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屯系”的多事之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晓楠

5月20日,盛屯矿业开盘跌停,此前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就在上个月,盛屯矿业还因连续两年披露财务数据不准确被监管出具警示函,引起投资者对其信息披露质量的担忧。接连被监管关注,年少成名的“盛屯系”掌门人姚雄杰执掌的两家上市公司盛屯矿业及盛新锂能均暴露出激进囤矿后的财务隐忧。

接连遭监管“关注”

5月20日,盛屯矿业开盘即跌停,股价报收4.66元/股,总市值为146亿元。此前的5月18日,盛屯矿业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对于前述情况,蓝鲸财经致电盛屯矿业,电话未有人接听。

此前,盛屯矿业已经由于信息披露问题被处罚,公告显示,4月21日,盛屯矿业因连续两年披露财务数据不准确,其被厦门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2021年至2022年期间,盛屯矿业在与有关客户开展钴湿法冶炼中间品销售业务中,货物交付给相关客户时控制权并未实质转移,其在交付时即确认收入,会计处理不准确。前述销售给客户的个别钴湿法冶炼中间品,盛屯矿业一子公司购回用于生产,未予以合并抵销。

前述事项导致盛屯矿业2021年多确认收入3.5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0.79%,多确认利润1.93亿元,占当年度利润总额的7.15%;2022年多确认收入8414.9万元,占当年度营业收入的0.33%,少确认利润总额1.39亿元,占当年度利润总额的18.2%。

2021年-2022年期间,盛屯矿业累计多确认约4.43亿元营收。对此,厦门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根据规定将相关情况记入诚信档案。

4月23日,盛屯矿业对已披露的2021年、2022年年报,2023年季度财务数据进行前期会计差错更正。

两个月内,连续两次因信披违规遭监管关注,盛屯矿业背后存在业绩隐忧。

1993年,姚雄杰创立了雄震实业,也就是后来的盛屯集团。1998年前后,姚雄杰通过雄震投资(雄震实业于1997年改名)受让了中国宝安集团持有的龙舟股份(盛屯矿业前身)39.76%的股权,一举成为了龙舟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并改名为雄震集团。不到30岁的姚雄杰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最开始雄震集团的主营业务为电热水器、房地产、彩票机等,直到2007年才开始进军矿产领域,2011年公司将名字确定为盛屯矿业。在决定进军矿业后,姚雄杰主导盛屯矿业先后完成了将近30多次并购,这其中包括三富矿业、鑫盛矿业、银鑫矿业、埃玛矿业、贵州华金、英国CMI25%股权、刚果(金)的卡隆威等国内外矿业资产,多次并购也使其集齐了锌、锂、钴、镍、铜等矿产资源。

目前,盛屯矿业拥有4万吨铜、8000吨钴材料、4万吨镍材料、25万吨锌的生产产能,而其更是计划未来三年形成12万吨铜、4.5万吨镍、1.6万吨钴、30万吨锌的年产能。

不过近两年,受金属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盛屯矿业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在2021年创历史新高后,盛屯矿业的业绩连续两年出现了下滑,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452.37亿元一路下滑到2023年244.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10.31亿元减少到2.65亿元,其中2022年更是亏损0.96亿元。

今年一季度,盛屯矿业营收为59.61亿元,同比下滑3.67%;归母净利润为2.89亿元,同比上涨553.39%,超过2023年全年净利润。

业绩不稳定的当下,盛屯矿业的偿债压力较大。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盛屯矿业的货币资金为55.91亿元,而短期借款高达71.78亿元,长期借款为44.12亿元。

激进囤矿,“盛屯系”现资本困局

买矿是一笔不菲的花费。自从拿下盛屯矿业控制权后,姚雄杰以上市公司为轴心不断向资本市场融资。

据蓝鲸财经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开始,盛屯矿业发布了13次增发,不过实施了9次,停止或未通过4次,而最近一次终止增发则是在今年4月22日;同时,其还完成了1次可转债融资,盛屯矿业累计融资金额高达近130亿元。若以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2.65亿元粗略计算,目前盛屯矿业的融资额需要公司经营超49年才能赚得。

“一手并购一手融资,实现资产规模扩张”俨然成为了姚雄杰打造“盛屯系”的常规操作。

2016年起,姚雄杰通过“受让股权+参与定增”的方式,拿下了威华股份的控股权。单纯拿下主营纤维人造板的威华股份,并不是姚雄杰的最终目的,2019年,其将盛屯锂业以9.23亿元的价格注入威华股份,并将更名为盛新锂能,由此切入新能源赛道。

与盛屯矿业类似,自从拿下盛新锂业后,姚雄杰也没少发起资本融资,先后进行了4次定增,累计募资超40亿元。而在此期间,盛新锂业拿下了惠绒矿业、智利锂业、致远锂业等多个资产包。

2022年,比亚迪也盯上了激进扩张中的盛新锂能,包揽其抛出的20亿元定增,成为第三大股东,持股5.11%。2022年,盛新锂能成为比亚迪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与其订单合作超过36亿元,2023年该数据为21.88亿元。

虽然身居新能源这一火热赛道,又有比亚迪入股坐镇,但是盛新锂能近几年的业绩并不亮眼。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20.39亿元下滑到了2023年的79.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55.52亿元减少到了7.02亿元。今年一季度,盛新锂业业绩未有改善,其营收为12.13亿元,同比下降56.42%;归母净利润亏损1.44亿元,同比暴跌131%。

同样,另一家“盛屯系”上市公司盛新锂业的偿债压力也小。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为27.13亿元,而短期借款为38.47亿元,长期借款为20.46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不足与覆盖其短期借款。

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下,锂、钴、镍这等上游金属材料价格飞涨,姚雄杰通过盛屯矿业和盛新锂能这两家公司,牢牢把握住上游材料。但姚雄杰的野心不止于此,2023年其曾将手伸向了主营发电电机的神力股份,欲通过“协议转让+定增认购+获取表决权”三步走拿下控股权成为实控人,但最终却黄粱一梦。

2023年6月,神力股份实际控制人陈忠渭及其一致行动人庞琴英、遂川睿忠与四川昱铭耀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庞琴英、遂川睿忠拟将其持有公司8.5%的股权转让给四川昱铭耀,交易对价约2.6亿元。

同时,四川昱铭耀拟认购神力股份非公开发行的不超过6531.91万股股票,认购总对价不超过6.5亿元。协议转让及发行认购完成后,四川昱铭耀将合计持有公司29.62%的股份,将成为神力股份的新控股股东。此外,陈忠渭等还“主动放弃”了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对应的表决权。

需要指出的是,四川昱铭耀的控股股东为盛屯集团,其实际控制人为姚雄杰。而神力股份的定增事项在2023年4月遭到了监管问询,要求其说明姚雄杰谋求控制权的原因及背景。时隔四个月后,神力股份宣布终止定增一事。

手握两家市值超百亿的上市公司,姚雄杰掌控的“盛屯系”激进买矿却也将资金链不断拉紧,两家上市公司业绩均现颓势,更是考验着这位年少成名的老牌资本玩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