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演出能够辐射的观众究竟有多少?“第二现场”给出的答案是没有上限的。在技术的加持下,一部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演的剧目,千里之外的观众便可借助超高清直播、全景声系统、智能导播等先进技术,在剧院或影院内同步观看。4月2日,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百城千幕同启计划启动仪式,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裸眼3D大屏幕前举办。4月19日晚,“第二现场”首场演出话剧《林则徐》将在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家剧院和百余家影院同步直播。
里程碑式跨越促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国家大剧院自2019年率先探索舞台艺术“4K+5G”“8K+5G”直播,2020年起首创“线上演出”,开启“线上线下并行,演出演播并举”的双演模式,在“艺术+科技”的探索实践方面完成两次历史性跨越,而2025年,国家大剧院推出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实现了从单一演出到全域覆盖、从技术探索到系统性突破的又一次里程碑式跨越,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努力争当艺术创新开拓者、奋楫者、领跑者的国家大剧院,在“艺术+科技”领域持续深耕。“‘第二现场’则是借助超高清直播、全景声系统、智能导播等先进技术,向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剧院、影院同步直播,覆盖范围东至江苏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至海南省,北至黑龙江省,是国内迄今为止覆盖区域最广、联动影剧院最多、协作技术环节最多的演出直播活动,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跨越。”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介绍说。
据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介绍,“第二现场”作为北京超高清视听产业链与文化数字化产业链跨界创新的重要发力点,市广电局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财政的支持,持续推动技术攻关和内容创作,突破现场容量、地域分布、观演视角等瓶颈,助力“第二现场”新形态产业化推广、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激发首都演艺现场消费潜能,有效促进优质文化资源以数字化新形态普惠共享、直达基层。
独家幕后纪实沉浸式呈现舞台之外
“此次‘第二现场’的启动,是中影自去年与国家大剧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来的又一次深化合作,更是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践行‘艺术为民’理念的一次重要实践。项目在实现全国观众‘便捷、就近、实惠’地享受舞台艺术的同时,通过‘双直播设置’独家幕后创新内容,达成了舞台与银幕的‘双向赋能’。”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任月介绍道。
而启动仪式现场,通过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裸眼3D大屏,在场嘉宾也提前感受到“第二现场”的即兴鲜活。在超高清画面中,国家大剧院排练厅正在排练的话剧《林则徐》的画面实时出现,主演濮存昕一段深情独白有全景有特写,将创作过程沉浸式呈现。随后,镜头跟随导演王筱頔和主演濮存昕一路乘坐电梯、穿过咖啡厅,来到启动仪式现场,其间濮存昕几次幽默的言语和真实的反应引来全场会心的笑声。
作为“第二现场”直播首演剧目,国家大剧院与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林则徐》将于4月19日在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家剧院和百余家影院同步直播,这部由濮存昕、徐帆、洪涛、郭达、关栋天等实力派艺术家主演的作品,一直票房飘红。直播当晚,著名主持人周涛还将探秘幕后,在演出前和中场休息期间与各位艺术家互动交流,让观众看到剧场里都欣赏不到的幕后纪实。
多轮压力测试确保严丝合缝
“‘第二现场’打破了剧场的界限,让全国观众能够通过细节感受到这部戏的舞台空间感觉、表演意图等,这需要科技的力量和伟大的想法才能够实现。”导演王筱頔表示,而作为主演的濮存昕则认为,“身为演员希望能有更多的观众观看到演出,但是受到时空的局限,一场演出中走进剧场的观众数量非常有限,而‘第二现场’能够让全国各地观众共同观看,千里共赏,非常美妙。”
“此次推出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直播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难点,也是我们重点攻克的难题。要把大剧院的舞台演出全面地展现在银幕上,并且搭配演前导赏和幕后探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确保严丝合缝,这个挑战难度是相当大的。为此,大剧院协同相关技术团队,完成了直播方案论证、直播技术环境评估、内部测试和外部压力测试等环节,组织行业专家、院内各专业、主流设备厂商和运营商,共同研究可行性方案,与落地剧院、影院完成了技术论证、信号测试、网络扩容、设备升级等,并开展了很多轮压力测试。”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荣国表示。
即日起,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的首场直播话剧《林则徐》将在全国20家剧院、百余家影院陆续开票,观众仅需支付亲民的票价,便可在家门口享受精品剧目,体验每个座位都是剧场里的VIP般沉浸式观演效果。观众可通过国家大剧院官网及20家剧院购票渠道,和中影电影通、猫眼、淘票票app或小程序预约放映板块的影院购票渠道进行购票。未来,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还将系列化推出多艺术门类的精品,邀观众共赴这场跨越舞台的文化之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李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