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6日,埃及总统萨达特身着崭新的元帅服,肩佩西奈之星绿色绶带,在胜利广场的阅兵台举行庆祝“10月战争”胜利8周年的盛大阅兵式。
站在他的右侧是副总统穆巴拉克,左侧则是国防部长艾布·加扎拉。
中午12时59分,几架参阅的米格战斗机刚好飞过受阅台的上空。
飞机尾部拖着彩烟,时而翻滚,时而呼啸直上,为检阅人群进行了多个科目的低空飞行表演。
所有在场的人的目光都被这几架战斗机所吸引,没有人注意到就在这时,一辆受检阅的130炮车突然停在了检阅台下。
炮车刚刚停稳,从驾驶室里跳下几名军人,朝主席台大步奔来。这几人中,有一人佩戴的是埃及陆军中尉军衔,另外三名则佩戴的是中士和下士军衔。等主席台上的萨达特和其他官员发现这几名军人时,意外就在这时发生了。
只见那名陆军中尉二话不说,便朝主席台扔了一枚手榴弹,接着取下背后的冲锋枪,向着主席台上的萨达特就是一梭子。与此同时,另3名士兵也取出步枪,朝着台上的人群开火。
这次阅兵式,埃及国家电视台对全国进行了现场直播。
据一名正在家观看直播的埃及人回忆,当时他们一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大脑一片空白,只听到转播的播音员失声尖叫道:“刺客!叛徒!同胞们,埃及……”然后电视画面便中断了,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团雪花。
事后查明,刺杀萨达特的那名陆军中尉名叫伊斯兰布里。在短短的半分钟内,他朝着主席台投出了3颗手榴弹。
其中1颗扔在国防部长加扎勒的脚下,另1 颗砸在武装部队参谋长阿卜杜拉·哈菲茨的脸上。
幸运的是,除了第1枚爆炸以外,其余2颗都没有爆炸。扔出三枚炸弹后,伊斯兰布里又举枪向萨达特射出了34发子弹,这些子弹全部射进了萨达特的身体。
由于事发突然,总统的卫队一时竟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等他们反应过来,冲上去将四名刺客制服时,萨达特早已倒在了血泊之中。
站在萨达特旁边的副总统穆巴拉克只听到萨达特在倒下之前,用力说出了一生中的最后一句话:“不可思议……"
随后,萨达特被紧急送往了位于开罗的马迪陆军医院抢救。十多位埃及最杰出的医学专家虽然知道萨达特已经不可能抢救过来,但仍坚持使用胸外复苏以及电击疗法,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抢救。但萨达特却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当晚8时,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向全国人民进行了电视讲话,向人民通报萨达特遇刺身亡的消息。
穆巴拉克说:"我们将沿着他(萨达特)的道路——和平的道路,不偏不倚地走下去,相信这是通向权利、正义和自由的道路。”
一、
在埃及大多数人的眼中,萨达特当选总统后,领导埃及人民进行了十月战争;顶着压力与以色列谈判,用和平的手段收复了失地;摆脱了苏联对埃及的控制,可以说很得民心。
萨达特被刺10年后,中东所有阿拉伯国家,包括持强硬立场的叙利亚和巴解组织,都步萨达特的后尘,与以色列坐到了谈判桌前。
这也验证了萨达特说过的一句话:“虽然和平的道路是艰难的,但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也只有用和谈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东问题。”
1918年,萨达特出生在埃及北方一个名叫米努夫的小城。他的父亲是一位军医,母亲是来自苏丹的黑人。
萨达特的父亲虽然是名军官,收入还算不错,但由于有13个子女,所以一家人仍然过得很拮据。萨达特曾回忆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吃不饱饭,甚至和兄弟们为了一颗糖都能打上一架。
幸运的是,萨达特从小就成绩优秀,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开罗军事学院。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大量革命思想,并加入了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小组",将反英国殖民者,反腐朽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一个自由的、伊斯兰文明的世俗埃及共和国,当成自己毕生的理想。
大学期间,萨达特还积极参与革命运动,曾多次被政府以“颠覆活动”的罪名关入监狱。但他并没有被吓倒,反而在狱中又结识了不少进步人士,这些人后来也大多加入了革命组织,成了他的战友。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法鲁克王朝统治下的埃及战败,埃及人视为奇耻大辱,对法鲁克王朝的不满到达了顶点。
在这种情况下,萨达特跟随纳赛尔,参加了1952年7月底发起了“七月革命”,逼法鲁克国王退位,把埃及人民从英国人的殖民下拯救了出来。
"7·23"革命后,萨达特一跃成了执政的"革命委员会"成员。1956年纳赛尔当选总统后,萨达特也当选为埃及副总统。
二、
纳赛尔是一名民族主义者,极端仇视以色列,做梦都想“把犹太人赶下海”,让耶路撒冷回到阿拉伯人的手中。
1964年,在埃及的支持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和利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准备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如果真的能这样,以色列将无水可用,必将陷入亡国的境地。
因此以色列于1967年6月突袭埃及的西奈半岛,以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又名“六天战争”,在强大的以色列面前,纳赛尔花10年时间打造的空军不堪一击,以色列很快便攻占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以及约旦河西岸,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只得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停火调停。
