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陶震】“进口汽车堆积,欧洲港口变身‘停车场’。”英国《金融时报》9日报道称,欧洲市场出现电动车销售放缓迹象,大量进口电动车堆积在港口。报道罗列了进口汽车停留在欧洲港口的几个主要原因,其中包括缺乏卡车司机、销售不及预期等。那么,欧洲港口变身“停车场”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环球时报》对此进行了调查。

全球滚装运输行业正在努力恢复,图为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比亚迪首艘汽车运输船停靠在德国不来梅哈芬港的场景(图源:视觉中国)

订不到卡车

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电动汽车在欧洲港口堆积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电动汽车在当地市场销售放缓,二是欧洲的物流面临困境,如卡车司机的短缺导致难以尽快运走抵港货物。港口和汽车行业的高管表示,一些汽车公司预订了船舶运输,但没有预订后续的运输。此外,当地司机人手不足以及将进口车转移到卡车上的设备短缺,也使得汽车制造商们普遍难以预订到卡车运输。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缺少卡车”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因为许多卡车已经“被预订”。他们还补充说,“任何新品牌都会面临这一问题,如果你没有规模,没有定期的运输(订单),那么你就不是卡车集团的最大客户。”

针对以上情况,德国汉堡一位汽车经销商在接受《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本身运输能力不足再加上受德国铁路多次罢工等影响,可能导致港口存放较多进口车。此外,目前欧洲电动车的销售情况也不及预期。

“欧洲港口及配套的铁路、公路、卡车运输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运力不足,是造成‘堆积’的客观原因,也是关键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梁怀新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疫情前海运汽车一般使用滚装船,车辆可以直接开下船,便于运转,但疫情时很多滚装船都停止使用,目前车企大量使用运输成本更低的集装箱船运输,这也产生了衍生问题,即集装箱需要动用港口吊装设施卸载,而欧洲的港口设施老化,工人也常常罢工,因此运转很慢。

英国“Automotive logistics”网站也在报道中提到,滚装运输行业交货频率目前仍然很低,但正在努力恢复中。除此之外,欧洲最繁忙的汽车港安特卫普-布鲁日港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跳过经销商直接在网上订车,整车厂商选择在港口建立更大规模的“战略库存”,以便更快向客户交付车辆。

与当地分销商也有关系

《金融时报》在报道中援引一位汽车物流专家的话表示,许多被卸下的电动汽车会一直停放在港口,直到销售给当地分销商或最终客户。

对此,《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多家车企相关负责人,有人表示会存在将车辆停放在码头的情况,但也有车企表示,每个车厂操作不同,但一般不会将车长时间停在码头,有企业会在港口附近建仓库。

停靠德国不来梅哈芬汽车码头的比亚迪“探索者1号”(图源:dpa)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上周走访德国最大的汽车港——不来梅哈芬港时看到,港口堆满了各个品牌的汽车,其中只有一部分是中国品牌。这些汽车大部分停放在露天码头广场,还有一些存放在多层汽车仓库。当地汽车物流业管理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汽车有一部分会进入德国市场,还有一部分是要通过火车和卡车转运到奥地利、捷克等国家。

有分析认为,进口车“堆积”在一些港口与当地分销商的行为也有关系。一般来说,汽车抵达欧洲,清关后第一步会存放在港口,后续再由卡车运输到经销商处。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工作人员表示,如今汽车分销商更多地把港口停车场作为存放进口车的仓库,而不是发往经销商那里。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汽车出口到欧洲,当地分销商付款或部分付款后接手这批货物,所以相当于是分销商把车“囤”在了港口,经销商也是从分销商那里进货。

又在炒作中国“产能过剩”

据国内某车企派驻在欧洲分公司的高管向记者分析,今年7月欧盟将正式执行关于汽车技术要求的新法规,为保证车辆顺利入关和注册,有不少中国整车厂计划在上半年加大向欧洲运车的力度。张翔认为,中国车企产能高,将汽车运到欧洲是一种“主动行为”,这有利于尽快交付,也方便退单,让客户的体验更好。

BLG集团的员工正在眺望远处的BYD“探索者1号”(图源:weser-maritime-news)

近来欧盟宣布推后新能源车“大限”,再加上特斯拉的竞争以及中国品牌海外知名度不足等因素,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上的确面临诸多挑战。

对此,梁怀新认为,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上的战略布局需要加强风险研判能力。“但更主要的是,英媒是在配合西方政界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梁怀新表示,如今中国出口形势好,它们又开始炒作中国货物堆在欧洲港口。

近日,美国财长耶伦在访华期间称,中国一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7日在法国巴黎主持召开在欧中资电动汽车企业圆桌会,他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不需要补贴来获得竞争优势,美国和欧盟关于“产能过剩”的指控毫无依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