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5月23日报道,尼日尔过渡政府发表通告,要求中国石油和中国天然气集团所有员工在5月31日前必须全部离开尼日尔! 中国和尼日尔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时中国石油进入尼日尔,开始在当地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石油在尼日尔投资了多个项目,包括阿加德姆油田、毕尔玛油田、尼日尔-贝宁原油外输管道和津德尔炼油厂等,累计投资超过46亿美元。 这些项目不仅帮助尼日尔从一个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 例如,津德尔炼油厂的建成让尼日尔结束了成品油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当地的油价也大幅下降。中国石油还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捐建学校、水井,帮助灾民,这些都得到了尼日尔人民的认可和赞扬。 然而,自从中石油进入尼日尔以来,双方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尼日尔军政府上台后,开始推行所谓的“资源主权觉醒”政策,要求重新谈判合作合同,提高原油分成比例,从原来的15%提高到30%。 此外,他们还以“税务违规”等理由向中国石油追缴税款,金额高达1.3亿美元。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2024年3月,尼日尔军政府向中国石油借款4亿美元,约定一年后还款,但到了还款期限,他们不仅没有还钱,反而以“薪资不平等”“歧视性经营”等借口驱逐中国员工。 2025年3月13日,尼日尔军政府突然下令驱逐三名中国石油企业的高管,要求他们在48小时内离境,并查封了炼油厂的账户。 同时,尼日尔旅游部还以“歧视性经营”为由吊销了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这个酒店主要接待中国石油等中资企业的员工,关闭酒店显然是在给中国企业施压。这一系列的行动让中尼之间的合作关系陷入了紧张。 到了5月23日,尼日尔过渡政府再次发出通告,要求中国石油和中国天然气集团的所有员工在5月31日前全部离开尼日尔。这一次的驱逐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员工,而不仅仅是高管。 尼日尔石油部长还指责中国石油企业“轻视”尼日尔的法律,特别是2024年颁布的关于采掘业本地化的法令和劳动法,要求解除所有在石油行业工作超过4年的外籍员工的劳动合同。 尼日尔的这些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中国石油在尼日尔的投资和建设是符合当地法律和合同规定的,双方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协议进行合作的。 还有,关于薪资不平等的问题,中国员工的薪资中包含了跨国轮岗、高危作业补贴等,而且当地员工的工资已经比他们国内的平均薪资高出了2.3倍。 而且,尼日尔军政府在借款到期后不还钱,反而以各种借口驱逐中国员工,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契约精神。 尼日尔的这些行动不仅伤害了中尼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对尼日尔自身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石油在尼日尔的项目涉及到石油开采、炼油和出口等多个环节,这些项目的正常运营对尼日尔的经济至关重要。 例如,尼日尔-贝宁原油外输管道承担了尼日尔90%的石油出口任务,这条管道的停运导致尼日尔每月损失上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此外,中国石油在尼日尔的投资还带动了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员工的撤离将导致这些产业受到冲击,许多当地人将失去工作。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在海外投资时需要更加注重风险防范。虽然中国一直秉持着友好合作的态度,但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避免因为误解和分歧而导致合作出现问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