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据印媒报道称,印度民众在霍希亚尔普尔发现了巴基斯坦发射的中国 PL-15E 导弹的残骸,从公布的视频来看,这枚导弹大部分都是完整的,尾舵、发动机、弹体中部的短翼都非常完整,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已经出现多次残骸,包括天线、制导舱甚至T/R单元,这不禁让很多网友都非常担心,PL-15E导弹的技术是否会外泄?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阵风到底是怎么被击落的:法国人也想知道

5月7日的印巴空战让全世界有三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印度购买的万国牌战斗机如此不堪一击,第二是没想到是巴基斯空军战斗力竟然一下子就上升到了全球排名前列的空军,第三个没想到是中国产的武器竟然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就只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中国也给全世界留足了悬念,印巴空战的明星武器J-10C在中国已经服役的战斗机中只能排到第五,而PL-15E空空导弹也只能排入前三,并且还只是一个外销版本,全世界都想知道,中国排名第一的武器到底有多恐怖!当然美国更想知道的是中国还没服役六代机歼-36和歼-50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阵风战斗机到底是怎么被击落的

印度空军和法国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阵风不可能被如此轻易的击落,原因并不复杂,他们对阵风装备的“Spectra综合电子战系统”太有信心了,在北约多次演习中曾经多次成功干扰F-22的火控雷达导致无法锁定,尽管阵风对F-22也是干瞪眼,但至少能确保自身安全是吧!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Spectra综合电子战系统”包括雷达告警接收器(RWR)、主动干扰机(DRFM)和箔条/红外诱饵发射器,能在敌方雷达锁定之初就发出预警,随后在导弹来袭时自动释放干扰波束或诱饵弹躲避导弹追踪,是专门为复杂电磁环境设计的电子战系统,代表了欧洲电子干扰技术方面最高水平。

但是在中国的体系作战面前完全不堪一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中国雷达和导弹抗干扰技术达到远超F-22技术的层次?这个可能当然也是有的,中国近些年来机载雷达以及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技术进步是肉眼可见的,美军F-35遭遇都不一定能讨到好处。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不过就目前公开的信息分析,可能是另一种“突袭”模式,而阵风的电子干扰技术来不及反应或者干扰时间极短,还来不及反应就被击落了。5月9日的《观察者网》报道称,这次作战极有可能是J-10C的挂载的PL-15E在预警机引导下将毫无防备的阵风给击落了,其具体可能有如下两个版本:

版本一,J-10C在印巴边境巡逻,在ZDK-03预警探测到目标后通过数据链发送给了最有利位置的J-10C,随后下载了火控数据PL-15E发射(也有可能是2枚),因为PL-15E具有双向数据链以及A射B导的功能,因此处在警戒模式的印度空军阵风战斗机没有探测到J-10C的火控雷达锁定的信号,悠然自得的在飞行。

PL-15E在惯性导航数据的支持下、雷达静默模式下,仅仅使用数据链获得的导航信息飞行到了距离阵风仅20千米不到的位置,此时PL-15E导弹突然开启主动雷达,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超大功率氮化镓T/R单元发出的电磁波照射下,阵风的“Spectra系统”应该在瞬间就感知到了危险,并直接开启了干扰模式。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但是只需要工作十几秒的PL-15E的相控阵雷达功率提升到了非常恐怖烧穿功率级别,也就是是在大功率雷达波束扫射下,一切干扰都是没用的。20公里不到的距离,4马赫的速度只需要十几秒就被击中了,阵风飞行员大概只来得及跳伞!

不过据交战地带的印度民众称,交战空域有释放大量干扰弹,但是没有用,PL-15E依然穿透了箔条云,其战斗部准确的在战斗机附近爆炸了,几万个预制破片朝着阵风战斗机的方向飞散,高速密集飞散的预制破片撕裂了印军战斗机的蒙皮,穿透机体,穿透发动机......印军飞行员甚至听到了机体被撕裂的刺耳金属声.....

阵风释放干扰弹的模式下依然能命中目标,表示PL-15E的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强到可怕,一般而言干扰弹有箔条弹(干扰雷达),烈焰弹(干扰红外导引头),PL-15E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雷达,功率很大,抗干扰能力极强,一般的干扰弹无法干扰。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版本二:这是台媒专家的判断,也有一番道理,观点是火控雷达可能使用的是H-9BE的雷达,阵风的机载电子系统能识别这是机载雷达还是陆基雷达还是预警机雷达,被地面雷达锁定后防备的是防空导弹,但是等了半天HQ-9BE的防空导弹也没有发射,之后阵风也就放松警惕了。

但是印度空军飞行员不知道的是,HQ-9BE将这个火控锁定的信息直接通过数据链传递给了预警机ZDK-03,预警机通过交战系统直接将任务分配给了最有利发射阵位的J-10C,导弹发射,接下来就是A射B导的模式,直至目标命中,印度空军飞行员到击落也不会明白,为什么陆基防空导弹雷达锁定后,为什么会从天边另一个方向飞来一枚PL-15E空空导弹?

