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特朗普大战哈佛,竟带来意外之喜,在哈佛的中国学者称很高兴离美
34385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突然宣布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质,要求已在哈佛的近7000名外国留学生限期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这一强硬政策不仅让哈佛陷入混乱,也让国际学术界哗然。一位在哈佛从事研究的中国学者在《环球时报》采访时就坦言:“我很高兴,能在此时离开美国。”
特朗普政府对哈佛的“狙击”始于2025年1月。以“打击反犹主义”为由,美国冻结了哈佛22.6亿美元的联邦经费,并威胁取消其免税资格。4月,哈佛以“违宪干预学术自由”为由起诉特朗普政府,成为少数选择“硬刚”的美国高校之一。
特朗普
而5月22日的“禁招令”则将矛盾推向顶点——美国土安全部部长甚至要求哈佛提交五年内留学生的“非法活动记录”,这种将学术机构拖入政治审查的手段,被哈佛校长加伯斥为“报复性行动”。
在这场风暴中,中国学者首当其冲。哈佛约1300名中国学生面临身份危机,值得关注的是,多名学者已主动选择离开。一位即将赴欧洲任职的学者透露,美国科研环境恶化,教授需自掏腰包维持实验室运转,政府资助项目锐减40%;另一位学者则感慨:“当科学戴上镣铐,真理自会寻找新的土地。”
特朗普政府的行动,本质是一场“反智主义”的政治表演。其核心目标有三:一是迎合保守派选民,将哈佛等精英高校塑造成“自由主义温床”;二是通过打压学术机构强化行政权力,推进“去联邦化”议程;三是借“国家安全”之名遏制中美科技合作,如5月22日美方抹黑哈佛“与中国有合作”,却拿不出实质证据。
哈佛大学
这种短视政策正在瓦解美国的技术根基。2021到2025年间,超3400名华裔科学家从美离职,其中1400人选择回国。《自然》杂志调查显示,75%美国科学家考虑移民。哈佛的传染病防控、癌症筛查等关键科研项目已因资金冻结停滞。《经济学人》称此为“西方教育体系的断崖式坠落”。
反观中国,正以三重战略把握这一堪称意外之喜的“窗口期”。2024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突破2500亿,重点实验室全球招募首席科学家;推行“揭榜挂帅”制度,外籍人才可持“人才绿卡”直接申报国家级项目。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归国的专家就称:“在这里不用每天担心FBI会敲门,实验室预算还涨了3倍。”
另外,面对美国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府大战高校”,导致人才外流的情况。除了欧洲感到窃喜之外,中国香港和澳门也是迅速反应。禁令发布48小时内,香港科技大学宣布“无条件录取哈佛转学生”,理大副校长赵汝恒直言这是“吸纳人才的绝佳契机”。澳门则成立专班联络在哈佛的本地学生,保障其学业连续性。而内地高校其实更早就已开始布局,比如清华大学引进丘成桐教授全职任教,深圳医学科学院吸引颜宁回国,这些案例正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
最后,5月29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法院将举行听证会,这场官司有可能暂时延缓“特朗普政府的禁招令”,但难掩美国学术霸权衰退的颓势。而对中国的挑战在于,如何将“人才回流”转化为“创新井喷”。正如那位选择离开哈佛的学者所言:“当特朗普政府忙于拆解学术灯塔时,东方已悄然点亮新的火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