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底裤试扒:济宁金乡、嘉祥、汶上、泗水、梁山及其56镇
325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聊起济宁下面的这几个县和五十多个镇,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地广人多”,但要说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还真是各有千秋。
就说金乡吧,大蒜全国有名,满大街的蒜商、蒜厂,农民种蒜能挣钱,加工蒜片、蒜粉的企业也多,带动了不少就业。
嘉祥的石雕更有年头,街头巷尾摆的都是石狮子、石桌凳,手艺好的师傅接活接到手软,游客来参观也愿意花钱。
汶上的佛都景点,寺庙修得气派,香火钱、门票钱、周边卖得都不错,当地人开饭馆、卖纪念品,日子过得挺红火。
泗水和梁山虽然没这些“大招牌”,但也有自己的小买卖——泗水的红薯粉条、核桃,梁山的鱼羊鲜,都是靠本地土特产慢慢攒起来的名气。
可细看这些地方,差距也不小。
大镇有大厂撑着,比如金乡的大蒜加工厂、嘉祥的石雕产业园,企业多了,缴税多、就业岗位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可有些小镇呢?
村里还是靠种玉米、小麦过活,一年到头风吹日晒,挣的钱刚够糊口。
为啥?
没企业、没项目,地就那么些,人就那么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现在这些县镇都在想办法“往上冲”,但想跑赢别人,光靠以前的老办法不行。
以前靠种地、靠卖资源,现在得找新路子——要么像金乡那样把大蒜做成产业链,从种到加工到出口一条龙;要么学嘉祥把石雕做成文化产业,吸引游客来参观、买手作;要么像汶上那样挖旅游潜力,把佛都的名气越做越大。
说白了,得有自己的“吃饭本事”,把手里现有的资源用足、用好,政策给的支持落实到位,别让它“挂在墙上”“写在纸上”。
老百姓最关心啥?
不就是兜里有钱、日子好过吗?
有的镇引进了工厂,村民不用跑远就能上班;有的村搞起了合作社,种特色作物卖高价;有的地方修了路、通了网,农产品能直接卖到城里。
这些都是实在的变化。
但也有地方还在“等靠要”——等政策、等投资、等别人来帮忙,自己没动力、没想法,日子自然难有起色。
未来这些地方能不能“翻身”?
关键不在口号喊得响不响,在于是不是真干实事儿。
金乡的大蒜不是天生就有名的,是一代又一代蒜农琢磨种植技术,企业琢磨加工方法,慢慢攒出来的口碑;嘉祥的石雕也不是突然火起来的,是老匠人们守着手艺,年轻人学新设计,才让石头有了新价值。
想发展,就得像他们这样,脚踏实地干,一点一点积累。
你说这些地方能逆袭吗?
我看能。
但得先把自家的“宝贝”找出来——是地里的特产,是手里的手艺,还是脚下的风景?
找到了,就用尽全力把它做好。
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不就图个“越来越甜”嘛。
大家觉得这些地方该咋发展?
评论区唠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