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私用”行为何以屡禁不止

又见救护车“私用”。

据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西藏墨脱公路发现一辆挂着海南琼B牌照,车身有“经纬航空医疗急救站”字样的救护车一路鸣笛,让前方车辆让路。结果,有游客发现该车并未执行急救任务,且车上人员都身穿便服,还停车拍照,疑为公车私用。

在救护车跨地区转运患者成为一大难题的当下,这辆救护车却千里迢迢地出现在墨脱县境内,“跨度”之大令人咋舌。该车是否存在转运患者的行为,相关人员是否如一些网友所猜测的那样借机旅游?值得追问。

游客报警后,当地警方拆除了车上违法加装的标志灯具(警报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人员则告诉媒体记者,已要求三亚的责任单位进行调查,并严肃处理。

从个案层面看,此事件影响颇为恶劣。当地公路狭窄,采取了双进单出的限号政策,这是针对道路资源有限的现状采取的合理举措。在公众看来,公平、有序使用道路资源,避免造成拥堵和事故,是驾车人应有的素养。然而,这辆救护车却无视其他车辆正常行进之需,肆意干扰,这种一意孤行的行为引发群众愤慨,毫不奇怪。

救护车并不享有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特权”。若是执行紧急任务,救护车依法享有特别通行权利,但必须规范运行、不可逾矩,例如只可断续鸣笛;若是未执行紧急任务,那就必须遵守公共交通规则,不可鸣笛,更无让其他车辆“靠边站”之理。反观该车相关人员,在与其他车主争执之间,强词夺理、飞扬跋扈,不仅让公众看见了自身的品质“短板”,也有损救护体系的公共形象。

令人深思的是,类似事件频频发生,颇为扎眼。2025年1月,四川省射洪市一辆救护车被拍到在乡下摘柑橘;2019年12月,一辆沪N牌照的救护车闪着警示灯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接机,上车的是几名提着免税品购物袋的时髦青年。

公器私用,慷“救护车”之慨,是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结果,也是监督监管机制存在“缝隙”的结果。此类现象屡禁不止,绝非偶然。有时,对相关事件的处理限于“内部处理”“批评教育”,处理力度和威慑力可以想见。针对救护车“私用”乱象,非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就不足以让某些人敬畏救护之责、严守行为边界。最新消息,5月13日下午,三亚卫健委通报:已责令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停业整顿、对所属全部车辆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并进一步依法依规从严查处。

希望更多地方汲取此事件教训,强化救护车体系管理,防止再次出现类似事件。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救护车“私用”行为何以屡禁不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