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一部“封神”但又在国内冷门的美剧,《火线》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

这部HBO在2002年推出的经典美剧,获奖无数,豆瓣评分9.4-9.7,IMDb9.3,在「21世纪百大剧集」评选中更是力压《绝命毒师》《广告狂人》《权力的游戏》,稳居榜首。

然而,在国内,它却远不如那些动辄破圈的美剧知名。

为什么?

很简单,它不讨好观众,不依赖爽点,甚至连基本的戏剧性都极为克制。

它就像一面冷漠的镜子,把城市的贫困、腐败、毒品、教育和犯罪赤裸裸地摆在你面前,毫不修饰,毫不粉饰,让人看得沉重,却又欲罢不能。

《火线》讲述的是巴尔的摩市警察与犯罪集团的较量,但它并不是传统的警匪剧,而是一部对城市社会进行全景式解剖的“社会圣经”。

五季的故事,围绕不同的社会层面展开。

与市面上大多数警匪片不同,《火线》没有“主角光环”,也没有炫技的镜头语言,甚至连背景音乐都极少使用。

全剧以一种冷静、近乎纪录片式的风格展开,演员的表演真实到让人分不清是在演戏还是实景抓拍。

台词密集而锋利,剧情推进缓慢但层层递进,每一个细节都在堆砌出一个真实得可怕的世界...

如果你期待传统意义上的英雄,那《火线》一定会让你失望。

剧中的警察、毒贩、政客、记者、教师……

他们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在系统下挣扎求生的无奈。

主角麦克纳提是个理想主义警探,拼尽全力想要揭露犯罪、挑战权威,却一次次被体制碾压,最终迷失在自己的信仰里。

丹尼尔斯则是更现实的那种人,他想做正确的事,但深知如果坚持原则,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将走到尽头。

黑帮世界里,同样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反派”。

巴克斯戴尔帮派的二把手贝尔想要把毒品交易企业化,甚至想“洗白”,但他错判了游戏规则,最终落得悲剧收场。

而继承者马洛则彻底抛弃了规则,凭借冷血和暴力成为街头新统治者,把巴尔的摩的黑暗推向更深的深渊。

当《火线》走向尾声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可怕的轮回。

毒品交易依旧,警察仍在疲于奔命,街头暴力未曾减少,腐败仍在系统内部蔓延。

迈克尔成了新的街头强盗,兰迪被社会遗弃,杜奎染上毒瘾,而曾经试图改变体制的警察们,有的退出,有的堕落,有的继续在这条看不到尽头的路上挣扎。

这才是《火线》最震撼的地方,它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只是把现实赤裸裸地摆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思考。

这也是为什么,它至今仍被誉为美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