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

五月的开阳,道路整洁、绿树成荫,云开广场上舞蹈优美动人……在开阳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开阳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魅力之城,一次次加速蝶变、一次次茁壮成长、一次次追求诗与远方、希冀触摸到更加闪亮的文明之光。

自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开阳县秉持“严”标准,践行“快”节奏,锁定“实”常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勠力同心,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城市面貌、市民素质、群众满意度和城市文明程度。

开阳县云开街道广场舞。

“自上而下”齐心协力,工作干劲更足

城市文明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制度的支撑。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阳决心大、措施实。

高起点谋划,高位统筹协调——及时调整充实了县委书记和县委双组长的创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构建了创文工作领导机制,形成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落实、四班子和各级部门干部齐上阵的工作格局。开阳县各级各部门提高站位、压实责任、全力做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各项工作。

抓机制建设,压实工作责任——作为全省文明创建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开阳县制定方案等文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链条清晰。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建设高水平文明城市,开阳县步履不停、久久为功,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

“润物无声” 厚积薄发,服务力量更强

城市文明犹如一个生命体,吐故纳新,生生不息,无数剪影逐渐连成一座魅力之城的生动映像。

开阳县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撬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工作格局,凝聚起全社会同心同德同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力量。

开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夕阳红”志愿服务品牌擦得更靓……在开阳,全县志愿者达64,800余人,志愿服务队219个,服务时长累计达到881725小时以上,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时代新风尚。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来自民间,服务在民间,传播在民间。

开阳县夕阳红离退休党总支开展“浓情端午,传承文明”主题活动。

对于78岁的方大爷来说,开阳县夕阳红志愿服务联合会已成为他常常光顾的老地方了。这里开展的每日公益活动都很贴近生活。

“这里的志愿服务太好了,你看每周又可以理发、中医按摩,还可以学习唱歌,这几年已经成为我们老年人的好去处,周边认识的人都约着来。”方大爷说。

“志”在心中,“愿”在行动。开阳县唱响“夕阳红志愿服务”品牌。

在点滴中涵养、在时间中沉淀。开阳县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去年先后涌现出开阳好人13人、最美基层奋斗者26人、见义勇为4人。持续开展“3·5学雷锋日”等主题性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20余场次……为全县形成人人崇德、风尚向善的氛围注入强劲动力。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站在新起点,开阳县以文明筑就城市之魂,用文明照亮前行之路,不断深化城市文明气质,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以昂扬姿态,开启新征程。

“内外兼修” 精雕细琢,幸福指数更高

聚焦城区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完成了林泉居老旧小区人行道改造、金秋花园老旧小区配套(小区内场地)、教场坝老旧小区人行步道改造。

一条条道路畅通和谐,疏通了城乡脉络肌理;一处处基础设施与日俱增,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一片片老旧小区、大街小巷改造提升,凸显了民生关怀导向……这是开阳县巩固提升文明城市的执着坚守,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诉求的积极回应。

改造后的林泉居老旧小区人行道。

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等设施进一步配套,让市民沉浸式体验社区15分钟生活圈,感受家门口的便捷生活;

健身路径星罗棋布,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扮靓城市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沐浴绿色氧吧;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公厕等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让社区、街巷颜值大幅提升;开阳“智慧停车”、智慧城管平台、智慧环卫等赋能设施,让城市管理更加智能……

“小到背街小巷、小微公园的精雕细琢,大到路网交通、城市建设的焕然一新,开阳正以肉眼可见的变化发展着,平时逛公园都能遇到外地来此避暑的游客,生活在这里的舒适度、宜居度上升。”市民吴老四说。

从点滴细节入手,从群众的诉求期盼入手,城市的蝶变都在细节处体现,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图/文 杨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