这场战争的失败,导致了纳赛尔于两年后郁郁而终。纳赛尔死后,萨达特成了埃及最高领导人。
萨达特刚上台时,准备延续纳赛尔的亲苏政策。1971年3月,萨达特访问莫斯科,要求苏联提供进攻性武器,但遭到苏联的拒绝。之后萨达特又先后3次访苏,但均以失败告终。从此,埃及与苏联的关系迅速恶化。
当时的埃及刚刚经历战争的失败,可以说满目疮痍。为了埃及,萨达特转而采取向美国示好的策略,于1972年同美国复交,由联苏反美转向亲美抗苏。
苏联在埃及经营多年,眼看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保住埃及这个盟友,苏联终于答应增加对埃及的军售,并帮助埃及训练军队。
1973年10月6日,萨达特向埃及人民动员道:“如果我们能在西奈夺回10厘米的土地,并站稳脚跟不撤退,那么我们就能彻底改变东西方对我们的态度,改变一切、特别是1967年失败后我们生活中的耻辱。”
随后,埃及与叙利亚联军向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杀奔过去。
在这场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改变一直以来依赖坦克和飞机支援的战术,运用步兵发起攻势,迅速穿透了埃及军的地对空飞弹基地和反坦克飞弹阵地,由沙龙所领导的部队在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找到了埃军战线最脆弱的部分,利用这个缝隙打入了苏伊士运河,导致了埃及第三兵团被围歼击,战局因此逆转。
在美苏的调停下,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停战,以色列吐出了吃掉的西奈半岛和部分戈兰高地,双方回到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的状态。而为埃及夺回了西奈半岛的萨达特,也成了埃及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
三、
战后,萨达特感到埃及还远不是以色列的对手,即便有苏联的支持,也无法打败有美国支持的以色列。为了埃及人民的幸福,应该与以色列化干戈为玉帛。随后他正式倒向美国,并将自己执政的重心放在国内的发展上。
在埃及国内,他用多党制取代了一党制,排斥了纳赛尔时期的一些人物,将重心放在发展经济,消灭国内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上。这些政策让他收获了大多数人的拥护,但也招致了一些人的不满。
萨达特选择跟以色列和解,应该说多数埃及民众是支持的。这一点可以从1977年11月21日萨达特结束耶路撒冷之行回到开罗,受到国内民众的热烈欢迎上看出来。
当时有超过100万埃及民众,自发走上街头欢迎萨达特,称萨达特是缔造和平的英雄。
萨达特与以色列签订的《埃以和约》,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第一个和平条约,对中东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萨达特也因此被授予了1978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在埃及国内,绝大多数人是支持这个和约的,他们都视萨达特为和平的英雄。
但也有一些埃及人指责和约侵犯了埃及在西奈的主权、巴勒斯坦人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和阿拉伯国家的权利,声称和约给予以色列“一切”,但却没有给予埃及“任何东西”。
与此同时,埃及之外的阿拉伯世界里还有一种声音,认为萨达特承认了以色列,是破坏了阿拉伯国家的团结,是一种“投降主义政策”。
他们成立了“拒绝阵线”,发表宣言谴责萨达特访问以色列是对埃及和阿拉伯民族的“背叛”,甚至将萨达特访问以色列的日子宣布为全国的“哀悼日”。
四、
萨达特上台后,埃及经济虽有所增长,但萨达特向埃及人民承诺的经济繁荣并未出现,埃及仍然存在粮食短缺,物价飞涨的现象,少数上层人物利用萨达特的“经济开放”政策贪污腐化,大发其财。
一些反对派趁机攻击萨达特政府,有些埃及人也受了这些人的影响,对萨达特产生了不满,比如那位刺杀萨达特的刺客伊斯兰布里。
萨达特虽然在埃及所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使埃及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封闭的国家计划型济转向了自由开放型经济,推动了埃及当时的经济发展;
但萨达特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国营经济的瓦解,私有经济逐渐兴起,这些私有企业的所有者,大多都与那些有权有势的大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人与那些大人物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但普通人民的生活质量却相比之前下降了很多。
据1979年的统计数字,埃及当年的大学毕业生中,只有4%的人找到了工作,绝大多数人大学毕业便面临失业的命运。
当时的埃及社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富豪们过着奢侈生活,社会底层的人民却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可惜萨达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看到潜在的危机早已产生。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一些对萨达特不满的人的不满情绪到达了顶点。