这就是体系作战的威力!印度空军也有预警机,但是要将以色列的预警机、印度国产预警机,法国的阵风战斗机、俄罗斯的战斗机,英/法联合研制的空空导弹.......这些整合到一个数据链内并且可以无缝分享并制导,这个问题对印度来说太难了。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当然还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是,印度空军太轻敌了,阵风挂载的只有射程60公里的米卡空空导弹,传闻200公里的大型空空导弹流星(法国进口)根本没带,就像来一次郊游一样,这也难怪,此前印巴四次空战,印度三胜一平,这也成了这次致命失败的一个引子!

据巴基斯坦军方公布的信息,这次空战印度参战的战斗机数量接近100架,整个空域的战斗机数量超过125架。双方都没有飞离边境线,作战最远距离超过160公里,是海湾战争后最大规模的空战,也是一次击落战斗机最多的空战。台媒有退役的空军评论员称,他原本认为二十一世纪后不会再有这种大规模空战发生了,但这次空战刷新了他的认知。

台媒集体认为,毫无疑问巴基斯坦是这次空战的赢家,一枚60万美元的空空导弹击落了2.3亿美元的单价的阵风,而J-10CE的单价也不到一亿美元。印巴0:6的击落比例,巴空军胜的有点夸张。但最大的赢家绝对是中国,自此之后中国产武器将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最为独特的一份,又便宜又好用,并且还得按体系全套购买,还有印巴空战的战果作为站台。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比较有趣的是他还提醒某些绿蛙,印度的阵风战斗机要比台军的幻影-2000先进一代半,甚至比F-16V都还要先进一些。但阵风战机也挡不住PL-15E,这还只是大陆出口的版本而已,也就是所谓的“猴版”。未来在台海危机时,台军那可怜的战斗机要面对的是全功能版本的PL-15,还有PL-17,甚至可能还有PL-21!作战对象可能是J-20和J-35,甚至还有可能是J-36和J-50!绿蛙们可要想清楚了,他表示这次印巴空战对台军的影响将是极其震撼的!

这回印度人捡到宝了!印媒:几乎完好无损

5月7日凌晨的印巴空战发生后,社交媒体上就陆续出现了战斗机的残骸,确认这些残骸是哪种型号成了各路专家们争相辨认的趣事,然而在这些残骸中出现了令大家意想不到的东西,一个PL-15E的制导舱段被发现,编号为P15E12203039,右侧文字为TEST PORT DF SEEK,这是测试窗口,外销的版本,标注的是英文,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紧接着第二个制导舱被发现,弹体编号为:P15E12203023,很明显这是同一批次不同的弹体,之后PL-15E的雷达天线也被找到了,之后再是一个2015年7月生产的Kn波段的T/R组件模块以及一个不是很完整的导弹弹体,除了爆炸的战斗部以外,一枚完整的导弹基本都凑齐了。

然而令大家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呢,据社交媒体X上的在5月9日下午发布的视频显示,一枚几乎完整的PL-15E导弹被发现了,印媒报道称导弹没有损坏,从公布视频来看,尾舵与弹体中部的中置舵面确实都完好无损。

视频加载中...

这下事情就有点大条了,怎么还是一枚未爆弹?中国产的PL-15E还出现哑弹了?各位先别着急,这个还真不是什么哑弹,这种特殊的残骸是导弹的结构以及爆炸空域高度造成的。空空导弹的结构一般像下图这样: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上图是AIM-120导弹的结构,从左到右的结构为雷达罩、雷达天线/红外导引头、制导舱战斗部以及火箭发动机。PL-15导弹大差不差,不过战斗部会在中置舵面的前半部,就如下图断开的位置: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PL-15的弹体长度是3.99米,AIM-120的长度是3.65米,两者的之间存在比较大的落差,结构上也会有一些区别,但大差不差,从上图的位置看,战斗部大约在距离距离头部1米左右的位置,也就是说掉下来的残骸大约为3米左右。

视频加载中...


战斗部已经爆炸,头部雷达罩、导引头、制导舱等已经不知所踪,战斗部爆炸的图大概如上面的视频所示,这个视频显示的是预制破片型空空导弹的爆炸效果,除了预制破片型的还有连续杆战斗部以及离散杆战斗部,爆炸结果类似,但杀伤效果不一样,如下图所示: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上图是连续杆战斗部爆炸效果

除了爆炸位置外,导弹的主体其实大致都能保持完整,因此空空导弹爆炸后大致都能得到比较完整的残骸。同样也表明印度人捡到的“完整残骸”其实是战斗部已经爆炸的导弹残骸,并非是未爆弹或者哑弹,这个相信各位应该是能看明白的。

不过这里还要解决一个问题,也就是PL-15E的导弹残骸为何会如此完整?形成这个结果的可能是战斗机高度并不高,比如1000米以下,导弹追击战斗机到低空爆炸,下坠的导弹之经过几百米高度甚至更低,或者地面比较松软,或者下坠时经过树林树枝的阻挡等等,这种条件下弹体没有太大的损毁可能性很高。所以不用担心,印度人捡到的玩意儿并不完整。

