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某社交平台发布一篇《“偷感”是一种负面心理吗?》的文章火爆朋友圈。乍看一愣,以为是什么负面词汇?是去商场偷偷薅一波羊毛,占点小便宜?还是去药店打着买创口贴的名义,偷偷顺杯凉茶快步离开?如果这么理解,你还是太单薄了,时下年轻人给自己贴标的“偷感”已经上升一个层次。那“偷感”究竟是种什么感呢?

A:偷偷努力,闷声干大事,不愿意让外界知道

网友“puppypuppy”“阿宝”就是这么一类人,在无声无息中,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种成功,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成就感,更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就连评论区的网友都被科普,自己早被这些“偷感人”的行径戳中,以及感慨“终于有人说出了这种感觉”。

B:不愿被打扰,更害怕被审视

类似网友“达达”这群人,就是为了保护自尊心,为了避免失败而产生的“自我设限”,所以他们选择偷偷“隐身”。

随着“偷感”的出圈,越来越多网友在网上敞开心扉,分享各自与“偷感”相关的经历。总之,它带有一定的戏谑成分,有些人是主动表达,希望能够“闷声干大事”,有些人则是被动接受。自嘲为“偷感人”是他们给自己的保护色,当然,也有不少人二者兼有。

图片来源:小红书、新浪微博

为此,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给予了专业提醒:勇敢表达自己有“偷感”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千万不要让“偷感”偷走了自信。当发现自己被“偷感”挟持,怀疑自我时,有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减少这种不适。

1、摆脱“偷感”的第一步是“想的少一点,做得多一点”。

2、别总放大别人的优点,也不要轻易妄自菲薄。

3、转移注意力,不自信时想想自己过往成功的经历。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写道,“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性。无论“偷感”这种心理从何而来,“偷感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和理解。所以,不必为偷感太重而感到负担,你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可以自信且光芒万丈。

互动:你的身边是否也有“偷感很重”的朋友?欢迎来评论区讨论讨论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