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磊

编辑|秦章勇

最近的理想,一个脑袋两个大。

有多家媒体曝出,五一假期后,理想内部进行新一轮全公司的人员优化,优化比例高达18%,甚至有部门的规模直接腰斩。

除此之外,理想还面临海外投资人诉讼的“夹击”,理想汽车因为证券欺诈被投资者集体诉讼至法院。

自MEGA上市后,理想就像遭遇了水逆:开内部反思会、下调销量目标、首次官宣全系降价等等。

2023年赚的盆满钵满的理想,2024年似乎并不顺利。

超5600人被解雇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媒体的报道,新一轮的理想“广进”计划,整体优化比例能超过 18%。

而根据2023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的员工总数已经能达到3.16万人,按照18%的优化比例来计算,这轮优化涉及的员工数超过 5600 人。

而且在脉脉上,也有不少认证为理想汽车员工的网友从侧面证实了裁员一事。“悄无声息的滚动式裁员,今晚刚通知的。”、“ 名单是头天晚上递交的,HR 是上午谈的,人是下午走的,飞书是晚上销户的。”

对于此次大规模裁员,理想汽车方面目前还没有回应。

其实这波大裁员,早在今年3月份就有了苗头。

3月初,因为MEGA及新款L系列销量没有达到内部预期,3月21日,理想汽车李想发布内部信反思公司战略与执行。同时进行多个部门组织架构调整,调整涵盖了品牌部、产品部、商业部、战略部等部门。

随即对外正式下调销量预期,从原来的65万- 80万销量预期下调至56 万- 64 万。

销量预期下调后,相应的人员配置也进行了缩减。而且,理想彼时也官宣了全系价格下调,降价也会影响单车的毛利。为了公司良好的经营水平,人员的优化便是其关键一步,裁员计划也大概在那时候已经确定。

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一线的销售部门,这轮大裁员中,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优化超过 400 人。

去年理想月销量超过3万台后,销售部门一度迅速扩张,从2023年初已经扩张到近1000人,但由于一线销量未达预期,目前接收到的裁员指标是优化超过400名员工。

除此之外,招聘部会从原来的200多人缩减至40-50人,招聘部去年年底扩张到超过200人,目前整体部门剩下不到50人的规模,其中社招只有20-30人在职,部门裁员比例超过70%。

另外智驾团队也缩减至 1000 人以内,要知道,智驾业务曾是理想内部检讨“比友商晚了半年”后开始重点开展的业务,也是此前招聘的重点。

2023年 9 月底秋季战略会之后,理想汽车官方一次性释放出超过50个智驾招聘岗位,智驾团队人数也从 2023 年年初的 600 人扩大至近 1000 人,如果算上 200 名左右待入职的校招生,智驾团队规模已经较 2023 年初时的体量翻了倍。

如今,理想汽车的城市 NOA落地还没有多大的水花,就已经出现裁员的情况。

在MEGA惨遭滑铁卢后,位于上海的纯电产品团队也将被收缩,已经有团队部分员工前往北京顺义理想汽车总部,讨论后续纯电产品规划调整。

根据21世纪经济的报道,4月底,管理层通过了最终的优化名单,这轮裁员优化正式启动于5月第一周,大部分会在5月底前结束,对优化员工实行 N+1 赔偿。

这次裁员的总体目标是降低社招在全公司的占比,提高校招比例。会优先保护2022-2024级的校招生。

这次大规模的裁员,可以为理想省下来不少资金,理想2023年年报显示,理想汽车员工总薪酬超过121亿元,人均薪酬超过 38 万,裁员超过18%,能大约节省超过 21 亿元的资金。

除了身陷裁员风波,理想还被卷入了涉嫌证券欺诈的官司里。

被曝出裁员的前一天,一名叫做郝俊波的律师表示,要向美国法院起诉理想汽车及部分高管证券欺诈。

他发布信息公开征集投资者参与免费集体诉讼,该案诉讼期间从2024年2月26日至3月20日。

给出的诉讼理由,是因为理想推出MEGA时夸大了市场对这款车的需求,同时也过分高估了自身在运营策略上的有效性,打算向法院申请判令被告赔偿因其违法行为导致股价下跌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

而在2月26日至3月20日期间,理想汽车股价下跌了约30%。

随即理想汽车官方也发布了回应,确认存在相关诉讼,并表示该指控毫无依据,会全力保护公司和股东利益。

先御寒总没错

自从去年成为中国最能赚钱的新势力后,增程起家的理想似乎就陷入了被纯电裹挟的漩涡中。

回看源头,似乎皆来自于理想MEGA上市遇冷。不光给疯狂生长的理想踩了脚刹车,还冲击了理想汽车的销量、市值和口碑,可以说是理想汽车近年来最大的一场危机。

抛开MEGA外观上的争议,面对增程起家的理想,消费者们面对其纯电产品的不买账,使得理想燥热的心被泼了盆冰水。

如今一轮接一轮的裁员以及面临海内外投资者的“质疑”,理想的2024年呈现出一幅高开低走的模样。

一家企业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与其掌权人脱不开关系,理想也不例外。

相较于现在的低调,曾经的李想可以说是“狂徒”般的存在,在造车新势力圈里,李想此前是出了名的“嘴炮王”,擅长为自己发声。

自李想踏上造车路,增程式造车的争议便一直不断,而李想的性格向来直率,主打有什么说什么,怼人怼出圈,创立周销量榜,和用户们针尖对麦芒,喜提微博之王等称号。

作为产品经理型的车企老大,让理想拥有营销和效率强的长板,而理想汽车也从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李想的“出圈”,实现不少了封神的业绩。

不过正所谓言多必失,性格直率是把双刃剑,容易引来舆论的过度关注,MEGA的自上市前遭遇的“网暴”就是最恰当的例子。

一向擅长的营销和流量玩法,在MEGA上市时遭到了反噬,MEGA也因此成了年度头号“被黑”车型,口碑也在漩涡中崩塌,从流量中收益,然后又遭流量的反噬。

不过李想又是个危机感很重的人,尤其是在公司管理和发展策略上,即便去年年底公司账上躺着 400 多亿现金流,一旦有苗头不对的情况发生,便立即做出反思与整改。

所以在急剧地扩张后,李想立刻选择了战线的全面收缩,节衣缩食、提前做好风险预备。

销量目标下调,是因为MEGA并没有达到符合的预期,对今年大盘过于乐观,导致原来对大盘的预测和现在的大盘预测差距过大,再次下调全部车系价格,丢面子归丢面子,但最终结果对企业不伤筋动骨。

至于为什么进行人员优化,原因更加简单,裁员是最直接的降本增效的方式,也是理想当下更激进、更现实的调整方式。

当然,那些被裁掉的员工也不用太过担心,可以直接选择去蔚来的乐道。

反正都是定位“家庭”,完美的新造车人才闭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