。

干旱的问题当然要看到,但鱼和渔的区别也要清楚。否则只知北方旱,不闻南方内涝,终究是一种缺憾。

我们不可能消灭所有问题,无论何时。最好的结局,是任何问题的出现,都能有及时的响应。但从此次北方干旱,有人提却不上热搜来看,这种愿景,似乎有渐行渐远的趋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