PL-15双脉冲导弹是这样控制射程的:这个技术对印度人来说太难了

不过一个令人担心的事实正在形成,从印度方面捡到的PL-15E碎片已经包括有缘相控阵雷达天线、T/R单元、制导舱、弹体+火箭发动机、中置舵面和尾舵+舵机,除了战斗部以外基本就能凑出一枚导弹了,那么问题来了,印度军工是否能根据这些残骸以逆向工程的模式研制出一款与PL-15E性能相仿的导弹呢?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印度人不行

如果印度人有中国军工那样瞪一眼就怀孕的技术,那必定还是有戏的,毕竟很多时候技术隔阂也就差一层窗户纸而已,但PL-15E的技术对于印度来说,可能就不是一层纸了,而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下文就从PL-15E导弹的技术路线来简单讨论下印度到底是否具有这个能耐:

  1. 制导方式1:用捷联惯导/北斗卫星导航组合;
  2. 制导方式2:双向数据链修正;
  3. 制导方式3:主动雷达末制导;
  4. 动力系统:采用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中距空空导弹大都是复合制导,打击模式一般是注入目标火控数据,导弹发射,使用惯性导航数据导航到目标附近,然后开启主动雷达锁定,直至命中目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就是惯性导航数据,PL-15E用的是捷联惯导/北斗卫星导航组合,这个技术印度在“阿斯特拉” 系列空空导弹上有使用(光纤陀螺惯性导航系统),北斗也可以用GPS代替,这个惯导印度是没有问题的。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那么接下来就是双向数据链修正了,这个技术有点牛逼,导弹还能作为传感器向后方传递数据,比如错过目标重新设定,或者目标已经被摧毁重新设定,多打一相互协调,这个好处多了去,双向数据链也就中美俄三家,欧洲有这技术但技术明显不如中美。双向数据链的技术需要导弹、预警机或者其他战机雷达的数据链支持,这个有点复杂了,印度十有八九玩不转。

然后是主动雷达末制导,印度有这技术,至少“阿斯特拉” 系列空空导弹用的就是主动雷达,也是有源相控阵雷达,但用的是砷化镓T/R单元,砷化镓和氮化镓的功率差大概接近一个数量级,这个难度有点大,美国都搞得磕磕绊绊,印度想要玩转很困难!

最后就是双脉冲发动机了,这个说白了原理并不复杂,有点类似于二级火箭,但中程空空导弹很难设计成二级模式,因此用一级火箭发动机的装药分成两次燃烧,比较关键的是这两次点火时间是可控的,根据间隔不一样,导弹的射程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别: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同样的装药量,分两次点火,间隔10秒射程从145千米变成151千米,20秒时射程达到162千米,最长间隔30秒时导弹射程增加到最高182千米。这个间隔不是越长越好,而是需要被弹载计算机控制,根据不同的距离的目标设定最佳点火时间。

这里就有一个不可逃逸区的概念要说明下,指的是导弹动力射程内敌机很难通过机动逃脱,因为导弹的动力射程内机动性极强,因此保证末端追击时有动力是导弹命中敌机的关键,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就是让导弹的动力射程从1/2左右扩展到2/3以上,并且还存在两段动力射程,这个动力射程还能根据弹载计算机从数据链获取的目标信息动态改变。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因此一旦被PL-15E盯上后逃脱将会极其困难!但是这个双脉冲火箭发动机难度也极大,当年美国AIM-120D就是宣传有双脉冲火箭发动机,结果把中国军工给搞慌了,拼命搞出了双脉冲火箭发动机的PL-15导弹,最后发现美国人只是PPT数据而已,实际根本就搞不出来!

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中国搞出了双脉冲空空导弹PL-15,这下轮到美国慌了,2017年就招标搞双脉冲空空导弹AIM-260,结果呢?根据最新的公开的信息表明,目前美军的AIM-260正在测试:

据美国“航空学家”网站当地时间5月8日报道,航空摄影师科林·克拉克在近期拍到一架属于诺斯罗普·格鲁曼(以下简称“诺格”)公司的CRJ-200飞机,机号为N806X,在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附近测试AIM-260。

印媒:完好无损!印度捡到了大半个PL-15E导弹:技术会不会外泄?

从2017年开始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8年,中国已经从PL-15发展到了PL-17,后来又发展出了PL-21,射程据说已经从200多公里扩展到了PL-17的400~500公里,最后据说PL-21的射程达到了恐怖的1000公里,未来搭配作战半径达到3200公里的J-36的话,一架即可掌握半个西太平洋的制空权了。

因此你会认为印度能搞定美国搞了二十多年都没搞定的技术吗?当年美国的AIM-120D是从2003年开始研发的,要是从那会开始算起,美国已经搞了整整22年了!当然就算印度搞定了又能怎样呢?出口版嘛本来就是可控风险的,况且还是2015年的产品,到现在整整十年了。印度再花十年时间搞定,那个到时候都可以拿来考古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