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网宣城供电公司施工人员在当地10千伏新安114线新装2000千乏落地式无功补偿装置,有效缓解新安支线配变下工业负荷冲击低电压状况。

国网宣城供电公司施工人员在当地10千伏新安114线新装2000千乏落地式无功补偿装置。钟一摄

“耐磨行业对电力可靠性的要求很高,浇筑生产线如果遭遇故障停电,钢水会凝固,很多设备会报废。”畅祥耐磨企业负责人介绍。

耐磨行业作为当地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10千伏新安114线路,负载容量大、集中度高,每日无功功率消耗高达13600至15300千乏时,线路损耗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工业生产的连续稳定性能,也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用电产生了严重干扰。

“我们组织专业技术团队深入挖掘线路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后决定在该线路安装无功补偿并部署线路调压装置,通过线路-配变-低压用户三级无功,提升电网整体功率因数,解决新安支线配变下居民负荷白天高电压、晚上工业负荷冲击低电压状况。”国网宣城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传统配电网”向“主动配电网”逐步转型,国网宣城供电公司强化“以新提质”,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出发点,试点建设配电网与微电网有机衔接、集中式与分布式相互补充的新型配电网示范工程,实现全景感知能力、协同控制能力双提升。

全景感知能力提升。全面梳理试点线路部署的各类智能可控设备及柔性资源分布情况,将电网拓扑图由10千伏线路延伸至0.4千伏低压台区。利用先进的数字传感及物联技术,依托现有配电自动化系统和终端,打造可视化展示平台,对电网潮流大小、方向、电压等运行数据进行归集,对轻重过载、电压越限等异常信息自动预警,支撑更加精确的电网管理和决策制定。

依托现有配电自动化系统和终端,打造可视化展示平台。钟一摄

协同控制能力提升。利用云边端协同技术,研发主动配电网区域多主体自治协同优化技术,深化“站线变户”多级无功电压动态优化应用,拓展“源网荷储”协同融合自治运行能力。构建主动配电网集群电压控制模型,以主导节点的无功/电压为控制对象,充分挖掘柔性可控资源的潜力。依据各层级电网运行状态,精准生成多目标控制策略,对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以及无功补偿设备的综合出力进行柔性调节,实现主动配电网电压调控多层级协同优化、源网双向调节。

在这一过程中,国网宣城供电公司根据10千伏板桥113、新安114线两条线路不同负荷特性,因地制宜开展电网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微电网建设,打造新型配电网示范工程,加强点面结合示范引领,提升配电网承载能力、运行能力、供电服务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

在保障企业用电、服务民生用电之外,4月茶季,两条示范线路很好地保障了当地茶业越来越高的用电需求。

10千伏板桥113线路位于宁国市方塘乡采茶与制茶核心区,地处山区,具有较广的供电范围和较长的线路距离。茶季期间大量炒茶设备集中启用,线路负荷高。国网宣城供电公司在该线路安装了两台能够自动调节的线路调压器、一台无功补偿装置。

在10千伏板桥113线安装无功补偿装置。钟一摄

针对石岭九组台区茶季低电压问题,宁国公司对该台区进行系统升级,更换一台容量400千伏安的宽幅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对部署在台区末端的分布式光伏及移动式储能逆变器进行智能化改造,基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建设拓展“源网荷储”协同融合自治运行能力,实现对台区内有载调压配变、多级无功补偿装置、用户光伏、分布式储能等资源的调节控制,支撑台区制茶期电压频繁波动的调压需求。

通过新设备、电压调节手段创新,当地电网进一步提升了运行状态感知能力,确保供电服务的高可靠性和高效能,有力地应对了工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多元化电力需求挑战,为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支持。(韩晓磊 汪海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