七十年代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开罗代表保罗·迪基提出:埃及应该大幅度削减对大米、豆类和食糖等基本食品的补贴。埃及为了获得贷款,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一要求,宣布提高约25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萨达特的这一政策的公布点燃了民众的怒火,亚历山大、开罗等大城市先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骚乱,无数群众高喊着纳赛尔的名字走上街头,表达对萨达特政府的不满。萨达特被迫答应群众,暂不提高约那25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这场骚乱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但却造成160多人死亡。
可悲的是,萨达特并没有反思,依然认为埃及人民是支持他的,并准备在稍后继续颁布提高数十种商品价格的决定,甚至准备将敢于反对的人全部逮捕入狱。
五、
据刺客伊斯兰布里交待,他刺杀萨达特,除了对萨达特在10月战争后频频向以色列示好的做法不满外,更重要的是埃及国内存在的贫富悬殊现象不满,这才是他杀死萨达特的真正理由。
1981年9月23日,埃及第333炮兵团团长阿卜杜·阿勒对伊斯兰布里说,要其乘坐炮车组成的方阵,参加10月6日举行的阅兵式。伊斯布兰里推辞说自己要与家人一起过古尔邦节,但团长拒绝了他的请假。
9月25日,伊斯兰布里找到“赎罪与迁徙”组织负责人,告诉了他自己准备利用阅兵机会杀死总统的计划,并要“赎罪与迁徙”组织替自己物色几个助手。
那位负责人一听便兴奋不已,马上为他找来了三个用手,并帮助其制定了详细的刺杀计划。
之后,那名负责人要求这4人发誓保守机密,并和他们一起朗诵了一小时的《古兰经》,向真主祈祷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赎罪与迁徙”是一个极端宗教神秘主义秘密组织,其目标是要建立霍梅尼式的宗教共和国。
造成他们刺杀萨达特的原因,1981年8月,这些原教旨主义者在总统府门前的广场上举行了一场有10万人参加的开斋节祈祷会。在会上,他们提出宗教参与政治的口号,被萨达特拒绝。
萨达特还出动了大批警察和安全部队,拘捕了参加3000多名开斋节祈祷会的反政府人士,一些宗教极端分子头目纷纷被关进了监狱。但萨达特这次有点将事态扩大化了。
在此之后,很多与萨达特政见不一的思想界、文化界、新闻界的名人,也先后被抓进了监狱。
萨达特还下令解散了多个宗教组织,并派人接管了全国4万座清真寺,还在公开场合批评宗教人士,惹怒了包括“赎罪与迁徙”组织在内的教旨主义分子。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埃及有很深的社会基础。萨达特上台后,也曾想改变纳赛尔时期的镇压政策,对其采取安抚政策。
但这些人出于对萨达特的"亲美和以"政策以及西方文化在埃及扩大影响的现象强烈不满,多次对政府进行攻击,主张通过暴力手段在埃及实行原教旨主义的统治。
而萨达特对他们采取的安抚政策,也让他们的思想在全国各所大学,甚至军队中得到一定的蔓延,部分青年学生和军官受其感染,反而加入了原教旨主义者的队伍。
六、
1977年,萨达特在没有通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情况下突访耶路撒冷,导致阿拉伯世界一片震怒,多国政府警告他不要“踩红线”,但是萨达特毫不在乎。
1979年,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美国华盛顿的“戴维营”签订了和平协议,成为阿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戴维营协议"的签署,为埃及、以色列结束战争状态打开了通道,加速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同以色列进行谈判的历程,有力地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也为实现中东和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使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关系开始由对抗向对话方向发展,对中东的和平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在一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眼中,萨达特是阿拉伯世界的叛徒,被他们列入了刺杀名单。
萨达特本人也知道这一点,他曾对穆巴拉克说过:“我失去了阿拉伯兄弟的支持,他们恨我甚于恨犹太人。”
1981年10月6日是”赎罪日战争“胜利八周年,每年这一天,萨达特都会在开罗进行阅兵,纪念牺牲的将士,并向世界展示埃及的发展。就在这一天,他遭到了埃及极端组织“赎罪的迁徙”派出的刺客的刺杀。
萨达特死后,埃及人将他安葬在埃及无名英雄纪念碑旁,这里离他遇刺的地方并不太远。埃及政府特意将他的墓碑雕刻成金字塔的形状,以表埃及人民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萨达特死后,很多阿拉伯国家的民众却异常开心,认为人萨达特是罪有应得,是真主惩罚这个叛徒。
萨达特死后,美国《时代》周刊曾发表过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文章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虽然和平的道路是艰难的,但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也只有用和谈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东问题。
所以,萨达特勇敢的和平行动将作为中东和平的先驱载入史册。虽然他早已长眠于九泉之下,但他的和平思想却象金字塔一样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他永远活在埃及和中东各国人民的心中。”
参考资料:
舒嘉颖:《萨达特——倒在阅兵台上的最高统帅》
陈焕林:《萨达特遇刺前的埃及政局》
张庆超:《埃及萨达特时期政治转型研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